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世博园内外到底有多美?绿树葱茏成荫,百花齐放斗艳,流水孱孱低吟,亭台楼阁遥望,园外青山隐隐……这里的山和水,不仅仅是园内的水系和假山,还借景了远处山峦、湖泊、河流,打造出汉武大帝首创的“一池三山”造景手法,那世博园内外“一池”和“三山”都分别在哪里?记者今日带你探访世博园,解密其背后巧夺天工的造园技艺手法和思想精髓。

2021扬州世园会宣传策划顾问汪向荣介绍,“一池三山”是中国一种园林模式,受秦朝神仙思想影响,真正首创者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他在长安建造建章宫时,在宫中开挖太液池,在池中堆筑三座岛屿,并取名为“蓬莱”、“方丈”、“瀛洲”,以模仿仙境。此后这种布局成为帝王营建宫苑时常用的布局方式。这种布局可以丰富湖面层次,打破人们单调的视线,所以逐渐成为经典,为历代山水园林所用,至今传承了2000余年。至明清时期,由于对民间建筑等级限制严格,私园中堆筑一池三岛被视为摹拟帝王的僭越逾制行为,因此这种布局在民间园林中消失。清朝乾隆时期,权臣和珅曾在其漱春园(或作淑春园)中仿圆明园蓬岛瑶台布置池中岛屿,后成为其罪状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世博园不远处就是苏中第一山峰铜山,两者相互独立又互为融合。汪向荣在他《枣林拾萃》一书中写到:铜山来龙于蜀地,是昆仑山余脉的东延,如一曲绵延长歌,在远古戛然止于长江入海处。朝迎海潮,夕送晚霞,静默见证着人类先民的刀耕火种、渔猎繁衍,最终海浪携带澎湃,退向三百公里之外,把一些螺、贝壳永远留给了陆地,像自然书签存于铜山的岩页之中;在世博园主入口,建有长217米、高18米的“海上仙山”梦幻叠瀑塑石假山,工艺精湛、形神逼真,人工瀑布宽达60米,开江苏先河;中国馆总建筑面积1.2万平米,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王建国领衔设计,其状如峰谷错落,全现代拼装木结构,取意清代扬州湖上名园名画《扬州东园图》题款“别开林壑”,从远处观望,就向一座起伏的山。铜山、梦幻叠瀑、中国馆三者彼此借景,形成了“三山”的格局。

仪征枣林湾东西贯穿的云鹭湖、仙鹭湖、枣林河山水映衬,相互交融成源头活水,奔流不息,形成巨大的“一池”,为世博园注入了自然的活力。

铜山、梦幻叠瀑、中国馆、云鹭湖、仙鹭湖、枣林河在一起,既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有现代技艺的灵活运用,实现了发展与保护的完美结合。

汪向荣说,世界造园宝典《园冶》明末成书于扬州仪征寤园,“一池三山”造景手法展现了书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冶思想和“巧于因借,精在体宜”造园法则,是“园冶思想”返乡的生动实践。

来源:扬州发布,记者 丁佐春 文/图,编辑:束亮

免责 | 声明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告知删除。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删除;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最后

推荐一个欣赏美人美景的公众号

了解更多哦

微信:sjyz83726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