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小市中码头原泸县电影院对门靠左,有条从五峰岭流下的小溪叫《双井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双井沟》路牌)

(沟已填埋成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巷子尽头有上五峰岭的石梯。)

(往昔熙熙攘攘的泸县电影院,已打围,行将就木。)
溪水穿过下大街(此地原有《通济桥》),又改叫《溪沟头》,溪边一条小路叫《溪沟头巷》。

(《溪沟头巷》路牌)
沿小路往河边走,经过泸州藉中国著名画家蒋兆和的故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兆和故居》后门。)

(后门。)
,来到泸州人熟悉的一座小桥《余公桥》,这是一座单孔的石拱桥,上下桥都得走几梯。挢边有棵几个人都抱不住的老黄桷树。桥所在的那条街也叫《余公街》。

(《余公街》。)
这座桥为什么不叫张公桥、李公桥,偏偏要叫《余公桥》?是个余姓大户行善修的?不是。是这条街的人都是姓余的集资修的?也不是。 它是为纪念明嘉靖万历年间泸州地方官余珂及子余让,孙余蛟三代捐俸造桥而得名。

当元朝蒙古大军与宋朝军队联合击败金朝后,蒙军铁骑大举进犯南宋。南宋皇帝老儿急忙起用南宋名将余玠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川总领,兼夔州路转运使。从淳祐三年到四年,余玠与蒙古军大小36战,战果显著。后又率军北攻兴元府(今陕西汉中),还击退进扰成都、嘉定(今四川乐山)的蒙古军,並纳民间高人之建,将军政重镇修在易守难攻之地,如合川钓鱼城与泸州神臂城互成犄角,阻挡了来势汹汹的蒙古铁骑达三十多年。

传说明朝朱元章的大军追来,一群蒙古人逃到了条大河边,没船渡河。危急之时,一条大魚将他们驼过去了。为了隐名埋姓,也为了纪念那条救命大鱼,从此就改名姓“余(魚)”。当今泸州姓“余”的,特别是小市的“余”姓,绝大部自称是蒙古人的后裔。不过,此“余”非彼“余”,不是一个“余”。

记得51年与大人过小河时,《余公桥》就在小市的水码头一一《中码头》边上,下船上段石梯子走几步就是《余公桥》。因为《余公桥》与中码头都在小市镇主干道《上大街》与《下大街》之间,去小市办事的人,上岸以后,《余公桥》是必经之道。
64年我在小市中学开始教书,从余公桥过时,见水码头没有了。河边到路边修起了简陋的平房。有了沱江大桥,摆渡船已经没用了 ,水码头也没存在的必要。只剩《余公桥》孤零零地守望着江上晨昏。05年退休后,旧地重游,溪沟头已填成水泥坝子,成为供人搓麻将娱乐之地。《余公桥》的拱桥。

已拉平,只留下高出地面手指一卡的身影,勉强可见。去年,参观修葺后的《蒋兆和故居》后,顺便访访《余公桥》。其时,旧城改造,溪沟头完全填平並垫高,修成条卖魚,卖农副产品的小街。

(溪沟头已填埋成小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了卖魚的农贸市场。)
《余公桥》桥面与大街拉平,彻底消失,只留下个《余公街》街名牌在街边牆上,向隅而泣。

(《余公街》路牌。)

(电线杆子之处,就是原来的《余公桥》所在。)余公桥》的消失,是泸州几百坐小桥消失的缩影。小桥流水已被长虹卧波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