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很早之前就对中国已经虎视眈眈,从九一八事变占领我国东北三省开始日本就已经开始了他们占领中国的计划。

可是面对野心勃勃的日本人,当时蒋介石却没有大局观,坚持着自己要先“安内”的错误路线。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为了救国家于水火之中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西安事变。

蒋介石没有办法只好同意了一致对外的路线,而在蒋介石重新大权在握之后,他也确实没有放过张、杨两人。他们一人被软禁了半生,张学良在重新获得自由之后带着赵四小姐前往美国夏威夷定居;而杨虎城则直接被蒋介石设套残忍杀害。

杨虎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受良好教育,年幼认识张学良

1922年的冬天,杨虎城的长子杨拯民在西安附近的一个小镇出生。对于杨拯民,杨虎城有着殷切的希望。我们从他选择在孙中山先生的两句名言中摘取“拯”、“民”两字为孩子命名就可以窥得一二。

年幼的杨拯民童年并不是很幸福,他在四岁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等他长到十二岁,父亲将其送进自己创办的中学接受教育。对于杨拯民的教育,父亲杨虎城一直很用心。

小时候的杨拯民身体不是很好,经常生病。为了可以帮助他增强体质,杨虎城精挑细选了一位老师教导杨拯民练习国术。除此之外,杨虎城还会带着儿子和部队中的战士一起晨起出操。

也就是在出操的时候,杨拯民第一次和张学良将军相见了。十三岁的杨拯民跟着父亲以及张学良将军前往三原县对部队进行检阅。

张学良坐驾驶位,杨虎城坐副驾,杨拯民则和另外两位同行人员坐在后排座位。当时张学良将军还和杨拯民开玩笑,说自己是杨拯民的司机,杨虎城是副官,其余两人则是保镖。当时车内的气氛很是轻松愉快。

张学良

全家被杀,照顾母亲意外逃脱

事变爆发之后,十四岁的杨拯民在北平接受教育。杨虎城和杨母因为种种原因都生病了,家中事务全靠二夫人张蕙兰一人打理。

因为事务繁忙她疏于对自己亲生儿子杨拯仁的照顾,拯仁患上猩红热很多天才被送往医院救治,最终不幸离开人世。儿子的离开让张蕙兰终于不堪重负,精神上出了问题。

在这个时候,蒋介石一直逼迫杨虎城出国,无奈之下他留下了长子杨拯民照顾自己的夫人张蕙兰。在安排好一切之后,杨虎城拖家带口抵达上海,坐上了出国考察的船只。这个时候他完全没有想到,就此陷入了一个为他精心制造的死亡之局。

在七七事变之后,杨虎城带着一家人从欧美国家回到祖国的怀抱。之后他在南昌被蒋介石抓捕,被关押十二年后,他被蒋介石残忍杀害。

至此,杨家仅剩下杨拯民一人。杨拯民晚年回忆的时候曾经表示,如果不是张蕙兰生病,他应该也就和自己的父亲兄弟等人一起被杀害了。在他的心中,张蕙兰于她不仅仅是养育之情,更是救命之恩。

杨拯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放弃高管之位,投身国家经济建设

在经历了这一系列家变之后的杨拯民彻底对国民党心灰意冷。十六岁的杨振民到延安,正式成为了当时杭大第四期的一名学员。在完成了系统的学习,他凭借着自己从小在部队中耳濡目染的经验在战争中发挥出了良好的军事才能。

他曾经参与了很多著名的战役,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杨拯民没有选择继续自己的军事工作,他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军队选择投身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当时他在军事上有着不可估量的前途,年仅二十八岁的他已经是一个正师级的干部。并且当时西北的野战军在筹备建立空军,他是当这支部队参谋长的最好人选。相比之下,当时的中国经济建设什么都没有,可以说是一穷二白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放弃了高级干部,毅然决然地投身到中国的石油工作之中。他负责了当时国家最大的重点油矿——玉门油矿。在他的带领下,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玉门油矿已经从原本的十几万吨发展成年产量达一百万吨的大油矿。

除此之外,在杨振民在玉门工作的八年时间内,他给国家石油工业培养了无数相关的优秀专业人才,为国家日后的石油业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在之后,杨拯民开始涉足相关的行政工作,他先后任职于天津市、陕西省、山西省等地。而后杨拯民因为出色的表现被调进全国政协,曾经担任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在1988年,杨拯民因为突发心脏病不幸离开人世。他的一生,都没有辜负出生时父亲杨虎城的期望

杨虎城

最大心愿面见张学良,小儿子替他圆梦

杨拯民一生都有一个心愿,他希望可以再一次面见张学良将军。1990年,张学良恢复自由做九十大寿的时候,杨拯民曾经给张学良打去祝寿电话。而后张学良派人给他捎带去了一帧自己亲笔书写的作品。

六年之后,张学良更是派人送信,希望可以和杨振民见一面。遗憾的是,没有等到杨振民出发,他就不幸离开了人世。

根据杨拯民小儿子回忆表示,自己父亲人世中最大的一个遗憾就是在离开人世之前没有和张学良见上一面。不过,在之后杨拯民的小儿子替他完成了这个心愿。

1999年中旬,99岁的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的一座教堂做礼拜和杨瀚见面了,杨瀚也完成了自己父亲的遗愿。

张学良

结语

杨拯民的一生比较坎坷,幼年失去了母亲,少年时期家里也发生了动荡。但是,他的一生都没有辜负父亲杨虎城对他的期望,不仅仅在抗日战争中为中国的解放做出巨大的贡献。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中国的经济建设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杨拯民对于自己的父亲有着很深厚的感情,他一直都在追随父亲脚步为人民造福。对于父亲的故人,他也到死都没有忘怀,最大的遗愿就是和张学良见一面。好在他的儿子帮他圆梦,杨拯民的一生虽然坎坷,但是他无愧于父母、无愧于人民、无愧于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