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5年的授衔仪式

到1987年,我军经过几次大规模精简整编,裁军上百万之多,实行新的军衔制的条件基本成熟。1988年7月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于9月23日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这两个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军新军衔制的诞生。1988年9月14日,中央军委在北京举行授予上将军官军衔仪式,洪学智等17人被授予上将军衔。10月1日,人民解放军正式实施新的军衔制度,共授尉官军衔40.5万人、校官军衔18万人、将官军衔1452人。军衔制的恢复和革新,标志着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我军这次新的军衔制同1955年的军衔制到底有什么区别?许多人都知道,1955年1月,中央军委发布《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2月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根据条例规定,我军从1955年9月开始实行军衔制度。9月27日,授予元帅军衔及勋章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毛主席亲自为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授元帅军衔。同一天,国务院举行授予将官军衔和勋章典礼,周总理为在京的将官授衔,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被授大将军衔。到1965年第一次军衔制终止,共授衔三批。

我军首次实行军衔制时元帅分两级,但在实际授衔时,应毛主席本人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空缺未授。听说周总理劝过毛主席,毛主席不要。在办新军装、新军衔展览时,陈列了大元帅、元帅的肩章和领章,我当时在军事博物馆当馆长和军人俱乐部主任,于是以组织活动的名义见了毛主席。我见到毛主席后说:“军事博物馆的展览,元帅们都去看过了,您还没去啊?”他哎呀一声说:“你在大门口修了一个塑像,我为你们站岗,把它搬掉。”我说:“那个不能搬啊!”接着,我趁机说到第二个问题:“我们还陈列了一个大元帅的军衔,还没有名字的啊!”毛主席说:“这个军衔是封建的东西,但我们现在还需要用,对外还要用。”

▲邓小平

毛主席带头发扬风格,拒受大元帅军衔,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领导同志也高风亮节,未受军衔。在毛主席等领导同志的率先垂范下,授衔工作进行得很顺利,而且对军衔控制比较严格,高职低衔比较普遍。当时有些副军职干部甚至正军职干部授大校,这些同志并没有闹情绪,都是很不错的。副军职的同志授大校的那时可不少。第一次授衔,很多正军甚至兵团的干部授少将的有的是。女同志授校级军衔以上的很少,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过特殊贡献的一批女同志,如蔡畅、邓颖超、康克清、张琴秋等都没有被授衔。从1955年到1965年三批授衔中,授予校级以上军衔的女军人仅有几十名。全军就授了一个女将军,就是李贞少将。女大校据我所知也仅一人,是总参谋部的毛诚。

第一次授衔时有个别人出现了问题,并及时作了调整。第一次授衔后,全军官兵基本没再晋衔,原来授的什么衔还是什么衔。有些同志职务已经很高了,但仍不晋衔,甚至也有大区职授少将的。原东北军区一位副司令,我们在南京军事学院一起学习过,他仅授少将。

第一次授衔时为了照顾一些历史问题,也有职务低授高衔的。如红十五军团的两个同志,也是在南京军事学院同我们一起学习过的,这两位同志是副兵团级,但授了上将军衔,这主要是考虑到长征时期,中央红军到陕北落脚时同红十五军团会合,红十五军团贡献很大。

我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基本以苏联军衔为样板,有较重的苏联痕迹,而1988年的新军衔制既不同于苏联,又不同于美英的军衔制,是具有我军鲜明特色的军衔制。新军衔制比第一次军衔制更简单一些,设三等十一级,取消了大元帅、元帅、大将三个高级军衔,还取消了大尉、准尉两个尉级军衔。确定新的军衔等级设置时,邓小平曾明确指示:“和平时期,军衔设到上将为止。”这是考虑到我军绝大多数现役军官都是在和平条件下成长起来的,高级将领也不会有开国元勋们那样大的贡献。同时,也是考虑到和平时期军队员额压缩、编制等级减少等需要。而且,新军衔制实行时,我军已取消了兵团职、副排职和军、师、团的“准级”,军官职务等级已由1955年的二十一级减为十五级。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口述史料丛书》第四卷,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作者:贾若瑜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