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作为替代隶书的一种书体,始于汉朝初年,出现于行书与楷书之前。

这种书体在不懂书法的人眼中,就是“胡写乱涂”、“鬼画符”,可在书法界,草书却是最能够抒发书写者意趣的一种,看似毫无规矩的下笔,实则饱含书写者的感情。

在古代那些草书大家,当属张芝、张旭、怀素以及智永和尚等人,这些人都是草书界一流宗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还有很多人因为时代的变迁,并没有作品流传于后世,他们的作品同样也是精彩至极。

在上世纪初,封藏了700多年的敦煌藏经洞被王道士在无意间打开了,里面的海量文物现世,不过清政府未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保护。

反倒是那些国外的探险家们,不远万里来到敦煌,用花言巧语哄骗王道士,然后用极少数的银两,拿走了无数珍贵文物。

尤其是法国人伯希和,他是一位著名的汉学家,对中国传统文化十分精通,所以在他带走的6000余卷经书写本当中,全都是十分珍贵的经典之作。

就比如他带走的一部草书作品《因明入正理论》。

《因明入正理论》是唐代高僧大德法师的著作,此作分为前后两卷,前卷名为《因明入正理论略抄卷》,后卷名为《因明入正理论后疏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敦煌出土的这件《因明入正理论》乃是唐代的抄经生所写,抄经生这个团体,在唐朝出现,且是名噪一时。

唐朝佛教的兴起,让抄经生这一团体出现,抄经生里不乏有很多书法功力高超之人,他们个个都是顶尖写手,而且写起字来,心如止水,怀着一种恭敬之心,每一个字都能达到最完美的状态。

这部《因明入正理论》就是如此,有人将这部作品,称为古代的“草法极则”,认为是古代草书的最高水准,作者更是“草圣”的水平。

这话虽然有些过誉,不过这部作品,当真是书法史上的一件奇作。

此作的文字量极大,可作者却是一气呵成,小字草法精熟之极,完全是靠意念书写、快速书写,可以说是熟稔到了信手拈来的境地,已近于今日五笔“盲打”效果。

而且此作通篇行距和字距都很小,密密麻麻连接在一起,远观满眼繁华,近看的话,每个字又都干净利落简约大方,法度森严,规律性极强,可以说是禅意满满,这样的水平可以说将草书的“法”运用到了极致,这才是一幅真正的好作品!

只不过,此作现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编号为P.2063,一代珍宝流落海外,何时才能回归故国,让人们一睹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