近日,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节目中聊到中国体育时提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表示:北京市教育局之所以专门提出要求学生课间10分钟必须走出教室,其原因就是很多学校在课间除了喝水上厕所,不允许孩子下楼。中国的足球比赛上不去也不仅仅是足协和体育局的责任,如果孩子们都不出去运动,我国的三大球将很难冲出亚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少年的体育锻炼问题,确实是近几年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比较关心的问题,为此,两个部门还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不仅提到了将体育和教育进行融合的观念,同时,也指出了需要进一步强化体教,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为了响应号召,各地陆续推进体育锻炼的措施,并且交出了亮眼成绩,2018年,教育部公布全国学生体质达标合格测试率为91.91%,与2016年相比,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与此同时,在2019年的时候,我国已经建成足球特色幼儿园3572所,足球特色学校27059所,所有的这些数据都向我们展示了在体育发展上所取得的成绩。

但是,民族的健康不是通过数据可以量化的。体测合格率高,并不代表学生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效果提升了。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当体育并入升学之后,再次成为了应试教育。家长和老师对于体育的态度,就是将其作为一门考试科目,并非意识到体育锻炼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很多学校和家庭更多是用应对考试的思路去看待体育,按照考试的相关要求进行标准化的训练,或者是平时很少锻炼,在考试之前集中时间突击训练。

缺乏运动的孩子们,不只是无法支撑三大球走出亚洲,更同样无法支撑整个民族的健康。当代青少年,之所以体育锻炼的时间减少,一方面是因为,其他学科的压力,使得他们放弃了更多的锻炼的机会用来学习,甚至有其他学科的任课老师,可以毫无顾及的占用体育课的时间;另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禁止孩子们下楼打闹。

时时刻刻保持安静端正,也许确实符合标准,但是这不应该出现在活泼好动的孩子身上,如果说老师为了省心,学校为了省事,就把孩子固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圈养”起来,那么我们的孩子将失去很多成长中本该拥有的快乐,失去了他们这个年龄应该有的特质,更失去了成长中,必不可少的锻炼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学校之所以会有这方面的考虑,与家长的态度也是密不可分的。孩子之间玩耍打闹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甚至会出现意外情况,当出现这种问题的时候,家长一般首先问责的是学校和老师,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没有得到很好的看护。而事实上,这样的问题,只要心平气和地沟通,找到真正的原因,明晰责任的划分,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如果家长对学校的态度是一味地投诉追责,学校也难免会完全从安全的角度去考虑,限制学生的活动空间。

毕竟与此相对应的,很少有家长会因为孩子下课没有到操场活动而投诉学校或者老师,从一个侧面也很能反映出家长对这方面的不重视,就像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家长对于体育考试的态度,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他们眼中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成绩,如果有一天体育考试也与其他学科一样,有了高低分数之差,那么家长们一定会用量化的手段,让孩子尽可能按照考察项目进行训练,以达到最好的考试成绩。不过,这个结果,与我们所期望的民族健康,其实依旧有着本质的区别。

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