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人的认识中,往往认为古代信息闭塞,从而破案率很低。我们常常在古装电视剧中,都会看到一些捉拿逃犯的情节。当地官员先派人画下罪犯的简易画像,然后将这些告示张贴在城门口,这样就能捉到逃犯吗?

还有,我们常常会想,如果他们改一下发型,换一下装束,或者是在脸上粘上胡子、画点妆等等,就能和告示上的画像不一样了,那这张画像贴着又有什么用呢?

其实不然,事实证明,古代的逃犯基本上都会很快落网,只因告示上的一行小字很重要。

古代发布的通缉令和现代基本相同,主要有三大信息。1、罪犯的样貌;2、对于罪犯的悬赏,这也是最重要的;3、罪犯所犯下的罪责。

古代罪犯在犯罪以后,往往很难逍遥法外,甚至比现代人还难逃跑。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古人也有身份证

古代通缉令抓捕犯人靠的是完备的制度,这一制度直到今天还在延续,如今我国还在使用。

这项制度就是户籍制度,一个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商代的制度。

中国是一个注重家庭的国家,这不仅取决于农耕文明的特点,还和中国的哲学思想有关。中国从商代开始就特别重视祭祀,这一点在龙山废墟大量发掘的甲骨文中得到了验证。

商代的祭祀还仅仅是祭祀天地鬼神,到了西周时期,则注重祭祀祖先,西周的青铜器详细地记录了周武王伐纣之后祭祀祖先的字句。祖先崇拜正是中国宗法制度的开端,也是中国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重要基础。

《礼记》记载了“司民”这一专门管理户籍的官员,并且还衍生出了大规模的人口普查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的户籍制度就相当完善了,秦国的商鞅首先发明了古代的“身份证”,上面完备的记述了个人的性别、籍贯、生辰、职业乃至具体的居住场所,所谓落叶归根的传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完备的户籍制度使得官兵抓人并不要了解犯人的具体长相,只要查清楚这个人的户籍就好了,将户籍信息和长相的大体特征卸载通缉令上,基本上就十拿九稳。

二、保甲连坐制度

那犯人不会跑吗?会跑,但是逃脱的几率非常之小。古代的村落大都是以宗族为基础形成的,即便是大都会也会给每一个地区划分相应的行政区。在同一行政区内的人,几乎都彼此熟悉,犯人要逃脱出去相当困难。

古代的人出行能力弱,活动范围相当小,除了极个别人外,绝大多数人一生都在固定的区域内活动,重复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即便是在大都会生活的人,也不可能随意更改自己的住所,住所固定很难逃窜出来。

要是犯人在外地犯案呢?那他逃回原籍行不行?古代有着严格的保甲制度,出门在外的人要携带自己的身份证明到当地的乡村一级机构去登记,否则会遭到驱逐甚至是上报官府。古代人的活动范围注定了他们是个熟人社会,人口没有太大的流动性,任何的陌生面孔都会引起人们的警惕。

而且古代户籍审查相当严格,自魏晋南北朝开始,户籍制度就成为了国家稳定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几乎不可能有漏网之鱼,没有户籍的人寸步难行。

那犯人去亲戚家避难总可以了吧,大家帮忙掩护,总可以躲避官府的盘问吧?

非也,自秦朝开始,古代就有了非常残酷的连坐制度,包庇犯人的人和犯人是同样的罪过,而且不论男女老少,见者有份。这一严苛的刑法同样是来自商鞅,他首创的连坐制度使得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冒险去收留犯人,即便是自己的爹娘也没有办法徇私。犯人在逃亡的途中几乎没有落脚点,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逃入深山老林也是不可靠的。

三、悬赏很高

而对于没有家室的罪犯,官府同样也有对付他们的办法,这就是“悬赏令”上的那一行小字。对于罪大恶极的罪犯,官府还会加大对他的悬赏。

在当时只要能汇报罪犯犯罪的信息,一律都会被赏赐黄金或者白银。这可不是一个开玩笑的,在当时有个黄金万两,相当于现在中了双色彩那么的令人激动。

而且,那时的古人赚钱的门路并不多。在小农经济下,老百姓想要有钱,向官府汇报逃犯的信息是最好的赚钱方法。一来可以帮助官府抓到罪犯,二来自己可以赚到很多的钱,三来自己也可以从此落下一个好的名声。所以,古时候,自罪犯逃跑起,他们就要与全天下的老百姓成为了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抓到罪犯的赏金很高,所以一般看到差不多的人,有时就会被抓去。反正不管有罪没罪,先送到官府再说,万一真的抓到了罪犯,那这不是白得了黄金万两啊。因此,在古代那时候也会有一些屈打成招的人,也就造成了一些的冤假错案。

也正是因为,古时候抓到犯人的赏金很高,所以以至于有些人专门吃这碗饭,从事这个职业。因此有以上这些原因的存在,古时候的罪犯要想逃脱,其实是很难的。

转载仅供思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后台留言,立即删除】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在对话框菜单里有本号推送文章分类整理清单,可快速查看历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