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老字号的金子招牌,要被自己人砸掉了!

前段时间,“百年老字号”同仁堂其发布2020年年报,被称为医药板块最差表现。在整个规上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约2.49万亿元,同比增长4.5%;利润总额达3506.7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2.8%的情况下,作为一家龙头企业,它的营业收入128亿元,同比下降3.4%,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加4.67%。

再看看其他龙头企业,云南白药2020年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高达10.4%、32%;片仔癀营收、净利润则同比分别增长13.7%、20.4%。

不和别人比,就和自己比,我们就能看到同仁堂的业绩大滑坡。自打2011年和2012年其营收、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高点23.58%和30.13%后,同仁堂的业绩便开始一泻千里。到2019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出现负增长,分别下降6.56%、13.12%。2020年上半年,其营收和净利润同比降幅分别达16%、2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业绩大倒退之外,同仁堂也经历了几轮剧烈的人事大洗牌。就在一个多月以前,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振坤,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刘向光先后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除了高、刘二人,同仁堂股份高管团队近两年都经历了大调整,一些身居要职、在同仁堂工作至少十多年的“老人”也纷纷出走。例如,总会计师、监事等职位均于2020年6月换人,公司副总经理职位更是经历了“大洗牌”:宋卫清、张建勋在过期蜂蜜事件后结束任职,朱共培、王清泉则在2019年8月、2020年5月先后结束任职。

高管纷纷弃船的背后,暴露了同仁堂的内部管理混乱。诚然,“同仁堂”作为一家百年老字号,由于混乱的管理,这几年非但没有把前人的基业发扬光大,反而要把老祖宗的招牌要砸了,这几年,已经成为了“质量黑榜”的常客,什么过期蜂蜜、假血燕、假阿胶等丑闻屡屡曝光,不仅治不了病,还要人的命!

01

中国最牛老字号

同仁堂是中国存续时间最长的著名品牌,没有之一。北京同仁堂,创立于1669年,到今年已经过了352年。这家老字号不仅负载着商业品牌的荣誉,还肩负着民族文化的传承,寄托了民众对传统品牌的情怀和期望。

同仁堂创建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自1723年开始供奉御药,历经八代皇帝188年,成为了中医行业的祖师爷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到了近代,德国拜耳以及日本侵略者占领北京时期的日资企业一直试图控制同仁堂,但同仁堂的老一辈一直坚持民族气节,民间流传着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比如为革命党人暗送情报、无偿供药等等。电视剧《大宅门》便记述了这段历史,剧中的白景琦是以同仁堂的老板乐镜宇为原型,讲述了清末民初时期百年老字号“百草厅”药铺的沉浮兴衰,以及白府三代人的恩怨。

新中国成立以后,同仁堂率先实现公私合营,搭上了社会主义崭新生产关系的首班车,将传统中医的济世情怀与社会主义制度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很好地融合。

其中有这样一段故事,1984年,一外地顾客来店求购4克天仙藤,就这一笔1分钱的生意,售货员却大费周折,柜前堂后跑了两趟。事后,顾客投书称赞同仁堂可贵的风格,认为像同仁堂这样的大药店,仍能保持做好小生意的精神,确实难能可贵。

这充分体现了同仁堂有多珍惜自家的品牌,一直以来坚持“以人为本”。这种理念,不仅体现在“再小的需求都要满足”,更包括“再小的产品瑕疵都不能有”。

1995 年,同仁堂的一款名叫偏瘫复原丸的产品由于一些无良经销商的大肆炒作,突然卖爆了,拉药的车在车间门口排起长队。

这要是放到其他企业,就应该立马开足马力加大生产,赶紧捞一笔啊。但当时同仁堂制药厂副厂长金霭英,却立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揭露虚假广告,澄清偏瘫复原丸并没有那么神奇的疗效。

经过一年的努力,产品销量下降了,同仁堂反而开心了。金厂长说,虚假广告会毁了同仁堂,销量下降了,我的心也踏实了。

包括在1987年甲肝病毒肆虐、2003年非典期间,社会原材料药材采购价格成倍疯涨,但同仁堂却一直坚持不加价、不停售,在企业大幅亏损数百万的情况下,坚持保持着药品的稳定供应。

现实中的百年老字号同仁堂,无数次获得国家级质量相关奖项和荣誉,包括中国质量奖,这是中国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但国人们纷纷表示,这些奖项,同仁堂实至名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雷军曾在很多场合提到,在小米手机创业的过程中,他学习最多的公司是同仁堂。他说——我认为同仁堂能做百年,最最重要的事情是同仁堂的创始人讲的几句话:“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第一句就是不要偷工减料,第二句就是工作不偷懒,这两句话合在一起就是“货真价实”。

那么他们怎么能确保数百年如一日的坚守呢?

同仁堂还有第二句话:“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意思是你做的事情没有人知道,但是上天知道。所以用这种约束力让同仁堂代代相传,秉承了“货真价实”的这种经营理念。

02

不治病,要你命!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是同仁堂挂在门前的古训,消费者也因此对其产品质量格外信任。但时间到了今天,曾经的质量标兵却成为了质量黑榜上的常客。因此,国家颁给同仁堂的奖项也被收回了。

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家药监局全国药品抽检系统中,同仁堂旗下药品就出现了30多次不合格记录,这还不包括在同仁堂旗下药店售卖的第三方厂家药品。对比发现,同仁堂的质量黑榜记录,远超国内其他上市药企,而在同类中药老字号企业中,如此低下的质量控制水平也属罕见。

“蜂蜜门”是近年来影响比较大的一起事件,这也成为了同仁堂业绩的拐点。2018年12月,有媒体曝光,北京同仁堂蜂蜜的生产企业将大量过期、临近过期的蜂蜜回收回来,企业宣称“退给蜂农养蜜蜂”。然而记者发现,回收蜂蜜被倒入大桶,送入原料库。

因为这件事,同仁堂被处千万罚款,再加上因销售退回、停售等费用,使其净利润下降1.13亿元,而在2019年度,同仁堂就出现了近12年来的业绩首次下滑。此外,还因此被撤销了中国质量奖的称号。

但这只是同仁堂“作恶”的冰山一角,它有更多乌七八糟的产品,不仅治不了病,反而还能要你的命!

2016年,同仁堂被曝出“阿胶造假”,本应用驴皮熬制的阿胶检测出猪和牛的DNA。

2013年5月,同仁堂健体五补丸被爆汞超标5倍,牛黄千金散及小儿至宝丸朱砂超标,成分含量分别是17.3%和0.72%,远超国际标准。

2011年,同仁堂假血燕事件,同仁堂旗下公司生产的血燕在浙江被检出含有亚硝酸盐,超标三百多倍,不合格率达到了100%。

2004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马文祖、作家张家瑞、吴淑敏等28人因服用同仁堂的“龙胆泻肝丸”导致肾病甚至肾衰竭,而集体起诉同仁堂。经权威医院验证,同仁堂此前生产的“龙胆泻肝丸”含有可导致肾衰竭的关木通。关木通含有马兜铃酸,长期小剂量服用含马兜铃酸药物,可导致慢性肾衰竭,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泌尿系统及消化系统的癌症,如膀胱癌、肾盂及输尿管癌。

由此可看出,利欲熏心的同仁堂,赚起钱来什么节操、什么底线都不要了。再看同仁堂当初为了保住招牌、自断销路的做法,你简直想象不到这是同一家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还不是最奇葩的,更奇葩的是,同仁堂居然还发展出了参观旅游业务!

跟团去北京旅游的人,经常会被莫名其妙地带去参观过北京同仁堂,美其名曰参观学习中国医药文化。据驴友们介绍,在一个古色古香的药店,在导游动情的讲解下,他们最终都会被同仁堂跨越三百多年渊远流长的历史吸引,更对其所代表的中国古代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敬佩。不谈别的,仅仅“皇家御药”这个头衔,就够游客肃然起敬的了。

不少旅游还会“幸运地”遇上中医讲座或者知名的中医教授给大家免费咨询把脉。更神奇的是,这些中医专家把一会脉、看你两眼、没聊两句就能知道你身体出现什么毛病。

有位驴友说,“专家号了半分钟左右的脉看了我两眼,就断定我气血两亏,需要补气补血,刷刷几下开了狂草体的方子。当我正在努力想看清楚专家写的是什么时,店员马上来取走方子让我跟她去拿药,快步追上店员大姐问’抓这些药需要多少钱?我先准备钱’,大姐只肯把方子露出小半截给我看,这小半截有‘3560’!我可只是一个学生”

更可怕的是,同仁堂的这项业务又不仅要钱、还要命!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刷刷开方,必然会有误诊的情况。

比如此前有位北京的夏女士,由于月经迟迟不来,便来到同仁堂新街口药店中医诊所看病,张姓大夫接诊并认为夏女士例假推迟是因为“月经不调,气血不足”,便给夏女士开了7天的药,喝了17服同仁堂开的中药后,夏女士去妇幼保健院检查方得知原来自己在看中医前已经怀孕。

因同仁堂开的中药里面有孕妇忌用的红花和桃仁,被误诊的夏女士去同仁堂找张大夫,而张大夫只留下一句“孩子不要要了”,就再没有露面。

不知道看到今天的同仁堂这些操作,其先祖们若是地下有知,会不会被气得活过来?

(图:《大宅门》截图)

03

谁毁掉了百年老字号?

那么,我们就要问了,为啥好端端的一个老字号,现在却堕落成这样了呢?

答案就是——“资本的无序扩张”。

资本化运作之后,带来的一个最直接的变化,当然就是企业的发展首先要为资本增殖服务,同仁堂后来的急功近利、赚钱导向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资本的利欲熏心、无序扩张,正在透支这个百年传承的“金字招牌”。主要体现在机构透支和品牌透支。

所谓机构透支,是指公司在主营业务领域有众多的独立法人机构。各自业务甚至有大量交叉,良莠不齐的分支机构对品牌缺少忠诚度,根本不爱惜品牌,自己赚到钱就好,哪管会不会砸掉品牌。

同仁堂品牌旗下现在有三家上市公司,上百家子、孙、重孙公司,这些公司中的绝大多数是控股公司,合并报表,所以一方面这么多公司,很难对其做到统一的把控与管理,本来就很容易出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是控股公司的原因,公司自己作死还会消耗掉同仁堂的百年信誉。

而所谓品牌透支,是指公司盲目地向各个领域进行跨界延申,但啥啥都想做的结果,就是啥啥都做不成,反而还影响了原有的主打品牌。

这些年来,同仁堂尝试了各种跨界,有的还能和中药材沾上边,但更多的是和主业八竿子也打不着,甚至还有母婴、日化等。但这些跨界除了掀起话题,并没有做出好口碑的产品,也没有真正为品牌突围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

归根到底,同仁堂的每一次跨界,都是在追热点、跟风,什么火就去跨什么,并没有真正研究自己的核心价值,去寻求最契合的突破点。

尤其是一些跨界产品,出于急功近利的形态,更容易出现一些虚假广告、产品质量的问题,这让消费者对同仁堂的恶感又上了一层。

比如此前同仁堂推出过一款“珍嗖啦”减肥产品,有人服用后导致高烧41度、腹泻呕吐。经医院初步诊断,判断为霉菌细菌感染、肝损伤、白细胞严重降低。

所以,现在的同仁堂基本都是在“啃老本”了,最受认可的药品大都是前人的“创新”,比如安宫牛黄丸、同仁牛黄清心丸、同仁乌鸡白凤丸等等。

但是,医药技术日新月异,仅仅依靠过去的古方、秘方,已经很难满足患者需求了。由于缺乏持续的研发投入和产品的优化迭代同仁堂,现在就连老本也啃不动了!

同仁堂2019财报显示,其主要五大品种安宫牛黄系列、同仁牛黄清心系列、同仁大活络系列、六味地黄系列、金匮肾气系列产销量均出现下降,总产量同比减少30.2%,总销量下降19%。其中,作为主打产品的六味地黄和金匮肾气系列总销量比2018年减少25.5%。

再大的家业,都有被掏空的一天;再硬的老本,也有被啃完的一天。已然蒙尘的金字招牌,会不会被彻底砸碎呢?

结语

有网友说,据说以前的药店门口贴的是,“但愿世间人无病,宁可架上药生尘”古训,可我咋现在,门口却往往贴的是充会员买药送鸡蛋类似标语。

正所谓见微知著,从一个小小的标语,我们就能看出同仁堂的根子已经出现了变化。百年老字号的传承,传承的不是招牌、不是企业名称,而是医德、是企业精神。

不仅是同仁堂,从全聚德到狗不理,相当多的老字号正在上演这样的悲剧。前人以匠人精神起家,千百年积淀下来的文化传承、百年品格,却在后人眼花缭乱的资本操作、商业逐利中渐渐消弭、毁于一旦。几百年打下来的江山,几十年就能被彻底砸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