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我从北京插队回到了故乡新津在新津的岁月里,在我身上发生过好多有趣的事,让人难忘。它映照出我的幼稚可笑、不谙世事,也让我受到启迪和警醒。

一、 口粮的故事

插队落户来到队里没多久,保管通知我领粮食。来到仓库,保管说:“队里决定分你三百斤谷子,是全年的口粮。”我又喜又忧。喜的是我有粮食吃了,忧的是我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三百斤呐,怎么拿回家?再说也没有用具装,没地方放啊!心里特着急。这时我看到夏会计在记帐,就央求他帮帮我,可否先放在他们家(他们家地方大),好心的夏会计爽快的答应了。到家我静下心想:谷子还要去辗后才成米,怎么把谷子拿到碾坊?我怎么办呢?又想到:诶,不对!怎么才三百斤谷子?辗完后才能有多少米?我在家每月是三十斤粮食,全年三百六十斤,还是净粮。可是才分给我这些,哪儿够吃啊!越想越难过,越想越无奈,越想越无助,越想生活好像越无望。想那今后的生活可怎么过啊!哇的一声哭将起来!……后经人指点,我与夏会计商量,让他帮我把谷子辗成米,我把谷糠送给他,解决了谷子变成米的难题。

城市与农村的生活是大不一样的。在城市,当时物质匮乏,什么都定量,什么都要票证。我这个傻冒还以为农村也是这样,除了队里分的口粮,自己种点菜外,就什么也没了。孰不知,经过实践后才知道,根据季节的不同,还要分麦子、蚕豆、豌豆、红薯、土豆、黄豆、苕子的梢尖、果疏之类的食物,像我这样的人不养猪、狗、鸡、鸭,过生活是绰绰有余,也可谓食物丰富。想起这件事,耻笑自己的无知和面对困难时的怯弱。

口粮的故事,从此就成为了我以后该怎样面对生活的镜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知青运动时代的宣传画

二 、烧 信 做 饭

柴草是农村生活必不可少的物品,它关系到解决吃饭的问题。

有一天做晚饭,发觉只有两个柴把子了,又不好意思跟别人借,天又晚了,怎么办?急得我抓耳挠腮,在灶间直打转转。找遍了可代替柴草的物品,居然连树叶都没有。心想这下可惨了,吃不上饭了,看来只饿肚子了。人是铁饭是钢,劳动了一天怎能不吃饭呢?肚子也不干啊。冥冥之中好像有神灵指点——信,对啊,烧信做饭!

我有很多信,都是天南地北的同学、朋友、家人来的信。在那特殊的年代,信是每个家庭、每个人互晓情况、思念、牵挂和精神的支撑。谁没收到过信?我拿出整理有序的两大捆信件,坐在灶前,放在我身边的地下,大致挑选了一下,把最舍不得、最宝贵的留下。先把唯一的两个草把点燃,就着柴草的余火把信投入灶膛里。一封封的拆,一封封的急览,一封封的投入。怕不能把饭做好,又为了能彻底充分燃烧,还把信封和信纸分开来,看火即将熄灭时才投进去。燃烧的火焰不算旺,但它烧煮着锅里的饭,同时也烧煮着我一颗难舍的心。急览着这些手书的、字迹不一的、一封封内容长长的信,那里面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真切情谊;燃烧的纸上还清晰可见一闪一闪的字迹,好像向我诉说着别离的痛苦;火光映在即将投进灶内的信上,泪水模糊了的眼睛看见那上面的文字还在跳动,好像对我说:“不要把我们烧掉!你会后悔的。”我很难过,为了一顿饭,要把曾急切盼望、等待的:由南到北,由东到西,风里雨里,风尘仆仆,自行车的铃声清脆地响起时邮递员送来的信,就这样烧了!接信时的无比喜悦与此时的无限痛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看着这些手写的信,看着笔迹,想到了人,仿佛那人就在眼前,清晰真切,万般情愫顺着或白或黄或淡粉的纸面洋溢开来,满屋的温暖,身体里也像有根弦被轻轻地触动了,有点痒痒的,有点冲动,有点兴奋。此时我的心随着火焰跳动,化作缥缈的青烟飞去……

如今,我真的特别后悔,居然为了一顿饭,烧了那些宝贵的信。若没烧毁保留至今,不时拿出翻阅,那又是何等的滋味?痛惜!悔也!再也无法寻找回来。恨死我自己了,饿一顿又何妨?那上面记载的是青春、友情和历史啊!

科学进步了,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了,距离缩短了,传真、手机短信、E-mail使联系更方便了,但我总认为那不是信。现在少有人用纸手书写信了,天涯咫尺,距离不是距离了,就少了期待,少了盼望,少了焦灼,少了美丽。然而,等待才有滋味啊!书写一封信是需要静下心的,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能浮躁,否则无法书成。那些只有装在信封里的,才是真的,作不了假的,有神秘感的,让人难以忘怀的信。我留恋那:比金子还宝贵的,话长纸短的装在信封中由骑马或过河或骑自行车送来的信。

知青在劳动中(仅为配图,与内容无涉)

三、学生的“恶作剧”

在我的乡村民办教师的经历中留下了一笔精神财富。

小学、中学我都教过。学生们很听话,好教,他们知道老师是否认真备课、执教,是否真正的和他们融为一体。刚开始我用普通话给他们上课(当地方言不会说),他们掩着小嘴笑,让他们跟我用普通话一起朗读课文,他们就是张不了口。在我严厉要求下,才慢慢的习惯起来。后来有的学生偷偷跟我说:“王老师,普通话挺好听,其实我们也想学,就怕别人笑话。”知道了他们的心里想法后,不但课堂上让他们讲普通话,他们跟我讲话时,也让他们必须说普通话。小孩子学得挺快,从此师生拉近了距离。我认真备课,尽自己能力教书育人,跟学生在一起倍感快乐!

但是,也有让你好气又好笑的事情发生。记得在大队教小学时,有一次提问一个女学生,她可能不会,也不站起来回答。我说:“没关系,你好好想想,但你必须站起来。”她非但没有站起来,嘴里还嘟嘟囔囔。我心里有些不高兴,就走到她的位子旁,想让她站起,我刚伸手要拉她,她挡了我一下,我却摔了个屁股蹲儿(我个子小,又轻)。招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第二天,那女同学手捧着一束鲜艳的、紫红色的月季花(她家自栽的)来到我面前说:“老师,昨天你提的问题我不会,我生自己的气。挡了你一下,没想到你摔倒了,对不起!”听了此话,我收下鲜花,一把把她拉入怀里,语塞,眼睛湿润了。多么可爱的学生!

农村的男孩儿挺招人喜欢,但也很调皮。还有一次,课间休息,我和学生们在院坝里说话,看见一头小牛拴在柱子上,就问:“这是谁的牛?听话吗?”有一个男学生说:“是我的,老师。”我没放过牛,更没有骑过牛,看到牛还挺怕,怕它踢我,用犄角挑我。此时,我的眼睛却在牛身上看过来看过去的,那学生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就说:“这条牛挺听话,你骑上去走一圈试试。”我动了童心,想都没多想,就着台阶翻身骑了上去。牛走了没几步,我突然身子一沉滚落在地,来了个大仰八叉。在场的一群学生哈哈大笑,笑声在院坝里回荡,笑过,学生们都目瞪口呆,眼睛齐唰唰地看着我。原来有一个淘气的男孩儿打了牛的屁股,牛生气了,把我甩了下来。这时我好气又好笑,唉!好淘气的孩子。我从地上爬起拍拍屁股,一笑了之,此时我仿佛又回到了孩提时代。

这一插曲让我记忆犹新又难忘。如今,它就像一幅戏牛图似的水墨画展现在我的眼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知青运动时代的宣传画

四、打人“事件”

让我最痛恨自己的,就是发生在化肥厂工作时的打人“事件”。

我刚进厂在机修车间仪表组工作当学徒,每天跟师父埋头做仪表柜、装配仪表,走仪表线,测试仪表,虽艰辛劳苦却也快乐着。经过全厂同志们的辛勤奉献换来崭新的化肥厂,别提有多高兴了,因此我们也格外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我的工作是解决生产中仪表发生的问题和修理仪表。如果发现问题就必须及时解决,刻不容缓,否则耽误生产。所以要在上班时经常进行巡视、检查,清洁仪表柜,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以便把出现的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有一天,我巡视、检查,来到合成车间,把其中的一个仪表柜里里外外检查、清洁干净,刚要转身从柜中出来把柜门锁上,却发现又有了脏物。我想:这是我从做仪表柜、安装仪表、走线测试,到开工后平时的维护,经过我多少千辛万苦劳动换来的,这里凝结着我的多少心血啊。肯定是操作工捣的乱,一股无名火噌的窜将出来,我二话没说,操起鸡毛弹子,向此柜的操作工抽去。也就一下,可也不轻。他当时愣在那里还没有反映过来是怎么回事,当他(已忘记姓名,抱歉。)反映过来时推搡了我。在场的人都瞪大了眼睛看着这“突发事件”,不敢相信这个矮小的、声誉还不错的王志华居然敢打人,愣在那儿说不出话来,也忘了劝阻,有胆小的也许怕生是非,赶紧走了。好在我们没有再把“战争”继续进行下去,鸟散状。

当时只顾爱惜自己的成果、心疼自己的劳动,昏了头,也没问个青红皂白就像悍妇一般敢扬鸡毛弹子打人,真不可理喻!幸好他没跟我计较,也可能是因“好男不跟女斗”吧,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我再见到他时虽主动打招呼,以示歉意,却没说声对不起,他也高兴的应答了,我们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似的一笑置之。

而今想起此事,还痛心疾首,懊悔自己的错误行为。在此深鞠躬对他说一声:“对不起,请原谅!”

在新津的日子里,还有许多故事,至今难忘。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父老乡亲、那里的朋友们,那里的一切一切,都让我时时刻刻魂牵梦绕的怀恋着……

来源:风华五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