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三门峡讯 4月17日上午,第四届“费孝通田野调查奖”颁奖仪式在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店集村的田野上举行。三门峡市特邀社科专家尚柏仁、刘田忠撰写的《扶贫西坡》获征文一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了解,第四届“费孝通田野调查奖”征文活动从收到的2100余篇征文中评选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10篇、优秀奖41篇。会上,尚柏仁以“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为题,作了获奖感言:

感谢组委会提供这次难得的机会,让一个长期在基层一线的三农实践者作为获奖代表在这里发言,很激动。西坡村的变迁是我国贫困农村发展变化的缩影,《扶贫西坡》是我和青年社科专家刘田忠同志以及一些志同道合的同仁们连续多年来深耕豫西农村、走访农民群众、调研农业发展的深度思考和探索。为写好论文,从2013年起我们30余次进村,几乎走遍了村里的山川河流、沟沟岔岔,走访调查的第一书记、驻村队员、村组干部、贫困户100余人。作为社科工作者能够站在这里为广大农民群众代言、为决策者提供素材、和众多的专家学者共同交流,对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荣誉,更是鼓励和鞭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扶贫西坡》文章中谈到了一些成绩、分析了一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由于受见识、能力和地域的局限,文章尚不全面、不到位、不深刻。但扶贫西坡我们有三点启示:一是方向对头。省、市、县、乡、村的认识与中央高度一致,步伐统一,同舟共济。二是方式对路。扶贫与扶志、自助与他助相结合,同时最大限度地把农民群众想脱贫盼脱贫的内生动力激发出来。三是方法对症。找出了贫穷的根子,变外部输血为自身造血,消除了返贫的土壤,靠政策和制度作保障,并从实际出发,在产业上用功。实现了脱贫中人的因素第一的根子、政策制度保障的枝子、农民增收的产业这个叶子的有机结合。

用6年时间走遍了河南、陕西、山西黄河金三角地区的三门峡市、渭南市和运城市的所有乡镇,我们的文章是用脚丈量出来的,是从泥土中刨出来的,是在农民群众的喜怒哀乐里总结出来的。如今祖国已经进入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任重而道远。下一步为真正实现西坡村脱贫后不返贫,把扶贫与振兴无缝地衔接起来,我们将努力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诸方面细致调查、深入思考、不断凝练总结,吸取众人之长,在学习和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上下功夫,以为生民立命的责任,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劲,依旧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据介绍,自2016年启动以来,“费孝通田野调查奖”征文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四届征文活动共收到近15000篇鲜活的田野调查报告和田野调查专著,189篇文章和著作获奖,已出版三部《当代中国田野观察》文集。这些“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亲耳聆听”的“三亲”文章为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崔军廷 通讯员 张广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