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0年,一组《西藏组画》的油画在国内美术界和文艺界引起极大震动,几乎所有的文艺报刊都针对这部作品发表了报道,一时之间引起轰动。而创作这部作品的人就是现在被骂为“臭公知”的陈丹青。

在创作《西藏组画》时,陈丹青还是一个享有盛名的画家。他不仅喜欢绘画,还喜欢写文章。他的画风与文风,都具有一种优雅而朴素,睿智而率真的气质,洋溢着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西藏组画》中的素描图

陈丹青的这部作品可以说是奠定了其中国美术里程碑式的历史性地位。

即便后来他本人因为一些言行受到质疑,但《西藏组画》的地位始终没有改变。甚至被人誉为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实主义经典之作。

因为其独特的风格气韵,陈丹青的作品给人带来了不可复制的感受。至今,在艺术界仍存在着“陈丹青情结”。

陈丹青创作《西藏组画》的由来要从1976年他首次入藏说起。当时他被当作艺术人才调到西藏从事创作。

在西藏的日子里他见识到了当地的风土民情,也认识到西藏独特的韵味。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思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对西藏的特别的情感,陈丹青之后的创作方向也受到影响,决定了他不同寻常的绘画风格。

其实在创作《西藏组画》之前,陈丹青就画了不少作品,并小有名气。

在毛泽东去世之后,画家被允许可以画悲剧和人哭的场景。陈丹青绘画的限制就少了些。《泪水洒满丰收田》以及《进军西藏》就是他在这个时期的代表作。两部作品于1977年分别入选《全国美展》和《全军美展》。

后来,他又于1978年被《连环画报》邀请,创作了连环画《维佳的操行》。他的作品颇多,且都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使得陈丹青成为全国名声叫响的“知青画家”,与北大荒的知青画家群遥相辉映。

当年陈丹青的准考证

陈丹青当时的学历不高,他只读到初中。后来,恢复高考后,他为了更好地发展,勤恳努力学习,在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生班。

在美术学院的学习使得陈丹青的绘画更加成熟,他在本身有着极强的绘画能力下依然刻苦学习。面对需要准备的毕业作品,他没有马虎,收拾行囊后,于1980年再次踏上了去往西藏的路程。

在上一次离开之后,他就一直没有忘记西藏给他的那种非同一般的感受。

来到西藏后,陈丹青努力与藏民交流,希望他们能协同他作画。可是西藏人民沉浸在自己的生活中,并没有答应他。

陈丹青《西藏组画》其一

在与他们交流后。几番交涉未果后,陈丹青干脆直接画起了速写。因为,他发现他们站在那儿,就像是一幅画。

这段日子,陈丹青每天在街上看着西藏人民来来往往。一边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和神态,一边拿着笔画。

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陈丹青创作出了《西藏组画》,其中包括七幅油画以及一沓速写。里面的每一幅画都充满了藏族人民的生活气息,但每一幅之间又有着不一样的感觉。这是他日夜观察,用心体会得来的结果。

这组画影响深远,被公认为是中国写实油画自前苏联影响转向溯源欧洲传统的转折与发轫,也为其后国内“85新潮”及现代艺术运动埋下了伏笔。

陈丹青和恩师木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藏组画》一经问世,就得到诸多称赞,陈丹青也因此声名大噪。

陈丹青曾说:“法国乡村画展对我影响很大。”但他又没有拘泥于此,他认为自己可以摆脱苏联的那一套画法。绘画要从生活细节之处着手,要体现出朴素,才能贴近生活。他喜欢绘画,也乐于研究怎么画?

陈丹青对于绘画的热爱是从小就有的,他在各种艰难的环境中都没有想过放弃绘画。反而用绘画来给予自己慰藉,在磨难中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陈丹青的童年是在上海闹市区石门一路的石库门弄堂里,在这里的时候,他就已经沉迷于绘画了。回忆起幼时,陈丹青说:“从小就想当个画家,闷着想,但很明确。”

陈丹青作品《清华国学院》

那时,社会正处于动荡之中。陈丹青家里的书籍和画册都被收走。没有可以临摹的画,他只好到公园和马路去画。

陈丹青在幼年就已经临摹过一位俄国画家的杰作《意大利姑娘》,这是他父亲捡来的扑克牌上的。令人没想到的是,他竟然画得栩栩如生。这个时候,陈丹青在绘画上的天赋就已经显现出来了。

他的绘画技术在幼年的经历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为他之后画好《西藏组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陈丹青书法 2018年

1970年,陈丹青被安排到条件恶劣的农村插队落户。在上海时,即便再艰难,也没有在这里痛苦。他的磨难仿佛只会多不会少。

回忆起这段日子,陈丹青说,“那是很绝望的一个记忆,我觉得全部黑下来了。我们三个男孩子挤在一张床上,我记得一晚上几乎醒着的。几斤重的老鼠,整夜在我们被子上窜来窜去。”

但是,绝望的陈丹青并没有因此放弃绘画。绘画是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他蹲在村办的骨灰盒厂画了近千个骨灰盒。

陈丹青

陈丹青的成长之路艰辛,他对绘画的坚持成就了他自己,但也因为他早年的经历和独特偏僻的想法,使得他成为了人们口中的“臭公知”。

陈丹青不只是一个画家,同时也是一个作家。在他的老师木心去世之后,陈丹青为其写下回忆录:《张岪与木心》。

他的书籍涵盖范围广,并且为人称赞。例如《纽约琐记》、《外国音乐在外国》、《多余的素材》等等,包括艺术、教育、音乐、历史等方面。

陈丹青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书中体现出他对社会历史的理解和思考,看得出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被人们看作是“准大师”。

他本可以就此青史留名,享有一片赞誉。只可惜,在2000年他从国外回国后,对一些名人和社会的抨击使他受到非议。之后的一系列言论更是让他沦为人们口中的“臭公知”。

陈丹青曾与韩寒有过一次谈话,他锐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直言这些传统的优秀作家文笔不好。这话一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但他却未曾收敛,甚至说出了:“中国当代艺术都是垃圾。”这样的话。

陈丹青作品

面对房地产商的采访,陈丹青提笔写下“房地产=官商勾结”。他的性格使他对于社会现象的看法总是过于偏激。对此,陈丹青却说:“我只是一个暂时还没有学会说假话的人。”

在他回国后的这些做法或许是因为他的年少成名,又或许是他的经历所致。

无论如何,陈丹青因此饱受争议。有人支持他,也有人骂他。可是如果从他的经历来看,他的愤懑也能找到来源,即便他过于直白偏激的语言仍不能让人理解。

2000年他从美国纽约回国时,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西藏组画》中的《康巴汉子》

清华美院当时成立四个纯艺术教学研究室,“陈丹青研究室”就是其中一个。

研究室虽然有了,但陈丹青却在之后的3年里对国内现行制度埋下更深的怨怼。因为他曾长达3年招不进一名硕士生。

2000年5月,学院在进行招生时,本来是有5个入围陈丹青研究室的学生,但却因为外语成绩不合格而全部落榜。即便后来破例入学,还是因为外语成绩离校了。

之后两年的招生中,他还是没有招到一个学生,而这些学生无一例外都是因为外语成绩导致不能入学。

陈丹青作品

2002年的时候,有一个绘画成绩优异,位居第一的学生,却因为外语和政治而落榜。陈丹青觉得可惜,他特意去向学院说情,希望能通融一下,可是被拒绝了。

陈丹青在1978年入学时的外语成绩也没有及格,但因为专业分高还是被录取了。他因此更不能理解现行的教育制度。

这名考生没有放弃,在第二年,政治过了,却因为外语不及格而没被录取。后来,这名考生就去了英国考取硕士。

陈丹青

提起这名考生,陈丹青说:“我不想怂恿她考第三次,对一位想当艺术家的青年,这样的考试是不折不扣的荒谬和侮辱。”

因为他的这些经历,再加上他自己的性格,回国后的陈丹青对国家制度有不少怨言。他一味抨击自己看到的社会现象,并且说话直白不留情。渐渐地,也引得国人的不满,认为他是在哗众取宠。

陈丹青本人也深知社会上对自己的舆论,在面对采访时,他自嘲说:“或许在公共领域,我已经成为一个无赖流氓了。”

陈丹青

在回国后,陈丹青在香江举办过一场画展。即便是他的舆论与争议泛滥,但他的《西藏组画》的震撼仍然让人期待他新的作品。只是很可惜,画展上的作品平平无奇,难以窥见他之前的神韵。

至此,陈丹青跌落神坛,对他的非议也是越来越多。直到汶川地震,他拍卖自己的画作,将所得金钱悉数捐献给灾区。口碑才回转一些,但是再也回不到之前的声誉。

直到如今,对他的非议也是只多不少。陈丹青犀利独特的个性使他的作品独具一格,但他的个性也使得他对社会的看待太过消极。他总是依赖自身的经历来看待如今的社会,殊不知社会的发展是需要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