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苜田这个地方,想必莆田人都不陌生吧?萝苜田,又叫萝田,因当地人喜欢种萝卜而得名,它位于涵江西南部,面积广阔,涵盖8个社区,由一条水心河贯穿,各座大厝依水而建,河边草木繁盛,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景象,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人士来这里采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直听说涵江有一个和荔城区宋城历史文化街区媲美的地方,今天慕名而来。地方很好找,在市区乘坐218路公交车到涵江市场站下车走几百米就到了,因为是老街区,入口很多,我没有拘泥于哪个是大门,看到一个巷子口就进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细窄的巷子进来以后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老街区四通八达,条条小路互相交错,到处都是这种红砖古厝,仅仅是一扇门,一扇窗,就仿佛让人能穿越时空,闻到几十年前的空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涵江两个字都有水,说明这里和水关系密切,萝苜田也不例外,这里沟河纵横交错,周边小桥林立,桥下流水潺潺。水心河是这里的主要河网,至今仍保留着自宋代以来形成的“开”字形水系,据说,水心河是南宋时的国子监祭酒刘政在涵江保尾和楼下一代重开,用来引水注入望江的。

端明闸是水心河河道的终点,又称为慈寿陡门,北宋时由蔡襄创建,前前后后经历过4次修葺,南北朝向,北侧延寿溪支流往南入海,1993年这里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刚好赶上工作人员来勘测水质,多嘴问了一句,他们回答说现在的水质在有关部门有力的政策和群众的配合下,比往年有质的提升,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的水质会回到以前甚至可以饮用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来到了东方威尼斯,我第一步当然是直奔赫赫有名的“东方廿五坎”了。厚重敦实的红砖外墙、整齐美观的西式拱门、悠长通透的中式长廊,上下两层,25片红砖拱孔骑楼依河而建,我到的时候一楼还在施工,询问了下附近的居民,据说是在改造。

在萝苜田,这样的建筑很多,穿过一条条弄堂,只看见斑驳的墙面,留下一年又一年的印记,一排排房屋整齐排列,檐角向上轻轻翘起,似乎是一个绝美的笑容,褪色后的红砖飞檐也倍显沧桑。

我边走边看,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楼下老街。这里原来是涵江的一条偏街,因为地处海动码头,又是通往南洋和沿海各地的主要海道,所以商贾众多,商业也比较发达。现在仍然有很多店面在营业,粗略一看,经营范围就涵盖海产品、点心、竹器、棕麻绳和白铁加工等行业。

老旧的商店招牌寓意着这条老街经历的风霜已不少,看到这些招牌,瞬间觉得时间流速都变慢了...本冲着名气不小的楼下煎包来的,哪知道来的时间太早,老板还没有做好,只能和美食错过了。

在城市进程的轰轰车轮声中,这片年久失修的古街小巷虽然已难觅旧日风光,但仍有不少新鲜事物在这里诞生。

这个名叫“涵江小上海”的自助小卖部处在端明闸入口两百米处,就地取材使用原建筑改造,对面还别出心裁的开设了一个摄影馆,里面共有两层,为怀旧主题,沙发、书柜、桌子等道具齐全,供人拍摄使用,进去拍摄写真等需要付费。

这里新旧交融,新的建筑在旧建筑的基础上又翻新、改建,别有一番风味。
我了解到,萝苜田已有二厂书店、一厂及间、陡门集物、龙花担等多家业态入驻,接下来,这里的服务站还将建设摄影师作品空间、汉服工作室、音乐社团空间等,再引入涵江家具企业和莆阳书房,让新旧在这儿共存。

萝苜田积淀了十分厚重的人文历史文化,承载了涵江几代人的生活记忆。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新生代的规划道路相比,老街显露了“疲态”:基础设施不全,建筑垃圾遍地,房子残旧,墙体爬满了“牛皮癣”。

部分河道因为天气炎热,降水少,已经干裂,肉眼可见不少泥鳅在河底淤泥里钻来窜去。

来萝苜田一趟收获颇丰,因为时间关系,著名的顺茂隆大厝、杨氏宅、林氏宅等都只是匆匆一瞥没能细细了解,期待下次来的时候,这里能焕发更多的生机,让这个美丽的地方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