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广州的朋友有没有这样一个疑惑,沿江西路上的粤海关旧址,究竟和黄埔古港的“粤海第一关”有着怎样的关联呢?如果把两者都叫作“粤海关”,又是否合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先来简单释疑,长堤的粤海关旧址,又被称为“大钟楼”,1916年落成之后,就作为粤海关税务司的办公大楼存在。

相比之下,“粤海第一关”现有的建筑,则是2006年为迎接瑞典“哥德堡”号仿古船重访广州,在原黄埔税馆旧址处新修建起来的。

很显然,单看建筑的话,“粤海第一关”是没法和百年前就已建成的大钟楼相提并论的,可若说到历史价值,黄埔古港的这“第一关”,还真的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符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后已去过三次黄埔古港,头两回皆因太过匆匆,只是在景区内随意溜达,并没有花心思去参观里边的展馆。

第三次再和友人相约古港,时间充裕了许多,再次路过“古港遗风”牌坊的时候,决定去看看这座“粤海第一关”纪念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纪念馆对出的一片水域,是南码头,又叫作酱园码头。说这是码头,现在看来无非只是面积稍大一点的河涌,很难让人联想到,这里曾经同时停放过数个国家上百艘的商船呢。

有些唏嘘,停留了一会之后,便走进了纪念馆。这里无需购买门票,出示健康码后就能入内参观了。

“粤海第一关”这个荣誉很大,广东的海域面积有40多万平方公里,又是位于南海之滨,拥有着如此大面积海域的海洋大省,凭什么黄埔古港就能够成为“第一关”?

清朝乾隆年间,为收紧管理,统治者将原有的“四口通商”局面转变为“一口通商”,只开放了广州口岸。

从此之后,来华贸易的外国商队只能够在黄埔口停泊,在此卸货进行贸易,一直持续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作为全国唯一开放的口岸,广州的国际地位迅速提升,也迎来了最为高光的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个时候的黄埔港,往来贸易活动十分频繁,称其为“第一关”是无可厚非的。外国的商品想要进入国内市场,首先就要过了这一关,再由十三行进行接洽买办,统计税务。

整个展馆面积并不是很大,展出的多是关于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发展历程。

广州一直被视为是中国的南大门,可见其作为关键的一个进出口,数千年以来已经积蓄了十分强大的能量。

早在秦汉时期定都于广州的南越国,就已做起了一系列的海上往来生意。自从唐代起把对外贸易重心转移到海运,从此之后在与别国进行海上贸易里,广州从来都是跑在前头的。

持续到当下,如今的广州港照样是国内吞吐量前几位的大港,这风范不减当年勇,足以看出其国际地位是不能小觑的。

虽然馆中展品并不是很多,可展出的,都是些广东本土的玲珑物件,比如精美的广彩工艺,还有象牙贴面的广绣折扇等,无一不体现了当时广东制作工艺的精巧。

我甚是喜爱看以前的旧物,精美如斯,色彩依然。从这些器物中,多少能够窥见到当时人们的审美趣味,还是相当高雅的,放在现在也并不过时。

在展馆中,我还看到了黄埔古港的老朋友——“哥德堡号”商贸船的模型。

“哥德堡号”是大航海时期瑞典有名的一艘远洋商船,在18世纪曾三次到访中国来到广州,在最后一次结束贸易返回哥德堡港的时候,不慎触礁沉没。

也许是为了释放出瑞典愿意和世界接轨的决心,在“哥德堡号”沉没后,这个国度的人们,并没有忘记它曾经的使命,就是与世界进行往来贸易。而在大洋彼岸的广州,就是它最后惦记着的地方。

于是,新的“哥德堡号”由赫赫有名的瑞典东印度造船公司,运用古时造船技术,历时10年重新建造了起来,还沿着之前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于2006年7月18日到达广州,停靠在了黄埔古港。

在石基村村口处,还能找到“哥德堡号”重访广州的纪念碑,上边的纪念雕塑,完美地复刻了这艘商船的模样,和纪念馆中的模型遥相呼应,一起记录下了广州与瑞典之间数百年的情谊。

1600多平方米的“粤海第一关”纪念馆主要分为夷务馆、税务馆和兵营馆,整个建筑群设计得还是很用心的。

若来古港游玩,不妨抽空走进这方天地间,感受一下黄埔口的前世今生。

将其作为参观黄埔古港的预热首站,接下来再去逛黄埔村,就会有更深刻的印象了。

我是刺也猬,一名热爱旅行,也同样热爱着生活的自媒体人。小刺猬带你看大世界,关注我,吃喝玩乐不用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