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书笔记: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子说:“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以相处的,亲近了,他们就会无礼,疏远了,他们就会报怨。”

宋朝的邢昺解释说:“此章言女子与小人皆无正性,难畜养。”孔子把女子和小人并列,说他们难以相处,于是这一则就成了现代人批评孔子的重要依据。但对于这里的“女子”“小人”的指代,历来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朱熹认为这里的女子和小人说的是男女仆人,而且对如何和他们相处提出了意见:“此小人,亦谓仆人下人也。君子之于臣妾,庄以莅之,慈以畜之,则无二者之患矣。”(《论语集注》)钱穆先生赞同这一说法,他在《论语新解》里也说:“此章女子小人指家中仆妾言。”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里说,这里的女子小人不是全称而是特指,并不是所有的女子小人难养,是“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这一类女子小人难养。

有人认为这句话是孔子离开卫国时说的,所有这里的小人是指卫灵公或是弥子瑕(卫灵公宠臣),女子是指南子(卫灵公宠姬)。也有人认为这里的女子是指鲁定公时齐国送来的女乐,小人是指撺掇鲁定公收下女乐的季桓子。“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微子篇》)所有孔子才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还有把女子解释成女人和小孩子的,解释成女儿的;也有认为女和子中间应该断开,女是君主的妻妾,子是君主的儿子,小人则是君主身边的宠臣。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孔子就是在泛指所有的女子和小人。

那么,到底哪一种说法更准确呢?我们找不到孔子说这句话的确切语境,其实是很难判断的。

但有一点,除了这一句之外,孔子没有说过贬斥妇女的话。他的妻子去世后,他没有续娶,他儿子死后,儿媳改嫁,他也没有阻拦。可见孔子对待妇女的态度和后世的儒家是不一样的。

我认为,这里的小人并不是指道德品质低下的那一类人,而是指地位低下的普通百姓(在当时,把上位者成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小人是很普遍的现象)。在当时,只有贵族男子才可以接受教育,妇女和普通劳动者是无法受教育的。不能接受教育,行事就不符合礼,修养品质就不可能很高,也就会“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因为正直而被贬斥的,又岂止柳下惠呢?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在接舆眼中,世事已经坏到这个地步了,已经是无可挽救的了,而孔子还要不识时务地从政,实在是太危险了。

其实这道理孔子何尝不明白,这正是孔子伟大的地方,正是因为社会混乱,他才要努力去改变它。用他自己的话就是“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微子篇》),子路也说:“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微子篇》)这正是儒家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救世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掩饰错误,必然会犯更严重的错误。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仕而优则学”的“优”字,马融说是指行有余力,“仕优则学,行有余力,则可以学文也”。“仕而优则学”,做官尚有余力的话,就应该研究学问。但在实际上,做了官的人,再让他研究学问,怕是难了。

“学而优则仕”的“优”,皇侃在《论语义疏》里认为是充足的意思,就是说读书人学到丰足的学问以后就应该出来做官,以造福天下。但在实际上,只有有官可做,哪里会等到学问丰足以后呢?况且,学问丰足的人也不一定就有做官的机会。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确实如此,人一坏,天下的罪名都归到他的头上了。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知识学问到处都有,就看你愿不愿意学,能不能学了。

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儒家的美好理想罢了,哪个帝王能有如此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