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次传出上市消息的水滴公司,靴子终于落地了。

4月17日,水滴公司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招股书,拟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WDH”。高盛、摩根斯坦利、美银美林为承销商。

招股书显示,2020年,水滴公司实现营收30.28亿元,同比增长100.4%,但净亏损6.64亿元。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水滴公司保险经纪业务为26.95亿元,占到总营收的89.1%。

“流量火箭”能否持续?

水滴公司的上市时点选择颇为微妙。其旗下的“流量王牌”中,水滴互助已经折戟,而平台经济的监管政策和环境也在趋严。

3月26日,水滴互助发布公告称,为给用户提供更全面、更稳定的保障,将进行服务模式升级。对于在保障中的互助会员,将通过保险为其升级保障,投保一年期,最高保额50万元的健康险,由水滴互助承担保费。

公告称,原互助计划将于2021年3月31日18点正式终止。在此之前,不幸确诊大病的会员,自首次诊断之日起180天内,可继续发起申请,若符合原互助条件,将由平台提供合理赔付。对于用户账户内的余额,平台将从公告日起5日内发起退款。

今年以来,美团互助、轻松互助、水滴互助相继关停。

4月16日,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表示,一方面要看到网络互助的正面作用,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其潜在的风险。网络互助需规范化发展。“是慈善就归于慈善,如果打着互助旗号从事金融业、保险业,就偏离了互助的本质,需要纠正。所有的金融活动都必须要’有证驾驶’。”

水滴公司招股书中的业务和行业相关风险提示提及,适用于其行业的法规的管理、解释和执行正在演变,并涉及不确定性;水滴公司可能无法始终遵守快速发展的法规。任何缺乏适用于本公司业务经营的必要批准、执照或许可证的情况都可能对公司的业务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此外,水滴筹在水滴公司中的流量占比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具体而言,2018年至2020年,水滴筹为水滴公司带来的流量占比分别为46.5%、23%、13%,而第三方流量渠道的占比逐渐增加,分别为1.9%、34.8%、44.9%。

高营收带来高亏损

去年花21亿搞营销

尽管水滴因大病互助、网络筹款等形象为国人熟知,但从招股书来看,水滴筹、水滴互助几乎只充当流量入口角色,水滴实际上是一家保险中介平台,卖保险才是其营收支柱。

也正是得益于保险经纪收入的增加,水滴实现了指数级增长,2018年至2020年的净营业总收入分别为2.38亿元、15.1亿元和30.3亿元,2019年同比增长534.6%, 2020年增幅下滑明显,但也高达100.4%。

不过,营收扩大并未给水滴带来利润,反而是巨额亏损。

2018年至2020年,水滴净亏损分别为2.1亿元,3.2亿元和6.6亿元,2018年到2019年亏损扩大53.7%,2019年到2020年扩大106.5%,三年累计亏损约11.9亿元。同时,水滴的现金流状况也不乐观,同期用于经营活动的现金净额分别为-2.1亿元,-5.3亿元和-7.8亿元。

而且水滴无法保证未来的盈利,在风险提示中称,“自成立以来,我们每年都从经营活动中招致净亏损和负现金流量,将来我们可能无法实现或维持盈利能力或正现金流量。”

也正因为巨额亏损、现金流紧张,水滴近几年一直不断靠融资输血。企查查数据显示,2016年至今,水滴互助已经完成了多个明星资本参与的7轮融资,总金额超过40亿元。上市前,腾讯持有水滴22.1%的股权,为第一大机构投资者。

在风险提示环节,水滴其实解释了持续亏损的原因,简单来说就是获客、提升知名度会导致运营成本和费用持续增加,导致盈利需要时间。

从招股书数据来看,水滴的运营成本和费用确实十分巨大。

2018年到2020年,总运营成本和费用占营收的比重分别为179%、112.9%和116.4%,同期分别为1.8亿元、10.6亿元、21.3亿元,其中营销费用的支出和占比最大,占总营收比重均在70%左右。

而营销费用增加的原因,居然是购买第三方流量。水滴在招股书中称,其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由2019年的10.6亿元增加101.7%至2020年的21.305亿,主要源于两点,第一由于业务扩展和品牌推广,增加了对第三方流量渠道的营销费用;第二是向第三方外包销售和营销服务费增加了7170万元。

也就是说,对第三方流量渠道的依赖,直接导致了水滴营销费用攀升、亏损扩大。这也意味着,水滴本身的流量已经不能满足其业务发展的需求。

这么多的营销费用,花得值吗?

2018年至2020年,水滴公司的累计购买保险用户数分别约为170万、880万和1920万,以营销推广费用与新增用户的比例计算,2020年水滴公司单个付费用户的获客成本在168元左右。

根据36氪流量成本数据统计,互联网保险行业在抖音、快手等平台的流量成本大概每条线索100元,无论是流量平台还是公众号等主流渠道,最终转化成本在1500元左右。对比来看,水滴的获客成本实在不算高。

三位创始人均不到35岁

与竞争对手相比,水滴公司近些年的确是高歌猛进。

2019年,水滴公司先后完成近5亿元的B轮融资,以及超10亿元的C轮融资。

2020年,水滴公司又对外宣布,水滴公司公司已经完成了2.3亿美元的D轮系列融资,由瑞士再保险集团和腾讯公司联合领投,IDG资本、点亮全球基金等老股东跟投。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腾讯控股正对水滴追加大约1.5亿美元投资。

招股书显示,本次IPO前,水滴公司总股本为36.41亿股,其中沈鹏,联合创始人兼董事杨光,联合创始人兼董事胡尧在内的核心管理层持有26.4%的股权。值得一提的是,沈鹏、杨光、胡尧三位 创始人的年龄分别为33岁、35岁、34岁。

腾讯公司持股22.1%,博裕资本持股11.9%,高榕资本持股6.5%,瑞士再保险持股5.7%。此外,IDG资本、美团、创新工场等也持有部分股份。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李致鸿)、金融观察兵、证券时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