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的《废都》一直以来都非常出名,不管是现在的热销以及当年出版时的“盛景”!

贾平凹在文坛名声斐然当然不是依靠《废都》,如果你看过他的《秦腔》、《古炉》你会认可他在文学上的天赋,而光说文笔,贾平凹也是超过同时期的陈忠实、路遥,甚至比莫言、王安忆要胜很多筹。

当然,真正让大众能时不时谈起贾平凹的,那功劳肯定当属《废都》!

这本《废都》诞生于90年代初,一出版就很畅销,可以说是贾平凹出版书籍的一个里程碑式的销量。

但由于书中的写法和整个书的内容,在文学界这本书被评为情色刊物,而大众对于这本书的印象则是“黄颜色的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就是这么一本风评不是特别好的书,却成为了当年书商争抢的对象,而相比起同时期的一些大作,比如余华的《活着》、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这本书《废都》在销量上可以说远远将这些同时期的大作甩在了身后!

可在热销的同时,这本书带来的争议性也很大,最后甚至直接被禁了,而这一禁就是一个年代。

当年《废都》被禁事件对于贾平凹的打击很大,但打击没有击垮贾平凹,而直到现在,他依旧保持着高频的创作,比如半年前才出版了《暂坐》。

《暂坐》这本书可以算作《废都》的后曲,因为同样属于都市三部曲之内。

《废都》讲述的是1个男人和4个女人的故事,而《暂坐》讲述的是12个女人的故事。

内容尺度依旧很大,可以说这是一本男性应该去看的书,因为看完你会更加懂女人。

当然,关于《暂坐》我们下次挑个时间来讲,我们继续来说《废都》。

如果看过贾平凹很多书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废都》的写法和所想要表达的东西,和贾平凹中期的写法和想要表达的东西完全不一样,但是《废都》却是最靠近贾平凹早期的写法和想要表达的东西。

贾平凹最早写了一些散文,比如《晚唱》、《商周初录》这些,在当时看来,这些作品表达的东西都比较灰暗。

这个灰暗是指或许我们看到的现实就是这样,但我们需要在传递给别人的时候在现实中加上一些色彩,但这个事实看起来并没有那么灰暗。

这是当时文学界想要寻找的主流道路,但贾平凹偏偏认为我看到的是灰色的,那么我想要述说给别人的就是灰色的,我也不爱去添加什么别的颜色,非要制造那种阳光彩虹小白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文学界认为他的作品过于灰暗了,没有一丝色彩,于是还专门开了会,专门和贾平凹沟通,用一种帮助他的态度讨论他文学作品中的问题。

这样的帮助是有效的,后来我们可以看到,贾平凹中期的《小月前本》、《浮躁》等等作品,都非常符合文学界的主旋律,里面色彩斑斓,让人读完会觉得虽然不太具备文学性,但起码感受到了乡村改革文学的主调。

但此后贾平凹也意识到了一点,那就是自己的作品不能完全为了迎合主旋律而放弃文学的艺术,所以他开始融合这两种主调,于是我们看到了《秦腔》、《古炉》等作品,这些作品中有文字细细碎碎的讲究,也有悲观向对人性的思考和理解。

而《废都》的诞生则有时代意义的,90年代是一个什么年代,是一个从旧到新,从土气到洋气的一个年代,而贾平凹想要寻找和思考的就是迭代中的一些不太好的东西。

从语言体系上来讲,《废都》是一次非常彻底的旧白话创作,并且字数很多,足足有40万字,而整体内容不分章节且没有标题,当我们第一次打开这本书的时候,会发现,贾平凹特别不喜欢浪费纸,因为每一页纸都被密密麻麻的字给填满了,这完全是一种古典白话书的感觉。

并且书中还缺乏连贯的情节,行文之中也没有戏剧性的形容词,故事整体线索,也大小不分,啰嗦繁华,对话场景,延绵不断,且主次不明,泥沙俱下。

这让没有点耐心的人很难读下去,而没有一点文学素养的人也很难真正读懂个大概。

而这更是让人觉得这样一本书的畅销是一件挺神奇的事情,因为按照当年国人的文学素养,能读懂贾平凹的书的人,应该达不到销售数量。

所以肯定是书中有别的东西可以吸引到购买者,这里就要说到《废都》这本书中那些“空白方块”和“作家此处省略210字”了。

这些“方块”和“作家此处省略210字”到底都是些什么呢?自然就是很多露骨的描写。

这个写法其实就是仿照《金瓶梅》洁本的,《金瓶梅》最初的版本中有着许多性描写,但在民国的时候这些描写被删减,成为了小方块,这样版本被称之为洁本《金瓶梅》。

《废都》在写法上有“借鉴”洁本《金瓶梅》的这种方式,就比如段落中第一次出现小方块的段落是这样的:

妇人高兴起来,赤身就去端了温热的麻食,看着男人吃光,碗丢在桌上,也不洗刷,倒舀了水让周敏洗,就灭灯上床戏耍。口口口口口口(作者删去三百十二字)。妇人问:景雪荫长得什么样儿,这般有福的,倒能与庄之蝶好?

这是描写唐婉儿和周敏的一个段落,贾平凹告诉你这里是唐婉儿和周敏到床上戏耍,但小方块的出现就是告诉你如何戏耍自己去想象。

这其实就是文字的游戏,让你知道此处会发生些什么,但却不直接说明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他们的表情、叫声,动作你需要自己有丰富的想象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对于那个年代的读者而言,的确有着不小的吸引力,但同样,这也是一个令人尴尬的文学现象。

毕竟虽然一部分人想要从这本《废都》里面去寻找到一些感官上的刺激,但也必须得耐得住性子去读完这40万字细细碎碎的文字,这需要极大的耐心。

那么从文学的目光来看,《废都》肯定是具备文学性的,因为它内核是写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无趣。

作家马原就说过:《废都》在中国现当代文学里空前地把当代知识分子的一种无聊状态描写到极致。

而季羡林也说过:《废都》20 年后将大放光芒。

而现在当我们重新审视《废都》这本作品的时候,它到底算不算大放光芒呢?或许销量和越来越大正视作品本身的人的出现也说明了一切。

一部作品如果在十年二十年后,还能被人时刻翻出来提起,那么这部作品也算是意义上的成功,至于它究竟好不好,或许也只能看了再说,毕竟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喜欢文学这种事情本身也是相当主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