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1—2021,五道口创办四十载。

拓荒草野,办学兴业,

在风雷激荡的改革进程中,

荟萃轰轰烈烈的思想,

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号,

淬炼成“金融黄埔”。

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

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崭新的发展轨迹,

在迈向世界顶尖金融学院的征程上,

奋勇跨越。

2021年是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

也是通州基地的正式启动之年,

学院发展迈入新阶段。

四十载发展跨越,

九万里风鹏正举。

“自强成就卓越,创新塑造未来”。2021年既是清华大学110周年华诞,亦是五道口创办40周年。

五道口砥砺四十载,求索几代人,以精英云集、人才辈出而享誉金融界,坊间亦有“中国金融黄埔”和“中国金融改革桥头堡”之称。五道口融合清华百年学府气韵,汇集学界鸿儒大师所成,弘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继承“不怕苦,敢为先,讲团结,重贡献”的道口传统,践行“培养金融领袖,引领金融实践,贡献民族复兴,促进世界和谐”的使命,培养了一大批富有强烈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与操守、拥有突出金融专业能力的高级人才,在推动中国金融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今,清华五道口已经成长为中国最优秀的高等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之一,正努力朝着世界顶尖金融学院的新发展阶段迈进。

今天,我们共同纪念五道口创办四十年所取得的成就,想必每个人都会思绪飞绕,一夕千念。而作为道口培养成长、重回道口工作的我,更是感慨万千。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表达我此时此刻的想法,那么在我心中萦绕的一定是“感恩”。感恩改革开放的时代为五道口创造了机遇,感恩中国人民银行和清华大学的指导和支持,感恩兄弟院校和金融机构的无私支援,感恩全体教职员工的辛勤付出,感恩道口学子的刻苦拼搏与在工作岗位上的优异表现,正是大家共同的努力与拼搏才成就了今天的五道口——中国金融教育的一块“金字招牌”。

值此纪念五道口创办40周年的特别时刻,请允许我代表学院,向所有关注、关心、帮助和支持“五道口”发展的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我也有几点粗浅的体会想与大家分享。

一、“五道口”因中国金融改革而生,随中国金融发展而发展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经济建设,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要求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以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邓小平同志指出:“银行要成为发展经济、革新技术的杠杆,银行要办成真正的银行。”彼时改革开放伊始,金融业百废待兴,时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的刘鸿儒先生以其敏锐的触角、超前的意识,深刻体会到金融人才的匮乏是掣肘中国金融改革的最大障碍,培养高级金融管理人才是尤为重要与紧迫的任务。刘老师四处奔波,八方联络,召集了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知识分子和行业专家,共商兴学大计。最终,中国人民银行领导班子决定,由金融研究所筹建专门培养金融研究生的学校。集万众之期盼,聚时代之精英,1981年在北京海淀五道口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这是我国金融系统第一所专门培养金融高级管理人才的高等学府。

纵观五道口的四十年,可以说是与中国金融改革同呼吸、共命运的四十年。一方面,金融改革促使中国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迈进,这个过程也成就了道口学子的成长与发展。另一方面,道口学子投身金融改革实践,成为推动中国金融向上突破发展的关键力量。从中央银行制度框架的基本建立到专业银行、保险公司的设立,从证券交易所的建立到中国证监会的成立,从商业银行的改革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成立,从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改革到中央银行体系、金融宏观调控体系、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监管体系的全面建设,金融领域的各个方面、各个行当都活跃着道口学子的身影,他们在中国金融改革浪潮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毋庸讳言,道口学子在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发展中创造了辉煌,为五道口赢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时代是出卷人。五道口育人最成功的经验就是主动回应时代的发问,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譬如,在五道口创办初期,随着国家专业银行的分设或重新组建,如何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大一统的传统金融格局?如何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如何建立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这些问题都是当时最为棘手的问题。为了探索解决之策,五道口率先开设宏观、微观经济学等市场经济方面的课程,邀请高水平外籍教授讲授金融专业课程,同时把中国金融改革实践搬入了课堂,训练学生的市场经济思维,培养学生参与金融改革、引领金融创新的能力。在1984年召开的第二届中国金融学会年会上,五道口1981级、1982级同学拿出了意识超前的金融体制改革战略探索方案,提出以建立金融市场为改革突破口,推进中国金融与国际接轨。又比如,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上都在讨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是否需要建立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在金融体系中如何定位?究竟如何建立资本市场,如何建立资本市场监管?应当采用怎样的发行制度和交易制度?如何把中国企业推向国际资本市场?结合这些问题的研究,五道口推出了“中国资本市场研究”课程,那段时期的毕业生也大部分去了资本市场领域奋斗。再比如, 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金融市场创新进一步加快,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金融市场加快融合、创新,各类金融机构加速转型,经历着一次次新的革命。五道口为此设立了互联网金融实验室、国家金融研究院和金融科技研究院,展开前瞻性研究,并把研究成果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为国家金融科技发展战略建言献策。

四十年来,五道口始终坚持以培养金融改革开放所需人才为目标,树立实干精神和创新理念,打造专兼融汇、理论与实践并重、独具优势的师资队伍,与时俱进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计,开创了国内高端金融人才教育和培养的独特模式。

二、与时俱进的课程、专兼融汇的师资队伍、突出实战能力的教学方法以及团结互助的校友文化构成了五道口独树一帜的办学特色

五道口从设立之初,就确定了其培养目标是“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培养和输送急需的高素质人才”。刘鸿儒老师也明确提出五道口要重点培养适应市场经济改革的骨干力量,培养实务工作者。五道口并入清华后提出了“培养金融领袖,引领金融实践,贡献民族复兴,促进世界和谐”的办学使命,这也是五道口成立时的初心,办学理念可谓一脉相承。在四十年的办学过程中,五道口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金融教育之路,其中“金融实践教学”、“开放式办学”等教学理念和模式在高校独树一帜,为五道口赢得了“金融黄埔”的美誉。概括起来,五道口办学主要有以下四大特色:

第一,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与时俱进地设计适应经济金融改革的课程。五道口成立之时,即聘请北京大学陈岱孙教授、胡代光教授、厉以宁教授和人民大学黄达教授为研究生部顾问,设计适应市场经济和金融改革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设西方经济学课程,构建学生的市场经济思维。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化,从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到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再到资本市场的建立,五道口的课程都作了与时俱进的调整与更新。在讨论建立中央银行制度时,五道口开设了中央银行专题讲座;在国务院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时,五道口开设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课程;在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后,五道口开设了专题讲座介绍各国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与经验教训;在建立资本市场时,五道口开设了中国资本市场研究的课程。同时还邀请众多国外专家和知名金融人士授课或者开设讲座,为五道口带来了与国际接轨的经济金融理论和实践,以及前沿的国际化思维和视野,而这些都是远远超前于中国当时的金融教学实践水平的。可以说,五道口的学生接触到的永远是最新的经济金融理论与最前沿的实践,具有超前的知识结构。

第二,专兼融汇的师资队伍,保证最好的教学质量。五道口成立之初没有自己的师资队伍。传统观念认为,没有固定的老师,教学质量就无法保证。然而,五道口把缺乏固定师资这个办学的劣势转化成为了优势,广聘名师,形成了五道口一支既独特又强大、包容性极广的师资队伍。学院聘请全国高校中经济金融课程教得最好的老师来五道口授课,诚邀有丰富经验的国外专家直接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延揽对中国金融实践与监管最熟悉的业界专家讲授中国金融改革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秉承开放式办学理念,坚持教学、科研与业务三结合的办学模式,使在五道口学习的同学们,不仅获得的信息量大且快并及时,还培养了同学们的批判性思维,不迷信权威,对现实的经济金融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此外,独特的导师外聘制度是五道口自办学以来一直坚持的,也成为五道口培养人才的特色与优势,大量来自货币当局、金融监管部门、商业银行、资本市场、保险机构等金融部门且有着深厚理论功底与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五道口的硕导与博导,数量之多,水平之高,可谓全国之首。

第三,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练就实战能力。不同于高校重点关注理论教学的传统方法,五道口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把中国金融改革实践搬进了课堂,搞案例教学。在刘鸿儒老师的带领下,各家银行的行领导和司局长都来五道口上课,他们把工作中碰到的改革难题与五道口的同学进行交流,传达中央改革精神、阐述关于改革的思路、讨论各种观点与争论、研究国外可借鉴的经验等,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同时,导师大多来自金融业界,学生毕业论文研究的方向均是中国金融业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和前沿问题。正如刘鸿儒老师所提倡的“投身改革,经受锻炼”,在道口小院里,理论与纷繁复杂的实践充分相融碰撞,不断深化与沉淀,形成推动中国金融改革向上突破的力量。

第四,“不怕苦,敢为先,讲团结,重贡献”的五道口传统和团结互助的校友文化是学院重要的无形资产。五道口人拥有攻坚克难的精神气质,敢为人先的奋进姿态,同舟共济的胸怀境界,担当作为的坚定选择。五道口校友是学院开放式办学理念可以落地的最为坚实的社会力量,也是五道口教学、科研与业务三结合办学模式得以成功坚持的关键所在,更是五道口办学最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校友们为学院的发展倾注“心力”、“智力”与“财力”,支持学院不断发展。首先,作为学院的决策机构,学院理事会中有4名校友,他们在学院重大发展战略、学科建设目标、发展规划以及与业界关系密切的教学与科研方面提供了方向性指导。其次,学院战略咨询委员会中也有11名五道口校友,为学院发展战略提供建议。第三,校友们为学院捐赠讲席教授、研究中心、奖学金等,为学院打造国家金融智库、培养金融领袖的最优平台和建设世界一流金融学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第四,校友们广泛参与学院的师资建设、课题研究、招生工作、讲授学位及非学位课程、学生实习基地就业招聘等,使学生的学习得以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保持五道口特色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生态体系能够不断健全和完善。

三、五道口培育的金融人才,已成为推动中国金融改革、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1986年,美国纽交所董事长范尔霖来华参加中美金融市场研讨会,首站即来到五道口并作学术报告,彼时他断言:“中国未来的金融人才将出自这里”。《华尔街日报》也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正在培养新一代杰出的金融人才,改革的重任落在了200位20多岁的年轻一代男女学生的身上。” 1995年,香港《南华早报》报道,“在美国,获得哈佛工商管理硕士被认为是走向商界成功的通行证;那么在中国,这张通行证便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学位证书”。外界对研究生部给予了很高的赞誉,道口学子也不负众望,在中国金融改革的大潮中奋力拼搏,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1984年,五道口学生在中国金融学会年会上提出的金融改革蓝皮书,在五道口办学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自此五道口学生进入了高层视野,成为道口人推动中国金融改革的起点。之后,五道口毕业的学生成为中国金融创新的急先锋。道口学子参与创建了全国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创立了全国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创立了第一家上市商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创立了中国第一只基金——富岛基金;创立了中国第一家银行卡标准系统——中国银联……我们的校友或在金融监管部门进入高层领导班子或在关键岗位担任重要职务,或是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的创立者或者负责人,或是活跃在学术界与研究机构的优秀专家、学者,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从不同的角度,亲历中国金融改革,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可以说,在“为市场经济改革培养人才”方面,五道口不辱使命。

2012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与清华大学合作,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基础上成立了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9年来,学院改善办学环境,革新内部管理,延揽海内外优秀师资,创新教育模式,教学与科研齐头并进,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随着学院的进一步发展,五道口的学生生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教育背景、年龄阅历各不相同。既有经过高难度入学考试的硕士研究生,也有经过严格学术训练、怀揣科研梦想的博士研究生,既有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金融MBA研究生,也有工作若干年后重返校园的高管教育项目学员,还有百战归来再读书的EMBA和GSFD项目学生。截至2020年7月,五道口一共培养了2450名硕士研究生、300名博士研究生、207名金融MBA、420名金融EMBA。同时,每年学院还提供面向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金融机构专业人士的培训课程。

学院继承和发扬了五道口导师外聘制与教师外聘的传统特色,同时引进国际一流全职师资队伍,形成了一支专兼融汇、理论与实践并重、独具优势的全新师资队伍;在全面提升金融专业硕士、金融学博士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还开设了清华-康奈尔双学位金融MBA、金融EMBA、全球金融GSFD和高管教育等项目,努力打造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倡导扎根中国大地开展学术与政策研究,先后成立国家金融研究院和金融科技研究院,为金融业稳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助力国家金融改革与开放。可以说,如今的五道口金融学院已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彰显清华风格、承接道口传统的高等教育学府,其影响力从金融行业逐步拓展到企业界,乃至国际影响力也在逐步凸显。

四、发扬五道口优良传统,顽强拼搏、凝心聚力、保持定力,再创道口辉煌

在清华大学党委和中国人民银行党委的支持下,在全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五道口金融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体系重塑、科研体系构建、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20年,我们按照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金融服务科创的目标,迭代升级了覆盖科技成果转化与科创企业成长全周期、全需求的科创人才培养体系。2021年,为给国家建设提供智力支撑,更好地服务北京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带动通州区金融科技发展和高端人才聚集,我们启动了五道口金融学院通州校区的建设。

与过往相比,今天学院所处的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竞争变得更加多元而激烈,不仅来自国内,也来自海外。国内外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有着巨大的期盼。考虑到当前学界、业界关于金融政策的一些争论,归根结底都源于基础理论领域存在的分歧,如何在实践中发展理论,尤其是在经济运行日趋复杂、金融创新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与时俱进地发展和完善支撑和影响决策的经济金融理论框架,不仅是新时代新形势对国家金融体系建设与发展提出的新挑战,也对高校的金融人才培养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未来学院必须准确把握新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新要求,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努力培养更多高层次、创新型、国际化的金融专业人才。具体说,学院应当继往开来,致知力行,坚持五道口教育、科研、业务三结合的传统,始终把“育人”作为学院的根本,以“顶天、立地、树人”的科研理念为指导,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主动以时代赋予我们的考题为使命,继续大力推动高水平的前沿理论探索和基于经济金融实践的政策研究,以务实的作风推进学院进一步更好更快的发展!

最后,我想引用习总书记的一段话来结束我今天的发言。2018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党校省部班领导同志的讲话中曾经指出,“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今天重温总书记的教导,我的体会是: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出发。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时而回望,不忘初心,才能更好地前行。眺望,则是为了锚定好前行的方向。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志行千里者,不中道而辍足。”两千多年前,屈原在《离骚》中写下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朽华章。我想,五道口金融学院的下一个四十年,惟有继往开来,将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凝心聚力、保持定力,才有可能朝着完成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的方向不断前进,在以往成绩的基础上再创辉煌!

(整理自张晓慧于2021清华五道口校友发展论坛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