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淮军最惨痛的历史,都是日本人赋予的。平壤之战惨败,鸭绿江之战惨败,金州旅顺之战更是被打得找不着北。堂堂的东亚雄狮,竟被一个岛国欺负得抬不起头,何其屈辱?早年八旗将士横扫六合席卷八荒的态势去了哪里?装备着全大清国最精良的武器装备的淮军,怎么会输给人数装备与之对等的日本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换个角度来思考,普遍身高矮小,素来被视作倭人的日本兵,在面对清兵时,他们的优势又体现在哪里呢?

甲午战争爆发之初,西方世界的口风都是清一色地倒向清朝。是啊,大清国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根本没理由打不过日本人。况且,在数百年前,中国还有数次击败倭寇的先例。日本人个头矮小,败局已定,在东海上闹事徒增笑柄罢了。然而,正是个头矮小的日本兵,颠覆了所有人的认知。世界对日本军队的认识,从不值一晒,到有点棘手,再到肃然正视,这一转变仅经历了几场战争而已。

日本的民族思想,是相当矛盾的,一方面处在极度自尊中,另一方面又是极度自卑。对于外界的舆论,日本当局也是讳莫如深的,各方面都在想方设法消除因“日本兵打不过清国兵”所造成的不良影响。1894年十二月,日本的野战卫生长官石黑惠识大张旗鼓地搞了一次身体检查,名曰“日清兵体格比较”,就是为了消弭这些对于日方不利的舆论。为了这次活动,石黑惠识对七十多个清朝俘虏和一万多名日军进行了身体检查,最终得出了如下结果:

身高上,清兵的平均身高比日军高六分(合两公分);

体重上,日军的平均体重比清兵重1贯740日(七千克);

胸围上,清兵的平均胸围比日军长一寸五分(合五公分);

肺活量上,日军比清兵大5002立方厘米;

握力上,日军的平均握力比清兵大十千克。

如果这个测试标准详实无误的话,那么,可见日本人在身高和胸围上的确稍逊于清国人,但差距并不大。但是,二者在体重和握力上的差距就比较明显了。我们知道,身体素质方面,衡量耐力的重要指标就是肺活量,在这一方面日军有相当大的优势。

得出了这一系列结果之后,日本方面高层大喜过望,当即向各部队颁布公告。

日本政府表示,日本士兵的平均身体素质比清兵强得多,并称这一切都是日本卫生学领域的突出贡献。当然,这些数据是否详实,我们不得而知,总之,日本方面对舆论和士气方面颇为重视,这是有目共睹的。在了解到清兵的身体素质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夸张之后,日军的士气有了显著提高。

早年,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响应了“一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的号召,所以中小学生每天都会在学校和家长的敦促下喝牛奶。据说,这一全民健康计划,就是从日本“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计划中借鉴而来的。只不过,在甲午战争期间,日本人的该计划还没有实施,日本人的平均身高并没有他们描述的那般“高大”。

与其他民族相比,且不说人种高大的欧洲人,即便是在亚洲,日本人的平均身高也不占优。对于这一点,相信与清兵打过“交道”的日本兵都心知肚明。所以说,日本当局完全没必要在身高、体重这些东西上大做文章,日本兵之所以在甲午海战中表现出超标的战斗力,也不是因为身体素质的缘故。

结合文献来看,日本兵之所以比清兵更具战斗力,是因为训练有素的作战能力及顽强到变态的斗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论是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军队在战场上的表现都是值得分析的。研究战争史我们会发现,日本在此期间并未出现太多擅长指挥的统帅之才,日本兵之所以战斗力强大,靠的就是基层指挥官和士兵的军事素养。

甲午海战爆发期间,有许多外国媒体来到战场,得以与日军随行。这些来自欧美的记者亲身经历了战争,并目睹了日本兵作战能力的强大。在他们看来,日本人虽然平均身高矮小且大多其貌不扬,但他们有相当强的执行能力以及组织能力,这些都是其他国家的军队欠缺的。

美国记者库利曼对于日本兵的见解是这样的,他觉得日本兵都是一些沉默寡言的士兵,在军队行进的过程中他们不会跟着军乐的节奏前进,也不注重旗帜,他们只会在实用的角度下功夫。日军的组织真可谓短小精悍,即便是做饭的火头兵和民夫都很勇猛。

据美国记者库利曼表示,当时他与许多非武装人员一块在战场周边行进,但是他发现这些不参与作战的人夫依旧趾高气昂,就像是他们也是士兵的一员一样。即便附近有敌人,他们依旧能保持欢笑继续前进。

美国记者库利曼认为,倘若有敌人突袭,这些非武装人员非但不会落荒而逃,反而会用手头的东西与敌军死战到底。

再来分析一下日军在甲午战场上采取的战术,都是近乎教科书式的固定战术。

拿进攻来说,日方的炮兵先是会进行狂轰滥炸,随后步兵才会在正面战场主动进攻。与此同时,散兵线迂回前进,吸引敌方大部队的正面火力。很多抗战老兵在分析日军战术时,都会如此评价:“炮兵轰步兵冲,炮兵轰完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轰”。

这种战术虽然简单,但却直接有效,在大规模作战期间,总是能完成预期目标。在二战期间的战场上,这种战术亦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更何况甲午战争期间日军面临的对手是刚刚从冷兵器时代过渡而来的清军呢?

日军最令人生畏的一点是,即便处于绝对的劣势,日本兵亦不会士气崩坏,仍然能够凭借近乎变态的精神企图扭转。辽东海城一战中,清军比日军多了足足三倍,日军在进攻清军驻地之前就已死伤惨重,无法保持进攻队形。

在无法抽调侧翼进行迂回包抄,且没有援军的情况下,日军指挥官依旧下达了进攻命令。该指挥官认为,与其继续延误下去让战况更加恶劣,倒不如一拥而上。随即,这名指挥官带领散乱的日军发动悍不畏死的冲锋,竟将数量众多的清军击溃了。

根据文献的记载,这场战争双方的距离约为四百米。从战术的角度来看,在四百米的距离便发动冲锋就是一种自杀行为,即便是日军的军法中也有这样的规定,必须在一百五十米的距离内才能使用步枪及刺刀进行冲锋。

但是,战场不是刻板的书面,而是吊诡且多变的迷局。日本兵正是使用这种违背常理的进攻手段,才能击溃数倍于自己的清军。何曾几时,在秦末乱世之中,古人项羽也曾采取了同样的战术,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兵早已恶名远扬。其彪悍的单兵作战能力,和近乎变态的士气和执念,素为世界所知。实际上在很久很久以前,日本人便以发动自杀式攻击而闻名于世。很多人认为,是清军的无能,为日军强悍的战斗力铺了路,实则不然。

且看日俄战争期间,当时堪称世界陆军第一的俄军不论是在单兵作战能力、军事素质还是武器装备甚至是野蛮程度上,都碾压日本人不止一个档次。除了后来的中国士兵之外,俄军恐怕是日本人遭遇的最恐怖的对手。

在战争爆发之前,俄国人始终抱着傲慢的态度,认为日本不过是个位于小岛上的矮人国,战斗力不足为惧。甚至有俄国人认为,仅凭俄国的人数,只需一人扔一顶帽子,就能将小小的日本国压倒。然而,事实证明这种想法是相当愚蠢的。

日俄的每一场战争,都堪称绞肉机一般。日本人虽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是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三十万兵员的伤亡。这样的惨胜,充分证明身量短小的日本兵,比强壮的俄国人更彪悍,也更不怕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族仇恨是不容磨灭的,笔者今天的文章,并不是为了抬高日军,只是就事论事。日本兵的战斗力,其实在明朝倭寇之患时就已有所体现,若非戚家军等大明精锐横空出世,恐怕日本还将对明朝造成更大的侵害。

日本军队战斗力的强大,除了军事素质和顽强的精神之外,其实还有其他因素,如武器、战术、舆论控制、文化入侵等等。不过,再强大的军队,在执行非正义战争时都必定要以失败落幕,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带给我们的启示。

即便是战斗力强劲的日本人,亦无法用暴力对抗公理,所有罪恶终将伏诛。

参考资料:

【《甲午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