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之中,最重要的,毫无疑问是沟通。父母和孩子如果不聊天不沟通,父母就很难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孩子遇到了什么事情。然而,现在很多家庭孩子和父母的沟通情况并不乐观,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小学曾经对该校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却发现,超过50%的学生每天和父母聊天时间不到20分钟!

调查一共收回3942份有效问卷,其中61.67%的学生每天和父母聊天时间在20分钟以下,仅有7%的学生表示每天和父母聊天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 这个调查虽然仅仅局限于一所学校,但是家庭生活中父母和孩子沟通不足的问题绝不是个体。也有家长纷纷表示,真不是我们不想和孩子聊天,是孩子不爱和我们聊天啊!确实,越来越多的家长表示,孩子越长大,越不愿意和父母交流。回到家里就躲进房间,每天只有吃饭那会才能聊上两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这真的就是孩子的问题吗?不见得!实际上,造成这个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孩子带着需求来和父母交流的时候,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甚至还得到了负反馈,孩子和父母聊天的欲望,就是这样一次一次地被消磨光的!如果你想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了解孩子的需求开始。

需求一:分享

分享需求是孩子们最早出现的需求,我们都清楚地记得,当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总是第一时间跟我们分享的。分享也是人类的重要情感需求,再孤独内向的人,都希望有一个可以让自己分享喜怒哀乐的人。

但是,孩子的分享需求,基本也是最早被破坏的。我们最常看见的是以下两种形式被破坏:

第一种破坏:孩子迫不及待地想要和我们分享,却得到一句“对不起,爸爸/妈妈现在在忙,你自己玩儿吧”!

第二种破坏:孩子兴高采烈地告诉你,他玩游戏赢了/和小伙伴比赛赢了等等的事情,得到父母冷冷的一句“多把心思放学习上,少顾着玩”

这两种情况,都会让孩子渐渐发现,你并不在意他的分享,你无法感受他所感受的快乐,你也无法感受他所感受的伤悲,你只在意你自己的想法。孩子也便渐渐学会了沉默,不再打扰你,更不会给你“抓住时机教育孩子”的机会。

韬爸建议:我并不会跟你说什么“要耐心倾听、要多陪伴孩子”这些正确的废话。每个人都知道我们最好可以时时刻刻陪着孩子身边,聆听孩子的声音,但是现实不允许啊,成年人有成年人的责任和担待,我们有太多更着急重要的事情去做!

我的建议有三个核心:

1.把不想听变成暂时没空听

2.忙完了,要主动地去问孩子,表现出你对这个事情确实感兴趣,只是之前正在忙

3.当你发现孩子和你分享的事情有需要指正的时候,不要着急说,另找时机专门去谈。不要轻易破坏孩子本来愉快的心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需求二:求理解

这种需求的场景大多是在孩子受了委屈的时候发生的,比如孩子因为一件事情被老师或者别人批评了,这个时候孩子会努力地告诉你他为什么这么做,他是怎么想的。

很多家长会在听的过程中发现孩子的想法和做法有很多的问题,然后打断孩子,迫不及待地向孩子输出自己的价值观。这样下来,孩子的感受就变成了“爸爸妈妈根本不理解我的想法,也从不站在我的角度去感受,说了也白说!

韬爸建议:

1.先让孩子完整讲完他想说的话

2.多提问,把事情有可能存在误会的地方都问清楚(比如:你这时候是故意的吗?)

3.多尝试描述孩子的感受,以及自己听完后的感受(比如:你当时很生气是吗?爸爸也替你觉得难过)

4.引导孩子换位思考,再输出自己的价值观(比如:假如你是那个弟弟,你的玩具被抢了,你会开心吗?)

需求三:求帮助

这种需求的场景大多是孩子带着困难来的,比如孩子哭着告诉你,他不够时间做完作业了,明天要被老师罚了。这个时候有的家长就会幸灾乐祸式地抓住机会教育孩子:“谁让你顾着玩不做作业?我管不了,你自己明天跟老师说吧!”

这种需求被破坏是非常可怕的,因为这大大伤害了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日后孩子遇到解决不了的事,他不会选择向你寻求帮助,他宁愿采取更消极的方式去自己解决,也不想低头向你求救!很多的悲剧都是这样不起眼的小问题酿成的!

韬爸建议:

1.不要无视孩子的恐慌,更不能以此取笑

2.明确孩子的需求是求助,尽可能帮助孩子

3.帮助孩子的方式不一定是解决问题,有的时候孩子犯了错我们就应该让他受到相应的惩罚。但是我们可以教孩子怎么面对,如何补救,如何缓解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4.可以的话,最佳选择是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怎么解决问题,然后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自己去做、自己去面对,我们则是站在孩子身后最坚实的后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天花一分钟,学点育儿知识

也许你的孩子,从此大不一样

关注@韬韬爸爸的育儿圣经

用最科学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长

求点赞!求点赞!求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