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政府对外宣布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准备将福岛事故的核废水排入太平洋,这引起了全世界范围内极大的恐慌与关注。这一举动会带来什么影响,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替代呢?小加君来为你解读。

核废水从哪来?

正常情况下,核电站只会产生燃烧殆尽的核废料,而不会产生核废水。然而,十年前福岛核电站因为海啸导致冷却系统瘫痪,堆芯熔毁。日本不得不采用“注水冷却”的办法,等着反应堆自然降温到安全状态,然后彻底将这座核电站封存并废弃。但如此一来,冷却水再排放出来,就带有放射性物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这波水一注就是十年,而排出的废水被储存在水箱当中,预计到2022年,核废水就将达到137万吨的容量极限,所以必须给这批核废水一条出路。

于是,日本方面开始讨论,如何处置这100多万吨的废水。对于寸土寸金的日本来说,掩埋地下的方案“代价过高”。既然埋不了,不如索性倒掉。

核废水入海,会带来什么影响?

福岛排放的核废水会首先顺着洋流北上,接下来转向东方到达美国东部,然后沿着赤道来到东南亚,再接着是我国沿海和韩国。

一份来自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的计算结果显示,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就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3年后影响美国和加拿大,10年内影响整个太平洋。

哪怕如东京电力公司表示,排放时核废水当中只有氚这种物质,但他也是一种氢的放射性同位素,会发生β衰变,并且半衰期长达12.43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院刘恩涛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人类处于食物链金字塔的顶端,海鲜等生物富集的放射性元素,会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影响到人类。“长期、大量食用放射性污染海产品,有可能使体内放射性物质积累超过允许量,引起慢性射线病等疾病,造成器官、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损伤。”

有没有其他的办法?

除了废水入海,还有别的办法吗?我们来看看国际上处理核废料的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把用尽的核燃料,经过处理装在大罐子里,埋到很深的地层下。另一种是将装有核废料的金属罐,投入选定海域4000米以下的海底。

中国对高放射废物的处理方式与第一种类似:把用完的核燃料送到处置场进行玻璃固化,再放到至少500米深的地层内埋掉。像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幅员辽阔的国家目前都是这样做的。

所以,日本同样可以将装满核污水的水箱,进行固化操作以后掩埋在深层地下。当然也可以采用氢气/蒸汽释放法,也就是将核废水电解以后,变成氢气和氧气,或者高温加热变为水蒸气,再排放到大气当中。

此前,日本政府的专家小组也曾提出过多个方案,包括新建巨型储水罐、排放入海、蒸发释放、注入地层、灰浆凝固等等。其中排放入海算得上是“下下策”。

为什么日本要选择“下下策”?

最主要还是经济问题,因为将核废水排放到海里是最便宜的做法,预估只需要17亿到3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2亿到2.03亿元;而最昂贵的办法是将其固态化埋入地底,预估费用高达几十亿甚至上百亿人民币。对于在福岛核电站问题上一直十分抠门的东电公司而言,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无论如何,日本将核废水倒入海洋当中,都是很不负责任的行为,会给全球环境带来恶劣影响。此前,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首席专家刘新华就曾建议,日本政府应采用去污因子高的废水处理技术和装置,对超标核素进一步净化处理,尽可能降低处理后废水中放射性核素含量;研究氚的处理技术,并及时公开研究进展和成果,如有可行技术应立即用于废水中氚的处理。

撰文丨北京科技报记者 赵天宇

编辑丨陈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