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接受《中国航天报》采访时透露,中国深空探测将于2049年实现“双百”目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年之际,我国航天器将首次飞抵距地100个天文单位,也就是抵达150亿公里左右的太阳系边际开展科学探测和在轨试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球与太阳相距1.5亿公里,天文学家称之为1个天文单位。目前,国际上对太阳系的边际主要有两种定义,一种定义是太阳风和宇宙风交汇的地方,大概距离太阳80个到120个天文单位;另一种定义是太阳引力消失的地方,这种定义下,太阳系边际距日约1万个天文单位。

吴伟仁表示,“我国科学家正在论证2049年飞抵距地球100个天文单位的工程实施方案,也就是第一种定义下的太阳系边际,到150亿公里左右的太阳风和宇宙风交汇平衡点,开展空间科学探测和有关科学试验,主要包括太阳风日球层动力学演化及与星际介质相互作用机制,太阳系演化理论与外太阳系天体分布特征,复杂引力场多目标探测轨道动力学、优化及控制理论和方法,超远距离探测器自主长期运行与测控通信等问题。”

“这将是人类首次进行这种探测,如果成功实施,将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也是对人类的贡献。”吴伟仁说。

届时,我国的运载火箭能力、航天器技术水平、深空测控距离、空间科学研究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吴伟仁认为:“中国航天有实力实现这一目标。”

中国探月工程四期规划了三次任务,预计2030年将在月球南极建成月球科研站基本型。此前,嫦娥四号任务已国际首次实现月球背面着陆探测和深空中继通信,嫦娥五号任务已验证月球轨道交会对接、返回舱再入大气层等多项技术,这些都为月球科研站建设和将来实施载人登月打下了重要基础。

吴伟仁介绍:“未来月球科研站有望实现长期无人值守、短期有人照料的运行模式。”

此前,中国与俄罗斯签署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谅解备忘录,在建造国际月球科研站项目的框架内,中俄两国利用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方面积累的经验,将共同制定建造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路线图,在项目规划、建造和运营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并欢迎更多的国家积极参与。

吴伟仁表示,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卫星飞行距离早已突破数亿公里,预计将于2027年前后回到地球附近。

后续我国还将实施多项深空探测工程,如小行星探测、火星采样返回、木星及行星际穿越探测等重大空间工程任务已基本完成相关论证工作,开展深空探测对研究生命诞生、探索宇宙起源、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来源:中国航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