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开屏新闻报道了→“太痛心!一名小男孩在人行横道被撞身亡!事发昆明金沣街”的新闻。4月15日,昆明市北京路金沣街附近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事故中一个小男孩和妈妈一起去接哥哥放学,在经过学校附近一路口的人行横道线时,在路对面看见哥哥,小男孩就冲了过去,刚好一辆白车经过人行横道,由于司机操作不当,将小男孩撞倒……

“Z”字型斑马线

也许能避免类似悲剧

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不少网友和市民纷纷留言,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虽然大多数市民认为,车辆在经过学校附近必须减速,而且该起事故还发生在人行横道上,肇事司机被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也有市民认为,在追究司机责任的同时,也给广大家长敲响了警钟,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必不可少。市民周女士告诉记者,“虽然是在人行横道线上发生的,司机肯定脱不了关系,但是行人在过马路的时候还是应该注意安全,家长也应该监管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能把安全一抛了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众多观点中,近日在我国江苏常州、浙江杭州等地启用的一种“Z”字形斑马线也被大家所提及。据介绍,这种“Z”字形斑马线通过设置隔离设施,使得行人在斑马线上的行进轨迹由直线变成“Z”字形,可强制行人观察路面车况,也让机动车驾驶员有更充裕的时间提前减速让行。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引发热议。

这种“Z”字形斑马线最实际的功效,就是强制行人要在马路中间拐一个弯,而拐弯之后的行人正好面朝车辆行进方向,这样能够更清晰地看清楚来车情况。

记者走访中,住在北京路金沣街附近的居民表示,“如果15日的那起交通事故事发地设置了这种‘Z’字形斑马线,也许就能避免这起悲剧的发生。”

“Z”字型斑马线

了解一下

据记者了解,“Z”字形斑马线是通过设置隔离设施,让大家在斑马线上的行进轨迹由直线变为“Z”字形。原本并排停车的停止线,变成了依次递减、台阶式的停止线,从而避免道路交通中“鬼探头”现象的发生。通过隔离设施,行进路线变成“Z”字形,目的是为了达到“绕起来、慢起来、看起来”的效果,减缓电动车和行人进入机动车道的时间,让机动车能有更加充裕的时间,观察需要横穿马路的行人或电动车,以及停车让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尽管“Z”字形斑马线启用时间不长,但在各地都收获了好口碑。有媒体报道,浙江衢州智慧新城白云南大道与南海路交叉口新增了首个“Z”字形斑马线。“Z”字形斑马线分三条停止线,三条停止线位距离斑马线分别为3米、6米、9米。常来往于此的市民龚女士对此表示肯定,“面向三个车道的来车方向,能比较清晰地看到三个车道的车流情况,消除了视觉盲点,能让我更加安全地通过斑马线。”

而作为驾驶员的江师傅也表示,在空旷的地方,有时候车速会快一些。如果看到电动车窜出来会吓一跳,很容易出事故。有了新型斑马线,就能提前有个心理准备。“如果没有新型斑马线,我开车时未必能看到突然冲出来的行人和自行车。有过渡的话,我能优先看到等待中的行人,就会提前刹车。不少网友也纷纷为新型斑马线的设置点赞。

“Z”字型斑马线

设置有难度 道路空间不足

那么,“Z”字形斑马线可以在昆明推广吗?通过进一步了解记者发现,这种“Z”字形斑马线在路中需要设置一个“等候区”,过路的市民在经过“等候区”时就有更充裕的时间来观察车辆的通行情况,同时,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也能在较远的地方看见需要过路的市民。

记者在走访北京路上的多个路口发现,由于有红绿灯,车辆、行人在通过路口时都会按照“红灯停绿灯行”的交规通行,在通行时互不影响,加之昆明已经实行多年的“文明礼让斑马线”,机动车在城市主干道通过路口时出现“鬼探头”安全隐患的概率并不大。而有危险的恰恰是一些相对不宽的道路,这些道路上的人行横道往往没有设置红绿灯,在机动车经过这些人行横道时,就容易出现人车抢道,或行人“鬼探头”的现象。但这些有安全隐患的道路,往往路中并没有足够的空间设置“Z”字型斑马线的“等候区”。

“这个等候区设置在路中间估计有些不妥,路上行驶的机动车本来就多,这个‘等候区’还要占用一部分道路空间,感觉不是太合理。”的哥侯先生表示,在昆明能满足设置“Z”字形斑马线的道路并不多,“像一些双向两车道的道路就不太合适设置,如果设置了‘Z’字形斑马线就会挤压正常的机动车道路空间,而像北京路、人民路这样有空间可以设置的,都有红绿灯路口供行人通行。”

市民

“Z”字形斑马线关键还是看人

对于‘Z’字形斑马线,受访市民都表示不太看好其在昆明的推广。“其实在过路时遵守‘一停二看三通过’的原则,还是比较安全的。”市民李师傅表示,“ 这根本不是怎么设置的问题。会遵守的人没有斑马线也会遵守,不遵守的人就算设成迷宫他也会直接冲过去,人不遵守交通规则然后让车子为难。”

“要实现这种新型人行横道,如果道路宽度不够的时候怎么实现?”市民廖女士表示,“有些人为了赶时间连命都不要了,不走头顶上的人行天桥,就是要穿行于车流中。就算是设置了‘Z’字形斑马线,他们真的会走什么Z形斑马线吗?感觉这不是设不设置人行道的问题,而是安全意识和遵不遵守交规的问题。感觉还是多此一举。还是加强行人和驾驶人的安全意识吧,关键是行人要遵守交规。”

市民周女士表示,“车在路面上的时间长了,就堵车。人在路中间的时间长了,就危险。这样一来感觉会使车辆的让行时间增加,然后把机动车困在横道线和捷径中间,造成人车混杂,更影响驾驶员视线。”

网友@冰火 表示,“感觉没用,那行人过马路要看两次红绿灯?站在空旷的车流中等待行人好恐怖,加护栏又说遮挡司机视线了。而且有些人就喜欢走直线怎么办?有急事或老人过马路更危险了。”

网友@晓晓 表示,“我认为还是人的素质,交通意识问题,Z型过马路不是从根本上解决人的问题,人素质提高了,交通意识增強了,有信号灯足够了,应该是加大加強交通意识,危害案例的宣传,让人人都有安全意识,这才是根本。”

市民王先生则表示,“就多走那么几步,万一红绿灯中途过不去,行人扎堆儿在Z字道路隔离中间,绿灯行车起来对于人也是很危险的事情…… 客观来说,还是直线快速通过路口比较安全。那些冲破隔离栏的交通事故也有发生! 关键还是看人!”

他山之石

行人司机遵守交规更重要

启用“Z”字形斑马线在技术上并不高深,跟德国式“自动人行道”、日本式“红色发光装置”一样,只是巧妙地进行了技术层面的小小改动。不过,恰恰是这些细节上的充分体现和有效补充,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矫正和纠偏效果,让“斑马线规则”得到更好的遵守和执行。从试点的情况来看,“Z”字形斑马线的设置基本达到“绕起来、慢起来、看起来”的效果,大幅增加了机动车安全视角,有效避免视觉盲区,提升安全距离,增加反应时间,真正解决了“鬼探头”问题,这样的治理智慧和细节值得充分肯定。

但值得强调的是,要令行人过马路更安全,除了在技术上进行改进外,行人与司机遵守交通规则更重要,行人先要摒弃备受诟病的“中国式过马路”,不闯红灯,司机也要能礼让行人,这就不仅要有“Z”字形斑马线这样的交通管理创新,更要能加大对破坏规则者的惩治力度,还要加强宣传教育,鼓励与激励公众文明出行、文明上路。通过标本兼治,多措并举,才可能对交通出行陋习说再见,才能更好地保护道路交通安全,保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刘嘉 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 顾庆华

校对 朱丽

编审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