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启事:麻栗坡县老山红色文化研究会第二届“老山杯”有奖征文启事

推荐阅读:1、1984年收复老山主攻团一营老山作战纪实(一)

2、 1984年收复老山主攻团一营老山作战纪实(二)

3、重踏血腥谷:老山主攻团政委王映洲实地查看一营收复老山穿插战斗路线纪实

4、火网里的士兵:老山主攻团一营三连穿插途中遭敌密集炮火覆盖时的英雄壮举

5、【亲历者揭密】1984年收复老山穿插作战“行动受挫”内幕

一路风景一路血

——文山州文艺家麻栗坡采风侧记

■田跃

前言:如果说一场抗美援朝战争,使西方世界趁机对我们封锁了30年,我们亦闭关锁国30年的话,那么一场边疆保卫战则彻底改变了我国自建国30年以来被动的国际处境,开启了我国对外关系的新纪元。上世纪79年代末至90年代初以麻栗坡为主战场边疆保卫战,是改革开放的奠基之战,它为改革开放铺平了道路!没有一个和平安宁的周边环境,是不可能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打出了军威国威,你才有话语权,你才可能跟全世界做生意,否则小霸大霸,南北呼应,我为鱼肉,人为刀俎,谈何经济建设?

与这么多作家、诗人和摄影家们,走在曾被战火销烟笼罩了十余年的麻栗坡边境线上,感受这里绚丽独特的自然风光和边地人民迟来的幸福生活,令人们不免感慨:没有那场战争,哪来今天的安宁、祥和的生活环境?于是,这次采风活动,我写下了这些带血的文字!以期告诉大家,麻栗坡边疆人民能取得今天这么大的建设成就,是一代人用意志和汗水、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刊于《映象文山》杂志第68期)

一、郊趾城:“老山神炮”背后的炮战故事

“老山神炮”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主战场遗址之一,位于麻栗坡县天保镇天保村委会新城村小组,距县城23公里。2013年,按4A级景区标准打造的“老山神炮”军事主题公园建成对外开放,成为集红色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旅游圣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1984年收复老山战争中,装备四门130加农炮、战斗人员不足80人的昆明军区炮四师五团八连仅用8分钟就歼灭越军一个85加农炮营,创造了一个以快制胜的炮战奇迹。在随后的“7.12大捷”战斗中,8连官兵同仇敌忾,又以快速的动作,对敌人32个目标实施35次射击,全部首群命中目标,摧毁敌人7个阵地上的钢筋水泥工事、3个炮兵阵地、4个弹药所、击毁敌火炮19门、军用车15辆,3次打退越军的增援部队,有效地支援了步兵歼灭入侵之敌。

1984年9月4日,八连被中央军委授予“老山神炮连”荣誉称号。

老山神炮军事主题公园以当年“老山神炮连”作战遗址为核心区域,集中展示了当年参与作战的85加农炮、122榴弹炮、122加农炮、130加农炮、152加农炮、152加榴炮、40管130火箭炮和60迫击炮、82迫击炮、100迫击炮、160迫等大小炮兵武器,以及坦克装甲车和一架在抗美援越战争中数十次出境援助越军侦察作战的功勋歼6战机等实物。此外,还集中展示了中越战争期间使用过的数十种不同型号的地雷,使这里成了一个在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地雷博物馆”之一。

总规划占地面积约8平方公里的老山神炮军事主题公园,主要打造现代战争遗址参观、现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军事训练和军事游戏体验、奇石与自然观光、激情漂流体验、溶洞探险与观光、军旅生活体验与休闲度假等项目内容,是以“英雄老山、祖国情怀”军旅体验游为核心的军事主题公园。

当采风团60多名作家、诗人、摄影家们进入公园内的武器展示区时,他们手中的“长枪短炮”以及手机等“轻型武器”,对着一件件曾经怒吼南疆的真枪实炮“嚓嚓嚓”的轰个不停时……曾经参加过老山前线边境作战的我,对这些还是孩提时代就见过的东西并不感冒,我一直在寻找,寻找当年在震耳欲聋的炮火中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此次采风活动出发前,我曾查阅过很多有关“老山神炮”以及当年胜利收复老山及随后的“7.12大捷”击退越军加强师规模大反扑的相关资料,其中时任某炮兵连副连长刘少荣的一篇贴子《炮兵的苦累 》,对炮兵英雄夏文荣的记述引起我的兴趣,因为在前年清明节期间,我曾陪同夏文荣烈士80多岁的父母、弟弟弟媳以及他的侄女侄儿一道,前往夏文荣牺牲的炮阵地及烈士陵园墓地给他烧香烧纸祭奠…… (相关链接:炮兵英雄夏文荣父母老山寻子图片记录)

刘副连长在贴子中记述:……部队出发前一天,我和战士们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买了好酒好菜好烟,一面吃喝一面唱歌,朗诵诗:“生当为人灯,死亦作鬼雄……”!到达战区时,我见到了成都人从未见过的大雾与狂风暴雨。在前行许多地段上,六吨半重的大炮都是我们的战士用人力推过去的。一个炮掩体加弹药所、坑道、防炮洞要挖几百方土,一个班9个人一夜完成,靠的是一人一把锹,这么大的劳动量是任何人都难予相信的!

战士们累到什么程度?新战士夏文荣上前线前体重126斤,炮战三个月后,骨瘦如柴,我估计至多只有90斤!他是装填手,炮战激烈时每分钟装弹七八发。每发炮弹80斤重,几乎与他的体重相等。最后,他的手推不动炮弹入膛,只能用胸部顶,整个胸部顶烂了。从炮膛退下来的药筒本应用送弹棍挑开,为了抢时间,他用两手抱起甩,药筒滚烫,他把自己的衣服、被褥都撕了,打上一盆水,用湿布包上两手甩药筒。每一次都听得“吱啦”一声,湿布干了,还冒烟。他的两手烧烂了,吃饭时握不住筷子,只能像孩子一样握勺往嘴里拨。吃了又吐,因为他的嘴上沾满了黄油,那是取药包时他的手指不能张合,只能用嘴咬住药包角往外拖,药包上沾着密封盖上的黄油,黄油很腥,糊得他满嘴满脸都是,使他不断地恶心呕吐,吃下去的东西马上又吐了出来!

7月13日那天,在头天的“7.12大捷”中激战了一整天的夏文荣正抱着一发炮弹入膛,不料敌炮打来,将他仰面击倒了。他那双被烧得焦黑的双手依然紧紧抱着那发炮弹,他的脸上依然糊满了黄油,还有两块烫伤的大燎泡,一条烫伤的大口子。
夏文荣是云南昭通人,牺牲时只有18岁!荣立一等功。
据刘副连长回忆:在那种紧张艰苦的环境里,连队每个人的忍耐力发挥到了极限,体力消耗也到极限,而不是只有夏文荣一个人如此。连长杨仕春战后脱了上衣照了张照片,头部像个骷髅,胸部肋条一根一根凸出来,叫人看了害怕。据他说他爱人看到那张照片时问:“这是谁?”他说:“这是一张医用的人体骨骼图!”
部队换防归建撤回营区后,刘副连长就接连收到几封母亲病危的电报。当他请假赶回去一推开门,大家都愣愣地看着他,大半天才认出是谁?全家人见状都哭了。平时120斤重的刘副连长那时的体重只有86斤了。

对于老山炮战,我曾在自己的微信平台“映象老山”、“红色老山”上发表过一些文章,有一篇根据老山首战师长刘昌友将军的回忆录改编的《“7.12大捷”,昆明军区司令员亲自出马拦截民用车拉炮弹》的文章记述:……“7.12”打敌反扑的作战,我们充分发挥炮兵优势,以火炮歼敌为主。除了阵地现有的炮弹储备,后勤再抽调200台汽车抢运炮弹。每门迫击炮至少准备3根撞针,一根弯了换上再打!122毫米榴弹炮计划每门炮打7吨炮弹,54式122毫米榴弹炮炮弹全重,包括弹丸、发射药筒重约30公斤,7吨约有240发炮弹,66式152毫米加农榴弹炮打8吨,约合130发炮弹,59式130加农炮打9吨,约合200发。在短时间内打出这么多炮弹,超过教程的两倍还多,炮管都打红了,后来炮战最激烈时,炮管上的烤漆都震落了,战士们抽烟往炮管上一按就着。(相关链接:“7.12大捷”:军区司令亲自出马在公路上拦截民用车拉炮弹)

刘师长说:7月12日凌晨3点钟, 700余门大炮从各个炮阵地同时开火,天崩地裂,震耳欲聋,在曼棍洞师指挥所都能看到敌军阵地升起的火光浓烟,闻到随风飘过来的硝烟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一线的炮弹消耗得很多,仅凭军区的后勤车辆已难保障了。在炮战最紧张的时候,昆明军区司令员张铚秀亲自带队出马,在公路上拦截民用车辆,无论你拉的什么货,就地卸下,保证你不会损失。然后派人押车,到建水的弹药库拉炮弹。这一天共从文山、红河两个州征用了800多台民用车辆拉炮弹到阵地。

直到当天19点50分,老山地区从凌晨开始的隆隆炮声才渐渐平息下来了。仅这一天,我炮兵部队共打出去3400多吨炮弹,越军在付出3000多人死伤的惨重代价之后,连我们的一个高地也没夺去!

二、老山药王谷:老山侦察作战最惨烈的一役

“老山药王谷”所在的地方叫康家塘,是地处中越边境八里河东山方向的的一片原始密林。是麻栗坡县友缘合作社开发建设的一个聚中草药种植、加工、销售、疗养和体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观光体验项目,总占地面积11297亩,其中中草药种植基地占地面积8300亩。

“老山药王谷”的核心区是一片四周是大山的一块低洼平坦地带,这里是丛林密布的原始森林,林中小溪里的清水潺潺,百花盛开,林中新鲜空气使人倍感精神振奋!走在“老山药王谷”内风光奇美绚丽的林阴道上,靠近国境线的便道旁边树立着的两块标示牌告诉人们,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我侦察分队遭遇敌特工伏击的惨烈战斗。在这次战斗中,昆明军区第一侦察大队五连连长王友文带着20多名侦察兵在这里进行敌情侦察时,惨遭敌特工的伏击,连长王友文和一排长孙飞龙、卫生员赵殿杰、通信员周宪尧四人壮烈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事后赶到增援的5连三排七班一名战士回忆:当时我在似睡非睡中被隐约传来的爆炸声和几声枪响惊醒,这时排长高伯策从外面直冲到屋里喊大家马上出发,说侦察分队与敌人接上火了,地点大概在康家塘附近。

我们七班和八班带好装备一路小跑的向康家塘前进,20多分钟就赶到了康家塘附近的一个山坡上,在这里遇到了一班从战场撤回来的几名战友,这时枪声早已停止。大家分开搜索着前进,在过康家塘不到100米远的地方,我们发现了第一具战友的遗体。仔细辨认了半天,才从他的衣服上的标识认出就是我们的连长王友文。接着又发现了卫生员赵殿杰,通信员周宪尧和一排长孙飞龙的尸体。

最让人震惊的是一排长孙飞龙,他被反绑着双手跪在地下,子弹从后背射入他的身体,已经壮烈牺牲,当我们解开捆住他身上的绳索平放倒在地上时候,大家的眼睛都湿润了,在他的嘴里,还紧紧的咬着从敌人身上撕下来的一块肉。

后来从一排其他战友的口里我们知道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王友文连长是准备带三排出境侦察的,因为三排头天晚上执行潜伏任务,就带了一排,又因为一排一班站岗所以只带了二、三班。

当时连长接到敌情通报,说有越军一个侦察分队已经从15号界碑方向入境。但连长是个不信邪的人,他不信会那么巧,正好让自己碰上。    侦察分队到康家塘的时候,就发现了几个可疑的脚印,连长虽有些犹疑,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他把侦察分队按二班在前,连部和一排长在中,三班断后的队形经过一个山谷,谷底的小路靠近谷底左侧,右侧是一片不足半人高的乱石和蒿草。敌人就埋伏在左侧的山坡上。

虽然大家都穿着作战服,但年龄和装备把连部人员与普通战士区别开了。当时连长27岁,个子不太高,身穿作战服,腰间挎着手枪和两枚手雷;卫生员带着急救箱,携手枪,报话员带步话机,未带武器;通信员和一排长持56式冲锋枪。他们和其他全副武装的战士相比,这些人差别过于明显。

已在路边安放好定向地雷的敌人放过了前面的二班这个小组,当连部这个小组经过的时候,同时开火并引爆了定向地雷,连部人员除报话员外全部牺牲或负伤,一排长受伤后被俘,敌人火力切断了前面的二班及后边的三班与连部的联系。机灵的报话员迅速隐蔽并立刻向后方发回了被袭的消息。

可能是因为敌人兵力有限,又有人员伤亡,所以不敢恋战。受伤被敌人用绳子捆住准备带回的一排长奋起挣扎,并且咬掉了越军身上的一块肉,敌人无法将他带走就将他残忍杀害。同时又在另几位负伤战士的身上又各补一枪,然后迅速撤走。

赶往增援的一、三排汇合后顺着敌人撤退的小路追了下去,因道路越来越窄,担心敌人布雷或再中埋伏,只好撤了回来。这次战斗我军共有四位同志牺牲,两位负伤,敌伤亡数字不详。

在这次遭遇伏击的战斗中牺牲的连长王友文,上前线时瞒着刚结婚不到两年的妻子孙云芬,匆匆爬上南下的军列,奉命参加老山地区对越侦察作战,然而,三个月后就不幸壮烈牺牲!

三、下金厂:老山石斛的故事与老山战区第一战

下金厂乡位于麻栗坡县东南部,林地面积达13万8千余亩,平均海拔1400米左右,全年仅有150天的光照。而这些正好形成了名贵中草药石斛的生长、种植条件。近年来,下金厂乡立足这种温度、湿度、海拔、雾气、森林等生态资源优势,采用“林下、立体、纯野生、保护性培育栽种”的方式,在保护森林生态资源的同时,通过林下经济多品种、全方位开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下金厂乡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

采风活动的重要一站,就是位于下金厂乡云岭的一个仿野生石斛培育基地。我们在这里看到,石斛不仅可以在石头上和木桩上生长,还可以捆绑方式,在树上捆绑栽种各类石斛品种。据基地负责人介绍:“石斛生长必须要让根部裸露,这里的石斛不打药不施肥,已实现纯生态培育、纯野生进行林下种植”。

石斛是兰科植物,石斛花也被人们称之为兰花,

“我爱你呀老山兰,顽强的生命倍受了摧残,墨绿的叶片熏满了硝烟,芬芳的花朵开得更鲜艳。我爱你呀老山兰,你顶住了风暴,抗住了干旱,阵阵的清香沁入我心田……你如翠如玉如钢似剑,我愿伴你扎根在老山,我爱你呀老山兰……”

这是在上世纪80年代对越自卫反击和老山地区防御作战中,一首从前线将士口中唱响全国的歌曲——《老山兰》。从那以后,人们就把老山上生长的兰科植物统称为“老山兰”。

这首歌的歌词,是由原11军94团宣传股长邹荣禄在老山猫耳洞里专门为浴血奋战的战士而写的,后由著名作曲家铁源作曲。后经前线将士和多名著名歌唱家演唱后唱响全国。

除了这首全国闻名的歌曲外,在炮火硝烟中的老山,还有许许多多前线将士与“兰”的故事。

那时,前线将士们有时两三天吃不上一顿热饭热菜是常有的事,因敌人炮火封锁,炊事班战士在送饭菜到阵地途中伤亡惨重,一旦饭菜送不上阵地,战士们便只能以吃冰冷油腻的红烧肉、牛肉罐头充饥,因此大部分战士都患上不同程度的肠胃疾病,特别是便秘特别严重,使战士们个个整天无精打采,还得防止敌人偷袭或炮击。

老山原本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石斛等野生兰科植物非常丰富,战士们每每看到这些开着美丽花朵的小草,就会将他们移植进战壕里栽种在弹药箱里。

虽然这些原始森林里的大树被敌人不断的炮火轰炸,一棵棵大树不是被炸倒下就是被削光枝头,但附生在大树上或石缝里的这些开着美丽鲜花的植物,不久又会顽强地生长起来。

当时战士还常常喝不上水,战士们口渴难忍时就用山上的野生芭蕉树杆挤水解渴。一天,一名战士坐在战壕里,顺手拨了一棵肢肝肥大的石斛放进嘴里嚼了起来,感觉不仅味道甘甜还有很多汁液,看着外表干硬但轻轻一嚼就碎。

后来他突发奇想,见炊事班因敌人炮火封锁没有送上饭菜,他就将几株石斛用手榴弹敲碎放进牛肉罐头里,在猫耳洞里用小酒精炉熬了一下才吃,结果味道十分的鲜美,于是,石斛煮牛肉灌头、红烧石斛罐头、石斛熬稀饭的佳肴在前沿阵地上诞生了。此后,其他战士便纷纷效仿,经常这样熬汤和稀饭吃,结果体力大增。

据石斛研究专家介绍,石斛的药用及食用历史悠久,药用成分既丰富又均衡,能治疗多种疾患,因性能味甘,性微寒,能养阴清热,益胃生津。且含有石斛碱等生物碱,粘液质、淀粉等。具有解热镇痛作用;能促进胃液分泌,助消化;有增强新陈代谢、对热伤津液,低热烦渴,舌红少苔;胃阴不足,口渴咽干,呕逆少食,胃脘隐痛,舌光少苔;肾阴不足,视物昏花等都有很好的药用功效。所以食用石斛使战士们体力增强、防病弃病的功效不言而喻。

下金厂乡有一个叫干坝子的高山草场野营基地,距越南仅一公里,一年四季天高云淡,山青水秀,牛羊悠闲。被称为天然的杜鹃花园,杜鹃花种类繁多,花色各异。每年三四月间,各种颜色的杜鹃花竞相开放,红的娇艳,白的如雪,黄的灿烂,紫的冷傲。花间彩蝶飞舞,鸟鸣清脆。置身其间,如入仙境,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是春季踏青,夏天消署消署的胜地,被称为麻栗坡的“香格里拉”。这里环境秀丽,空气清晰,气候湿润,素有“天然氧吧”之称。这里是采风团在下金厂乡活动的重要一站。

从干坝子草场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继续前行一两公里,就是一个叫楠木坪的小村子,茫茫密布参天古树的原始森林中还有3户人家,前方300来米远的一个山头上就是286号界碑,1979年“9.21楠木坪之战”就发生在村子前面不远处的一片玉米地里!这场战斗是原边防15团(成都军区守备第一师二团)移防老山战区后的第一战!也是老山战区继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的第一战!

这支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唯一一支参加了老山地区全部作战时段的部队。在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后为加强中越边境防守力量,德宏军分区边防7团于4月9日调归文山军分区改称边防15团,从滇西端丽江畔移驻麻栗坡县城郊磨山。该团进驻后即在老山地区180多公里的边防线上展开设防。防线东起者阴山脚下的八布,西至海拨2000多米的母鸡坡。

下金厂乡中寨村楠木坪一带属该团2营4连防区,1979年9月21早晨,连队接到中寨大队紧急报告,社员冉才珍大早起身到山上去打猪草,当她来到一个山坳时,听到附近的山坡上有人在说越南话,并且还听到枪枝碰撞石头发出的声音。她估计是越军摸到这一带活动,便悄悄跑到到大队报告。

10分钟后,2连1支由11人武装小分队,在副连长张乃峰的带领下,沿国境线向楠木坪奔去,小分队来到现场后立即呈半月形撒开,向山坡搜索。11时50分,走在最前面的侦察班班长王永德看到离自己不到5米远的地方有几名头戴太阳帽的越军。王永德向旁边一闪,举枪大喝一声:“不准动”。双方迅速利用地形地物隐藏,顿时枪声一片。两分钟不到,越军退至一隐蔽曲折的山洞内。副连长张乃峰命令战士们抢占洞口左右两侧的小高地,用火力压制敌人,自己带领杨盼献等几名战士从正面直扑洞口。就在要逼近洞口时,杨盼献中弹牺牲,小分队立即向上级报告。驻落水洞10连全连轻装立即向楠木坪增援,封锁国境线,防敌逃跑。2连在做好防区警戒的同时,派出一路人马急速增援,小分队待增援部队赶到,一举歼灭躲藏在洞内之敌,战斗结束后,敌亡1人,伤3人,我方亡1人,伤1人。(完)

红豆老山书城推荐:

★、《老山、者阴山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经验选编》(包括师团营连排战例)★、军史资料:对越作战炮兵经验和战例大全(共11集,1979年12月出版)

★、43军对越作战经验选编、总结选编,师团营连排战例、侦察工兵防化战例选编一套

★、总参炮兵部《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炮兵作战经验和战例选编》(1984.4-1987.4)

★、军史资料:对越作战11军2本+14军1本+41军1本+43军2本+50军2本+54军2本

★、军史资料:中越边境侦察作战战例选编共3集(1979-1989)

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选择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