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星堆

前一阵三星堆特别的火,本来想写点什么,但看大家都在写,好多都是行家,说一不二的样子,就没敢。

现在写点读后感,算是马后炮。

央视的直播,我看了四天。看到第二天就有点恶心,后面两天,因为对考古现场好奇,就一直忍着。为什么恶心呢?因为主持人一直把三星堆往中原商文化上靠,各种说三星堆的青铜受商影响,都说出花儿来了。学界争论十几年没定论的事情,看架势,央视主持人三四天之内,就要把它盖棺定论。这么说,背后有没有谁支使,我不知道,但这不是科学的态度。

就说一条,若三星堆是晚商文化划的传染,那么商朝那么多文字,怎么一个没传到三星堆?

后面几天,板儿砖乱飞。基本上,有几种观点,一是三星堆文明来自非洲,准确一点,是埃及。还有一种,来自两河苏美尔,或者来自印度。许多文章言之凿凿,一副不由你不信的样子。大家都有道理,有道理。嗯,但我还是不喜欢。倒不是说谁正统谁不正统,就是说,我不喜欢把手往桌子上一拍,说我是对的,你就是错的。

为什么呢?因为考古学上的证据有限,比如三星堆没找到文字,考古挖掘也只是进行了一小部分,谁知道以后会找到什么。也因为科学还在进步——比如用基因啊、线粒体啊什么的来给发现的族群测序,这个也是新东西。反正,一切都需要一个过程。你可以想办法说,我的观点各种有道理,我有证据。但不能把话说绝对了,谁都代表不了真理,至少目前代表不了。

有文章说三星堆出土了大量象牙,说明它的文明来自印度。这就不客观了,只能说有可能来自印度。因为良渚还有大量象牙呢,良渚文明比三星堆早差不多一两千年,不能说良渚也来自印度吧?那河南濮阳的西水坡还有大量贝壳呢,又来自哪里?几千年过去,沧海桑田的,文字又少,发生了什么,现在确实不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良渚的象牙,雕工精美。


所以说,最科学的态度,就是让子弹飞一会儿。这一会儿是多久?我也不知道,但既然有兴趣,就持续关注好了。考古嘛,就是探索、研究、发现,趣味无穷。但不要用板上钉钉的口气。任何不容置疑口吻写的东西,我都保持怀疑,口气越坚定,我的怀疑就会越大。这就是我接受信息的态度。

顺便说一句,三星堆那个年代,并没有大一统的王朝。都说了繁星点点,邦国或者族群聚落们,有联盟,有敌对,但谁都统领不了谁,也可以理解为有强弱之分,但都是独立的。你视我为夷狄,我还视你为外方呢。从三星堆出土的东西来看,它不弱。只是有人脑子里大一统的观念太深了,总想着要个领导,觉得中原文化领导一切。那时候不是。

2.要是没有三星堆

当年,要是没有燕道诚偶然发现了玉器,可能人们不会发现三星堆。要不是杨志发打井,也可能发现不了兵马俑。很多考古地区都是偶然发现,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看上去不那么靠谱的记载是真的,或者,根本就没记载,但居然还有这么个事情。

由此估计,恐怕还有大量的神秘古国埋在地下,每找到一处,就要刷新历史观。

不管发现没发现,它们都在那里,都存在过,而且都经历了很长时间的辉煌,然后又莫名其妙消失在历史的深处,不见了。要么是灭族,要么是融合到别的族群之中。这种事情屡见不鲜。

在漫长的人类进化史中,就曾经出现过很多这样的例子。例如尼安德特人,据说长得比智人漂亮,大眼睛水灵灵,脑容量也更大,在1万多年前竟然就灭绝了。我们现代人都不是这一支。同样消失的还有北京猿人,他们似乎和现代人的血缘关系更为遥远。现在还不知道灭绝是怎么发生的,很有可能,他们在竞争中输掉了。输了地盘,也输了命。

这张分支图表明尼安德特人和北京人都不是现代人的祖先。


不仅仅人是这样,其他动植物也一样。例如大麦克香蕉,又甜又香,曾经是人类吃香蕉的首选。但因为它是单性繁殖,基因出了缺陷,真菌大面积感染,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基本灭种了。我们现在吃的品种,主要是华蕉。危险的是,华蕉也是单性繁殖,而且据说专灭华蕉的真菌也出现了。专家们都在绞尽脑汁避免这类真菌的蔓延。

还有一种传言,就是蜜蜂有可能灭亡。原因是人类使用的手机电磁波,总是让蜜蜂迷途,蜂群失踪,欧洲、北美和亚洲都出现了这种现象。这不是蜂蜜涨价那么简单的事情,而是意味着植物授粉减少,然后植物减产,然后……可能出现粮食危机,人类生存堪忧。很多地方已经开始用人工代替蜜蜂授粉了,当然成本也很高。

对于一个族群、种群来说,有可能完全意识不到灭顶之灾即将来临。他们安于现状,甚至还可能为自己的繁荣、强大而洋洋自得。但在大自然那里,灭绝却又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它可能以完全想不到的方式降临,又会让以后的人们百思不得其解。良渚文明怎么突然就中止了?三星堆文明怎么就没了?诸如此类,这样的问题,也是考古要努力解答的。

其实无论是生物,还是家国,灭亡总不过是因为天灾人祸。要么环境变化、要么自我折腾、要么陨石撞击、要么核爆、要么外族屠戮、要么繁衍困难……跳不出这些圈子。真要堕入地狱,不好救,救一次,它还往回走,还是个死。

什么都有新陈代谢,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几十亿年下来,地球上有六次比较大的灭绝,差点连生命都绝种了。但只要留下一颗种子,它们又会重新发芽。每隔一段时间,洗牌就会发生一次。

3.顷刻间的消失

讲个故事,和以上没关系,但也有点关系。

春秋时期,江淮一带有个特别强盛的国家,叫作徐国。它强大到什么地步呢?那时候称王的,一个正统的周王,一个不鸟中原的楚王,还有一个就是徐王了。徐国的历史特悠久,建国于夏初,上下一千多年,而且,一向和主流价值观不睦,周朝都建立了,它还挺商,甚至参与管蔡之乱,一度打得周朝十分狼狈。它还是东方三十六国(一说三十二国)的盟主。它最有名的国王是徐偃王,据分析是个大胖子,胖到“有筋无骨”,据说“偃”就是“仰”,老四肢摊开躺着。他号称以仁义治国,喜欢收集珍稀动物。

徐偃王在疏通水道的时候,发现了彤弓朱矢,一种传说中威力较大的弓箭,真是国之重器。他高兴之余,征服了“群舒”,也就是毗邻的一堆小部落。这立刻引起了楚国的警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8年,江苏邳州梁王城遗址考古。此处被认定为徐国的遗址。


楚国的国务卿王孙厉向楚王建议:必须遏制徐国,你不伐徐,将来你就得去朝贡了。楚王还犹豫,说徐偃王是仁义治国啊,怎么伐?王孙厉呵呵:“为文而不能达其德,为武而不能任其力,乱莫大焉。”他分析徐国是外强中干,楚国进攻的话,就好比石头砸向鸡蛋,老虎扑向家猪。楚王说行啊,那就打,然后徐国就真完了。

面对楚国的入侵,徐偃王居然采取了不抵抗政策,退位,走人,因为他仁义呀,有点白左的意思,不忍心将普通人拖入战争。这也是醉了,真能演。上万老百姓被道德绑架,抛开家园跟着他跑,还形成了一次人口大迁徙。那称什么王?搞什么彤弓朱矢?

后来齐国为牵制楚国,扶植徐偃王的后代复国,这算是救徐国,但再不成气候。百多年后,徐国再次和当时的强国吴国犯葛递牙,又被吴国二次消灭,从此徐国彻底消失了。

史书对徐国的记载,混乱而简略,根本没有描述春秋五霸的煊赫,以至让人怀疑它是否真的存在过。但一系列的考古发现,证实了真的有。徐国的器物,遍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乃至福建,真是一个大国。要说维持了这么久的一个大国,摧枯拉朽一样的就亡了,原因可能就是混乱的价值观、过度自信于仁义和重器,以及没有远见的外交政策。

在万恶的旧社会,兴衰往往就在一念之间。一国、一族,可能就成了陪葬,你说徐偃王是英明还是昏聩?是卓越领导,还是一个罪人?

一个国家、一个文明、一个物种要消失,真是没法挽回。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作文不易,感谢转发、留言、点赞和打赏,都是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