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手枪套、一根拳棍、一掌马灯、一个布罗壳……走进大埔县茶阳镇太宁村义训堂内的展馆,从革命时期保存下来的老物件中,仍然可以窥见当年发生的红色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修缮保护后的大埔县太宁村义训堂,是早期大埔县委机关办公旧址和农运先驱饶龙光故居。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拂去岁月浮尘,太宁村饶龙光等饶氏后裔从义训堂出发,为大埔县土地革命播下并点燃了火种,积淀了太宁独有的红色人文资源和宝贵精神财富。如今红色血脉仍在当地延续,激励着太宁村人民用心、用情、用功推动太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

为传承红色基因、做好党史教育,近年来,大埔县、茶阳镇抓住太宁村被评为广东省“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第二批建设点的机遇,对太宁村义训堂等革命旧址进行开发利用,打造成大埔北部的红色教育基地。同时,抓好太宁恋墩“红色党建太宁段”建设,促进美丽宜居的特色精品村建设,太宁村迎来了发展新机。

农运旗帜

大埔红色革命多个“最”均出自太宁

随着义训堂革命先烈的后人饶尚坚推开一座百年老屋的大门,手枪套、马灯等浓缩着历史沧桑的展品与图片映入眼帘,让人宛若被拉回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无数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的英雄形象浮现在眼前。

红色是大埔县茶阳镇太宁村的底色,在太宁村有一座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义训堂。“我的祖辈们都参加了革命,在他们的影响下,一批又一批的志士走上革命道路。”饶尚坚说。在这里,曾有父子、兄弟、爷孙、夫妻、妯娌等35人参加革命。

太宁是大埔最早涌现大批革命志士的红色村庄,最早成立农民协会,组建了大埔第一支农民武装队伍。最早发动农民暴动(太宁暴动)并建立大埔工农政权,还是大埔最早出现党组织的村庄之一。大埔红色革命中的多个“最”都出自太宁。

鲜为人知的是,这一切都跟太宁饶氏义训堂密切相关、渊源极深。可以说,大埔红色政权的发端在太宁,而太宁革命之魂在义训堂。

“义训堂革命先辈饶龙光、饶炳寰、饶寿田等人领导组织了太宁村早期重大的革命活动,是义训堂人播下和点燃了大埔县土地革命的火种。”饶龙光侄孙饶超然说。

义训堂革命先烈的后人饶尚坚在展馆内了解当年的红色历史。受访者供图

据县党史记载,1923年饶龙光、饶炳寰、张高友等进步青年,在饶百我影响下,开始接触反映新文化、新思想的进步书刊。他们阅读了饶百我从香港带回的《新青年》等书刊后,较早地受到革命思想影响,创办太宁公学及图书报社,积极传播新文化知识和马列主义思想。“太宁这一批进步青年逐渐接受了革命的新思想,成为领导农民进行推翻封建制度斗争的领头人。”大埔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甘海洋说。

次年秋,太宁村进步青年开始宣传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发动农民实行“二五减租”,义训堂成为饶龙光、饶炳寰、张高友等进步青年议事的中心。农运特派员赖释然到太宁村指导进行“二五减租”的同时,介绍饶龙光、谢快能、张高友等入党,使太宁村开展农民运动有了核心。

1926年春,饶龙光等在太宁福兴寺成立太宁乡农民协会,饶龙光任主席,成为全县最早的一个乡农会。农会内建立太宁乡自治促进会,调解乡民纠纷,支持农民,处理地主压迫农民的诉讼,取得农民的信任。在其影响下,大埔北部各乡村先后成立农会。饶龙光、饶炳寰等领导太宁农民开展减租减息,打击土豪劣绅的斗争。在太宁农民运动的鼓舞下,其他各乡村的农民、进步学生也积极响应,掀起了全县工、农、学生革命运动的高潮。

1926年秋,国民革命军北伐入闽,途经太宁时,饶龙光、张高友、饶寿田等积极发动农会会员支援国民革命军北伐入闽。太宁农军也在此次战斗中得到了锻炼,获得宝贵的战斗经验,为后来太宁暴动的成功打下了基础。同年11月,中共大埔县部委成立。部委组织委员饶龙光、农运委员赖释然,先后发展农会骨干饶炳寰、饶寿田、饶福昌、江碧群等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共太宁支部,饶炳寰任书记。从此,太宁农民运动有了党的坚强领导核心。

经过北伐战火的锻炼,饶龙光等组建太宁农民自卫军。这支农民武装成为后来中共大埔县部委领导反击国民党右派反革命屠杀、举行武装暴动的中坚力量。

烽火太宁

策动武装暴动、

接应起义军入埔、助战三河坝

从最早成立农会、最早建立农民武装,到最早发动武装暴动建立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太宁早期重大革命活动就如大埔革命的星星之火,不断以燎原之势影响着整个大埔,建立起著名革命苏区的红色政权,正所谓“立红色政权,太宁屹起”。

2016年3月21日,义训堂被当地党史部门确认为“早期大埔县委机关办公旧址和农运先驱饶龙光故居”双重史迹旧址。

1927年,继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广东国民党军阀发动“四•一五”政变,国共两党兵戎相见。时接任中共大埔县部委书记不久的饶龙光及时将中共大埔县部委机关迁至太宁村的饶氏宗祠义训堂,义训堂一度成为中共大埔县部委反击国民党反动派屠杀的决策与指挥基地。

同年6月,大埔县委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屠杀暴行,决定发动工农群众举行武装暴动。饶龙光、饶炳寰、张高友等率太宁农军和永定农会骨干,在湖寮农军的配合下以及黄埔军校生罗法胜指挥下进攻县城茶阳,夺取了县府政权,成立了大埔县政务委员会。政务委员会下设军事委员会和农民自卫军独立第一团,饶龙光任主席兼团长。太宁农军编为第一连,饶寿田任连长。桃源农军为第二连,邓云光任连长。此次暴动史称“第一次太宁暴动”,也称“县城暴动”。

同年9月,南昌起义军先头部队进入青溪石下坝,饶龙光闻讯即率太宁农军,在永定农军配合下攻入县城,直捣县府,并派江弼群率部分农军北上石下坝接应南昌起义军。农军独立团第一连占据县城后,成立大埔县人民革命政府,饶龙光任主席。起义军前敌委员会李立三、彭湃正式委任饶龙光等人为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成员,饶龙光任主席,饶炳寰任秘书。朱德率军入城时,看望了在县城担任警戒的太宁农军,还赠送长枪150支,加强了太宁农军的装备和战斗力。这就是有名的“第二次太宁暴动”,也叫“茶阳暴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义训堂前拓宽的广场上,可以看到新增的《朱德赠枪》的大型雕像,仿佛还在述说着当年的烽火岁月。受访者供图

时至今日,在义训堂前拓宽的广场上,可以看到新增的《朱德赠枪》的大型雕像,仿佛还在诉说着当年的烽火岁月。

值得一提的是,在著名的三河坝战役中也有太宁农军的身影。1927年9月22日,朱德率部驻守三河坝,太宁农会组织了300人运输粮食物资到三河坝。饶龙光则率太宁农军守卫县城,主持县政,防备闽西之敌偷袭起义军。10月1日,朱德指挥起义军和大埔农军于三河坝阻击国民党钱大钧部2万之敌的进攻,与敌血战3个昼夜,重创敌军。完成阻击任务后,东撤饶平。

同年10月12日,朱德率南昌起义军在北上途中折回太宁排楼坝与肖雨史商团军激战,太宁民众与农军积极配合、协助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军击退肖雨史商团军。是夜,太宁人民连夜筹粮筹物支援起义军,老接头户张先达还用药草熬水清洗伤员的伤口,朱德等领导人被安排到位于排楼坝上街的永泰昌烟丝店歇息。

在太宁村,留下了朱德、陈毅、粟裕等共和国将帅的足迹、南昌起义军官兵的鲜血。

战争的硝烟已经淡去,英雄的光辉仍需铭记。“太宁人民为了工农民众的解放事业,不怕艰难险阻,抛头颅、洒热血,长期坚持革命武装斗争,表现出无比高贵的革命品德。”甘海洋说。

延续传统

红色党建焕发活力与生机

时至今日,当地还有义训堂、下店李屋、北成楼等红色旧址保存完好。共产党领导太宁村民众谱写的光辉革命斗争历史,先辈们献身革命的壮举,积淀了太宁独有的红色人文资源和宝贵精神财富。

如今,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仍在当地延续,激励太宁村人民用心用情用功推动太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

在距离义训堂不到100米的地方,太宁村修缮了一座百姓议事亭,并定期召开“板凳会议”,延续了过去太宁乡自治促进会的光荣传统,为乡村群众“一事一议”、集体讨论村务公约、村风家风以及平时闲聊交心提供了地理场所和机制保障。

“板凳会议”以村党支部为基础,把代表各方利益的村民和镇村工作人员邀请到一起,打造一个解决问题的议事平台。真正做到村里事务村民商讨,发展计划问策于民,把命令变为商量,把指挥变为协调,把管理变为服务,进一步推动基层治理工作和谐发展。

修缮保护后的义训堂。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太宁村成立由村“两委”干部、村民理事会成员、村民小组长代表,以及德高望重的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等组成的“板凳会议”议事委员会,定期召集党员群众召开“板凳会议”。广泛听取群众关于村集体经济发展、民生工程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研究讨论乡村振兴、“红色村”建设等相关事项,分类梳理,形成工作落实台账,目前已解决自来水等多项民生工程。同时,围绕新农村建设和“红色村”建设,村民达成了共识,有力有效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改善。

“我很开心看到村里把‘福昌亭’修缮改做百姓议事亭,能够将过去自治促进会的光荣传统传承下来是好事。”大埔县茶阳镇太宁村革命先烈饶福昌之子、85岁的饶尚峰老人高兴地说。

“自太宁村被评为广东省‘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第二批建设点后,2019年以来,我们对太宁村的九处革命旧址进行开发利用,打造成大埔北部的红色教育基地。”茶阳镇党委书记吴萍萍说。

同时,在全面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的基础上,茶阳镇以打造“绿色生态村居段、红色党建太宁段、古色古韵茶阳段”为重点,以太宁村红色资源促进恋墩村古色资源更好地开发。用恋墩村古色资源彰显太宁村红色资源魅力,做到串珠成链,打好“红色、古色两张牌”,建设好太宁、恋墩连片示范区,共同促进美丽宜居的特色精品村建设。

太宁村也是脱贫村,交通基础设施差、产业基础薄弱是过去制约该村发展的主要原因。2016年,由太宁村党支部牵头,在帮扶单位广州市海珠区瑞宝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协助和指导下,太宁村紧扣蜜柚种植为主的农业产业实际,村党支部投入资金参与茶阳镇蜜柚加工厂项目建设,并组建了太宁村科创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

随着蜜柚等产业的发展,道路、饮水设施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太宁村环境变美了,村民生活改善了,太宁村迎来了发展新机。

■相关

革命前辈对红色太宁的评价

革命时期,太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谱写了一曲曲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战歌。曾经在太宁战斗过或熟悉太宁光辉革命历史的革命前辈中已留下良好的口碑,太宁英雄儿女的碧血铸就了太宁红色丰碑。

笔架峰高,印山渺小,狮扼咽喉。忆茶阳风物,缅怀故旧。清泉鹤唳,夕照星桥,大坝枪声,城隍鼓应,多少英雄硬骨头。换天志,命韩江怒吼,遍地燃烧!

残阳暮霭深秋,三河坝三千忠骨收。立红色政权,太宁屹起,高陂百侯,旗树高丘。北出坪砂,直通闽赣,赤色江天撼五洲。歌红日,照青峰小道,史迹长留。

——东江地区重要革命领导人、曾任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长的饶彰风,在其词作《沁园春•忆故乡大埔》称赞“立红色政权,太宁屹起”,一语道破了太宁武装斗争的崛起。

“太宁红旗永不倒,党和人民英勇的革命斗争历史很值得教育下一代。”

——1964年6月,时任中侨委党组书记、副主任的方方(普宁人)在其致太宁、恋墩支部信中指出。

“大埔县农民运动中心太宁乡”

——我国早期革命活动家,曾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常委的罗明在其回忆录中有此提法。

◎文中史实引自《中共大埔党史》《大埔县志》《饶龙光烈士传略》《闽粤边红旗不倒的村庄——太宁》等

◎饶超然、甘海洋对本文亦有贡献

原标题:

红色旗帜永不倒 革命精神薪火传

大埔农运发端于太宁村,义训堂等红色旧址焕发时代价值,激励老区苏区振兴发展

【全媒体记者】马吉池

【通讯员】刘招迎 罗文燕

【作者】 马吉池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