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山市培优做强绿色食品牌,扎实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面对发展绿色农业的区位优势、自然优势、人文环境优势突出,加快发展的相关条件已经成熟的实际,文山市按照省委“一二三”行动、“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和州委的具体部署,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连通生产首尾两端,提升生产“三化”水平,将全市绿色食品牌打响擦亮,努力打造成为全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张特色名片。

  提升“一县一业”创建水平

为提升“一县一业”创建水平,文山市以三七、滇重楼、滇黄精等品种为重点,抓好示范基地、技术推广、精深加工、品牌打造等关键环节,以三七产业园区为核心,加快推进中药材产业乡村振兴示范园建设;加强与文山学院等学术机构、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学研+政府+企业”合作模式,组织开展科研攻关,健全完善产品标准,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研发一批适销对路的药品、食品和保健品;以三七为重点,积极培育、做强中药材品牌,提升三七影响效应、点亮三七金字招牌。通过抓实“一县一业”,力争取得“一业突破百业兴”的产业发展成效。

文山市培优做强绿色食品牌,扎实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展壮大优势产业

为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文山市充分挖掘特色资源,大力发展以三七为代表的中药材产业等特色产业,以优质稻、鲜食玉米、冬马铃薯为代表的优质粮食产业,以辣椒、生姜为代表的优质蔬菜产业,以生猪、肉牛为代表的山地畜牧产业,以香脆李、早熟蜜桃为代表的优质水果产业,力争至2025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0万亩以上、蔬菜种植面积46万亩以上、生猪出栏21.7万头以上、肉牛出栏7.28万头以上、水果在地面积13万亩以上;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为主线,在北部乡镇建设“北部粮仓”,集中打造粮食、水果、烤烟等为主的北部高原特色现代规模农业,在西部乡镇发展以三七为主的中药材绿色生态农业,在城市周边依法有序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南部乡镇重点发展生态养殖及农产品加工。通过做强优势产业,努力开创“百业突破”发展新格局。

  连通生产首尾两端

为连通生产首尾两端,文山市从加强种质资源调查保护、开展种业技术攻关、加强种子市场监管等方面入手抓好种子这一农业生产之“首”,启动实施万亩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努力提高优良品种的覆盖率和自给率;从提升产品品质、引进培育电商企业人才、加强品牌打造、整合优化资源等方面入手抓好电商这一农业生产之“尾”,推动电子商务平台与物流、冷链服务、基地、商超等协调联动,推动电商服务直接延伸到村、精准到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山市培优做强绿色食品牌,扎实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提升生产“三化”水平

为提升生产“三化”水平,文山市结合不同地形、不同作物、市场需求等特点,大力推广应用机械设备,提高机耕机播、机械分拣、冷链保鲜及产品加工机械化、设施化水平;蔬菜上重点推广应用小包装净菜加工设施设备,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中药材上重点推广高效绿色种植技术和产地初加工设备,为大力发展中药饮片颗粒把好原料质量关;水果上重点推广应用自动分拣设备和检测设备,实现精准调控、科学投放市场;生猪和肉牛上重点推广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饲养设施设备,持续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品种和质量;大力推广化肥减量增效、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措施,推进农业生产节肥节药节本,抓实生产“有机化”;鼓励、动员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积极申报“三品一标”认证;以重要农业生产基地、种养大户、“三品一标”农产品为重点,积极推广农产品质量保障和可追溯体系,品牌农产品做到全程可追溯,提升品牌效应和竞争力,提高种养效益;以推进“智慧农业”为抓手,支持、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生产智能化设施设备,抓实生产“数字化”,构建生产管理模型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着力打造一批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加快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装备等信息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广泛应用,使农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让信息数据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

云南网记者 黄鹏 通讯员 黄启德 梁光海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