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平安发布公告称:2021 年第一季度,公司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 2437.75 亿元,同比下降 5.45%。

其中,中国平安子公司平安财险、平安人寿、平安养老、平安健康 2021 年一季度分别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 661.75 亿元、1663.97 亿元、78.18 亿元和 33.85 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 -8.84%、-4.49%、-6.87% 和 29.15%。

但是从整个行业来看,保费收入是呈正增长态势。A 股五大上市险企的第一季度保费成绩单显示,各险企合计实现保费收入 9731.78 亿元,同比增长 2.64%。

平安作为行业龙头,为何会出现负增长的状况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安的股价自 3 月中旬开始,出现连续多日下跌情况,较年初下跌近 13%,而截至 4 月 16 日收盘,股价下跌至 75.70 元。可以说市场对于平安的这份答卷有一定的预期存在。

那么平安的跌势还会持续下去嘛?

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搞清楚:中国平安眼下的困境,是自身问题造成还是由于行业原因,又是否可以困境反转?

中国的保险公司在经历了数十年年均保费两位数增长阶段后,正在迈向更加审慎的增长时期。2010-2020 年,我国保险保费收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增速方面,2011-2016 年我国保险保费收入增长率呈现爬坡态势,2016 年开始,保险行业的保费收入增势开始掉头向下。

这从侧面说明,整个行业的天花板正在逐渐显现。

随着人口红利消失,原来 " 粗放 " 发展的保险行业也面临着亟需改革的需求,尤其是寿险行业。与此同时,保险行业也从一开始的几家独大,到目前的群雄并起,不断地有机构和资本进入这个行业,整个行业的从业机构增加意味着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同时互联网保险也冲击线下渠道,加快蚕食传统巨头的地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也能从近五年中国平安保费收入增速看出整个行业的态势。2016 年平安保费收入增速最高达到 37%,随后增速逐年走低,到 2020 年几乎为零增长。五年的增速呈一条斜向下的直线。

也就是这种趋势之下,中国平安的蛋糕也很难继续做大了。

中国平安在 2017 年到 2018 年的业绩有过一轮超级大成长,但是万事万物都有其周期,眼下平安就到了新的发展阶段。

对于平安来说,寿险、银行、财险、以及科技 4 大业务是目前平安集团的利润支柱。其中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贡献的净利润占了平安集团净利润的 66%,可以说它们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平安的未来。

平安早前发展寿险,是靠代理人拉保险。我们很多人都经历过身边亲戚朋友被平安的业务员拉过去买保险,平安的寿险就是靠这种模式打天下的。

但是,2018 年平安的寿险启动改革。其中一个方向就是从规模转到规模 + 质量,也就是主动淘汰了一些低产能低质量的代理人,留下了一些高产能高收入高质量的人才。" 而结果就是,2020 年一年之内平安代理人规模下降了 12.3%。

我们看一下平安寿险代理人的数量情况,也能看出从 2018 年开始,平安的代理人数量开始走低。销售代理人的流失也意味着客户和订单的流失,这也对续期增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既然是这样的结果,平安为什么要改革呢。答案是「监管趋严」 以及我们上文提到的「行业景气度下降」

2016 年以来保险行业乱象频发,监管也不断加强对包括举牌、高现价产品及快返型产品的限制。2017 年底随着 134 号文的正式落地,对产品返还时点更是作出严格限制,平安的客户接受度显著下降。再叠加整体经济下行,导致平安客户对年金类产品购买力下降。

而平安的保费收入主要由分红险、万能险、传统寿险、长期健康险、意外及短期意外险、年金险、投资连结险构成。在 2014 年以前,平安的保费构成基本都是由分红险和万能险组成的。监管趋严之下,规模保费收入占比较大的分红险和万能险增速逐渐放缓甚至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保费收入的增长。

当下,平安的困境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而中国平安应对之道——改革已经走到了深水区,从这次交出的业绩答卷来看,我们并未看到前方曙光。

文 / 梦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