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漫话》有感

一、《教育漫话》之作者简介

约翰.洛克生于1632年,卒于1704年,享年72岁,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出生于英格兰的萨默赛特郡一个有清教背景的律师家庭。早年就读于威斯敏斯特公学及牛津大学,先后获得文学学士及硕士,后因对医学、自然科学及实验科学的喜爱,开始学习这一方面的知识,获得了牛津大学的医学学士学位,还被纳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论宽容》、《政府论》、《人类理解论》和《教育漫话》是其代表作品。在知识论上,洛克与乔治·贝克莱、大卫·休谟三人被列为英国经验主义(British Empiricism)的代表人物,他也在社会契约理论上做出重要贡献。洛克还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最初的心灵像一块没有任何记号和观念的白板,一切的观念和记号都来自于后天的经验,这也反映了环境之于教育的重要性。

二、《教育漫话》之成书背景

在十六世纪后期至十七世纪前期的英国,教育问题如同宗教和政治问题一样,被热烈而持久的讨论。所有的改革家都把社会有用性和贴切性作为教育改革的目标。从十七世纪中期开始,贵族和绅士的教育与训练受到广泛的注意,洛克的教育主张是在上述背景之下提出的。

《教育漫话》原是洛克在流亡荷兰期间(1683-1689)与他的朋友爱德华.克拉克讨论其子女的教育问题的书信。1688年后,洛克将这些信札加以整理,公开发表于1693年,成为一本教育专著。《教育漫话》集中反映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观。这本书被誉为“标志着西方哲学、社会和教育思想的主要转折点”,在西方教育思想发展史上占重要地位。

三、《教育漫话》之主要内容

《教育漫话》一书围绕主题——绅士教育,其任务是要阐明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有理性、有德行、有才干的绅士或者具有开拓精神的事业家。

全书共有217小节,可分为三部分:第1-30节主要论述健康教育;第31-146节主要论述道德教育,是全文的主体部分;第147-216节主要论述知识与技能教育;第217节为结论。主要内容如下:

(一)健康教育——辅助

洛克在开篇就提到对于人世幸福状态的一种简洁而充分的描绘是: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P7),二者是缺一不可的。如若哪一方面存在缺陷,也绝无幸福可言。洛克认为,精神固然是人生的主要部分,可是外在的躯壳也不可忽略(P8),对于我们的工作及人生幸福,健康是何等重要;而一个人为了出类拔萃,功成名就,就必须忍受艰辛、疲乏,因此对强健的体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P8)这表明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体现了健康教育的意义。

洛克作为一个深入研究过医学和其他自然学科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就对儿童如何实施健康教育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颇具价值的意见,例如他建议“无论冬夏,儿童的穿着都不可过暖”(P8),主张儿童用冷水洗脚洗澡,锻炼强健体魄;多过露天生活,呼吸新鲜空气;衣着简单大方,不可过紧,影响身体发育;饮食规律清淡,不喝烈性饮料;早睡早起,多睡硬板床;不宜乱用药物,经常运动锻炼,加强自律等。

(二)道德教育——主体

道德教育部分是《教育漫话》的主体部分,是最为重要的内容,洛克在这一部分就如何培养有理性、有德行、有才干的绅士论述得十分详细,洛克认为:“在一个人或者一位绅士应具备的各种品性之中,我将德行放在首位,视之为最必需的品性,”也就是说,“他要有存在价值,受到敬爱,被他人接受或容忍,德行乃是绝对不可缺少的”。(P128)洛克要求儿童在具备强健体魄的基础上,必须具有健全的精神发展,而健全的精神发展则集中表现在具有完美的德行上面。洛克认为,德行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缺乏德行的话,就无所谓人生幸福与否了;因为缺少德行的人是不会被人瞧得起的,会遭受歧视、嘲笑,也难以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洛克认为,绅士应具备德行、智慧、教养和学问(学问这一品质在知识与技能教育中论述)这四种品质,德行之于首位。在洛克看来,德行之基础就是对上帝的真实观念,知道上帝是独立的最高的存在即至尊,是一切事物之源泉和创造者,赐予我们一切,从他那里得到自身所有的善;(P128)随着儿童年岁的增长,要让他准确的谈论真理,并用尽一切可想到的方法,使其向善,善待他人,使其认识到一切不公道的事情通常都是源自我们太自爱,又太漠视他人之故。(P131)“良好的德行”大致有三层含义:其一为世俗的聪明,即要求一个人在处理人间事务方面精明能干,富于远见,熟悉各种处世手腕;其二要懂得上流社会的礼仪、礼貌,仪表上显得彬彬有礼,风度翩翩,文雅大方;其三是具有性格刚毅、坚强、能吃苦耐劳等品质。

洛克将智慧理解为“一个人在世上处理其个人事务时精明强干并富余远见”,(P131)就智慧问题对于儿童而言,就是要尽力阻止他们变得狡猾,因为狡猾是缺乏理性的,不达目的就会求助于诡计与欺骗术,是遭人所不齿的,不会为人所尊重的,要使儿童把心智用在伟大的、有价值的思想上,而与虚假以及包含大量虚假成分的狡猾保持距离,要使他们习惯于真实与诚笃、服从理智,以及反省自己的行为。

良好的教养是之于一个绅士的第二种美德,要具有良好的教养就需恪守一条规则:即不可轻视自己,也不要藐视他人。不可轻视自己,并不是说反对谦虚,而是要反对狂妄自大,不应把自己想得太好,将自身价值估计过高;不可认为自己具有某些超越别人的长处,便以为应在别人面前占优势;只应在自己的本分之内,谦逊地接受别人的给予。不良教养便是与良好教养截然相反的品质,不良教养就是缺乏文明,包括粗暴、轻蔑或者缺乏适当的尊敬、非难、刁难以及礼节过繁,以上五种都是不良教养、缺乏文明的表现。

本部分除论述绅士应具有的四种品质外,还提出了教育不当对儿童的危害、教育儿童用理智克制欲望以及一系列如何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具体方法。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包括:①反对溺爱、放纵子女,及早教养子女;②严宽结合,不宜一味奉行高压政策;③奖惩结合,不宜一味鞭挞;④说理教育,以德服人;⑤榜样教育,父母、教师以身作则;⑥文明礼貌教育,培养良好品行。这一系列方法对于现在也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三)知识与技能教育——辅助

知识与技能教育是本书的第三部分,主要论述的是智慧与学问。在洛克看来,知识与技能教育即智育也是为培养有健全精神的绅士而服务的;相较于道德教育即德育而言,智育处在一个较为次要的地位。他认为,学问固然重要,但应居于第二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P142)更为重要的品质即德行。洛克对于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古典主义学问是不建议儿童学习的,但对于具有实际用途的学科特别重视,尤其重视培养世俗的聪明即智慧与能力。洛克认为,学习的根本目的不在于要使年轻人“精通任何一门科学”或者是“扩大心的所有物”,而在于打开他们的心智,解放他们的思想,装备他们的心智,“增加心的活动能力。”

为培养能力,洛克重视智育办法并提出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建议,包括:①不强迫儿童学习,反对教师用斥责、鞭挞的方法迫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②启发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自己去向往学习,把求学当成另外一种游戏或娱乐去追求”(P143),寓教于乐;③教育孩子“要从简单明白的地方开始,一次教授内容不可太多”,(P172)要循序渐进,同时要善于激发孩子的努力;④鼓励并尽量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应考虑到孩子年龄;⑤培养儿童动手能力。例如让儿童自己动手制作自己想要的玩具,既满足了儿童想要玩玩具的欲望,又培养了儿童动手能力,一举两得。

四、《教育漫话》之洛克的德育思想

《教育漫话》一书系统反映了洛克的德育思想,可分为德育目的、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责任主体四个层次。

(一)德育目的

洛克一生所推崇的绅士教育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之所在,在《教育漫话》中就深刻的体现了其教育思想的核心。洛克认为,培养一位绅士最要的是要重视其道德教育即德育,德育是绅士教育的重点,对于培养一位合格的绅士是不可或缺的。德育便是为培养有理性、有德行、有才干的绅士而服务,从而为新兴资产阶级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其目的便是培养有理性、有德行、有才干的绅士。

(二)德育内容

洛克认为一位合格的绅士应具备四种优良品质。其一,具备良好的德行。良好的德行是绅士最为重要的品质。良好的德行体现三个方面:一是在处理人际事务方面精明能干,富有远见,熟悉各种处世手腕;二是懂得上流社会的礼仪、礼貌,仪表上彬彬有礼,风度翩翩,文雅大方;三是具有性格刚毅、坚强、能吃苦耐劳等品质;四是用理智克服欲望,不可让欲望过大。其二,具有智慧。智慧能够使一个人能干并富有远见,能够专心致志处理他的事务。洛克所倡导的这种智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和生活经验相结合而习得的。要培养儿童的智慧“应使儿童把心智用在伟大的、有价值的思想上,而与虚假以及包含大量虚假成分的狡猾保持距离;”应使他们习于真实,习于诚笃,服从理智和尽量反省他们自己的行为,“这才是儿童对智慧所应该做的最合适的准备。”(P132)其三,具备良好的教养。不轻视自己,也不藐视别人,与人交往得体,不忸怩羞怯,也不轻狂放肆,对人存有善意与尊重,待人文明礼貌。其四,具有学问。具有学问并非要求精通每一门学科,而是拥有具有现实意义的学问,能够对自己以及社会具有积极作用的学问。

(三)德育方法

洛克为培养绅士具有良好品行,提出了很多的德育方法。其一,榜样示范。“学习的方法与其依从规则,不如根据榜样”,(P52)榜样示范较之依从规则更具说服力,更能让儿童信服。教育者与其给孩子订立一系列规矩规则,不如在实际生活中以自己良好的行为规范去感染孩子,不只是简单的说教而是用行动表现出来,孩子通过模范学习榜样的行为举止、待人处事以此来习得隐藏其中的道德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其二,习惯养成。洛克认为“儿童绝非用规则就可以教好,”而是要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因为“习惯一旦养成,便无需借助记忆,轻易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P49)孩子的言谈举止表现其道德面貌,而言谈举止是习惯的自然流露。因此,洛克提倡把道德说教与练习相结合,把道德规范融入到日常行为习惯当中。其三,说服教育。洛克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应当用说理的方法让孩子学会思考,辨别德行与失误,而不是一味灌输。通过给孩子讲道理,摆事实,引导孩子进行理性思考,理智对待道德问题,增强孩子道德判断力,提升德育效果。其四,爱好名誉,惧怕羞辱,才是真正的德行上的有力制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符规范的,让其产生羞愧之心,爱好自己名誉,让其自觉规范约束自己行为。

(四)德育责任主体

洛克在其《政府论》中,批评了费尔默的父权理论,出于对暴政的警觉和厌恶,他将儿童教育的职责赋予给了家长。只有父母尽心尽责的教育才能把幼儿培养为有理性、有德行、有才干的绅士。洛克之所以认为父母是儿童德育最有效的责任主体,是因为学校里充满了形形色色的儿童,有品行良好的,也有顽劣不堪的,为了避免孩子与各种恶习和危险打交道,影响其终生,加上学校孩子众多,教师无法关注到每一位学生,故而不主张孩子去学校接受教育,而因接受家庭教育。洛克还把学校教育形容为“牧群”,“为了接受心灵的教化,”便把孩子当做牲口似的放入牧群之中,“被人鞭笞去驱使”。(P141)

五、心得体会——《教育漫话》关于家庭教育的思考

《教育漫话》一书蕴藏着洛克丰富的教育思想,其教育思想对现在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其将道德教育置于知识与技能教育即智育和健康教育即体育之上,提高了道德教育的地位,让人们意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其重视道德教育的思想与我国教育理念相符,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指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

通过阅读《教育漫话》一书,使我知晓了洛克的德育思想,了解了洛克的教育观点,也使我认识到家庭教育之于孩子的重要性。对于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我有如下思考:

(一)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观念对于行动具有双重作用,正确的观念对于行动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观念则对于行动具有阻碍作用,那么,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对于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家长要树立好正确的教育观,扣好孩子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避免孩子从一开始就穿错衣服、扣错扣子,影响孩子的一生。

(二)采取严宽相济的教育方式

家长教育孩子应采取严宽相济的教育方式。第一,父母要尊重自己的孩子。应充分认识到孩子与成年人之间的差别,不以成年人的要求来要求孩子,允许孩子拥有本该拥有的自由。第二,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这不仅能够让家长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还能够有效预防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并为与孩子成为朋友打下基础。第三,奖惩结合。合理运用好奖励与惩罚在家庭教育中有着重要意义,惩罚的目的不是惩罚,而是要使孩子认识到是因为什么而被惩罚,注意奖励与惩罚之间的度。第四,树立榜样。父母的榜样示范对于孩子的影响比任何一种苦口婆心的教导都要有用得多,只有自己做到,才能要求别人做到。

(三)营造谨言慎行的家庭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中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从而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家长应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为善、互帮互助、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对孩子起到榜样作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早睡早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一起制定并遵守规则,营造谨言慎行的家庭氛围。

(四)建立家校联动的反馈机制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不可把二者拆分,孤立的看待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家长与学校之间应该保持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互相进行教育反馈,交换教育信息,建立家校联动的反馈机制,使孩子更好地接受教育。家长要了解孩子们在学校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了解孩子们在学校所接受到的教育和学校对孩子们的要求,多与教师就教育理念和教育中出现的矛盾和困惑进行沟通交流,共同合作为孩子确立发展方向,对孩子进行引导。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觉得好看点个【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