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从古到今,农业都是我们的立国之本。现在我们正处于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当中,农民的形象在大城市灯红酒绿的繁华面前不免会显得土气和落后。

就在许多知名学者都纷纷放眼城市发展,而忽略农村农民的时候,著名的三农专业温铁军教授却不为所动,依然对农民“情有独钟”,他甚至在复旦大学经济论坛上说道:“亿万农民曾经救过三次中国”。

国初危机,亿万农民交公粮

了解历史的人们都知道,自清朝以后,中国经历了一番严重的动乱,之所以能有我们的新中国,离不开伟大领袖毛主席“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战略。

新中国成立之后,大批财产被国民政府卷到台海对面,留给共产党的只有一个一穷二白饱受战争创伤的中国。

在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上,1950年,标志着消灭封建和半封建土地占有制度的土地改革开始了。

需要指出的是,当时的中国不仅十分穷困,通货膨胀也十分严重,经济上面临着重大困难。

而这一切都拜国民政府所赐,为了筹措到高昂的军费打内战,他们四处搜刮钱财,在将老百姓搜刮一空之后,想到了大量印货币的方式。

国民政府当政期间,军阀割据,连各个军阀都有资格滥发货币,哪怕是占有一个小镇的小军阀也不例外,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局面愈加混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币也失去了它本有的威严,买东西需要拉一车货币的情形随处可见,老百姓对政府失去信任,干脆恢复了最原始的以物换物的交易方式。

有些军阀甚至自印货币,阻止中央券流入,中央货币的地位从此一落千丈。在货币量空前激增的状况下,中国的经济困难已经到了几乎走投无路的局面。

建国之初,除了台海对面以外,还有许多国外媒体坐等着看大陆的笑话,以为这个新生的红色政权面对这一堆积弊已深的烂摊子只会束手无策、无计可施。

可出乎他们意料的是,中国共产党经过大刀阔斧的土地改革,竟十分轻易地将这样的局面化解了。

这固然离不开中央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及一系列财政方面的政策与措施,但温铁军老师认为,其中出了大力气的还要那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农民朋友们。

当时的中国有着庞大的农民群体,由于中共一直以来团结工农群众的传统,中央对农民好,农民心里固然十分感激,对于当时的各项政策都极其拥护。

中国共产党一方面严厉打击投机取巧势力,一方面鼓励农民辛勤耕种,在满足自己需要的同时纳公粮,为国家贡献。

这与我国古代的“均田免赋”政策有些异曲同工之妙,但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没有官僚气息,他们中无论是干部还是士兵都一样积极下地干活,和农民一起劳动。

在这样的氛围下,人们的劳动积极性自然大大提升。

温铁军老师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安然度过这次危机,固然与中国农民庞大的人口基数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中国农民有着勤劳朴实、脚踏实地的优秀品质。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道路很少有其他国家可以复制的,因为中国农民的性格与特质对于这个国家来说,本身就是一种独一无二的财富。

毫不夸张地说,在当时的情形下,中国的经济之所以能够慢慢恢复,农民所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

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很少有人会提及,但我们能够拥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至少不应该忘记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次土改,农民缓解外债危机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进行了二次土改,这次土改之前,国家经济相对于建国初期的一穷二白来说虽然稍有起色,但国内外盘根错杂的债务关系依然让这次土改的过程变得异常复杂。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知道,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之所以普遍穷困到食不果腹的地步,根本原因是中国不愿为他国摆布,这是中国维持完全的主权独立所带来的制度成本

为了这个目的,中国先后两次被美国、苏联围堵。

正是因为那时的中国挺了过来,所以才有了今天大放异彩的基建强国。反观过去,我国那段异常艰难的岁月是在农民朋友们的支持与陪伴下成长的。

七十年代初期,中国抓住尼克松访华之前美国放松先前封锁的机会,大力引进外来技术和设备用于调整国内工业结构。

这一举措固然使得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有了实质性的改观,但与之俱来的还有巨额的外资成本。

那是一个人们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120多亿美元的负债。到了1979年,这个数字再次提升至200亿美元以上,如此巨额的财政赤字令中国的经济一度陷入了困境。

更为可怕的是,这样的困境在当时的世界情形下几乎无解,因为不止中国如此,所有引进欧美国家技术与设备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都陷入了同样的泥沼。

他们很快出现债务危机,财政接连赤字,经济上亮起红灯。

这样的情况下,城市已经不再适合进行扩大规模的资本投资,毕竟时局艰难,那时候城市资本连维持最基本运行的生产投资都已经不够了。

但中国绝不会坐以待毙,于是就有了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等一系列举措。

正如温铁军教授所说:“改革不是谁拍脑袋就拍出来了,实质上是应对危机的产物。”

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时中国的农村人口占85%,那以后国家对三农的财政开支下降到不足3%。

但朴实的中国农民没有丝毫怨言,他们没有像别的国家农民一样表示不满,而是勤勤恳恳地开始了用劳动创造财富的行动。

对于朴实的中国农民来说,只要有吃有喝就满足了,而中国的农业已经自给自足了五千年,这方面不但毫无压力,还大大缓解了国家的财政赤字。

待到放开了农村劳动力向乡村工业化的过渡,空白的市场终于迎来一股春风,那时的乡村百业待兴,乡镇企业破土而出,在这片庞大的市场上扎根生长。

庞大的人口基数加上乡村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内需迅速拉动,出现了史无前例的经济高速增长。

乡镇企业的数量很快达到两千万家之多,不仅创造了大量对外出口,减缓了外资压力,而且形成了对城市工业化的互补与拉动作用。

温铁军老师回忆起当年中国经济 “起死回生”,颇为感慨道:“这是中国这么多年唯一的一次内需拉动型的增长。”

这一次之所以险中得胜,又是勤劳智慧的中国农民发挥了其中重要的一股力量,现在人常常把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增长归功于下海经商的那一批人。

殊不知是中国农民在背后默默地为沿海经济的繁荣打好了基础。

三次转型,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二十五年,弹指一挥间,这段时间,中国为谋发展大量引进外资,发展经济,但直到05年才发现,我国工业产出与化学产出总量世界最大的光环的背后也是有代价的。

充满隐患的不可持续令高层深切地意识到,“摸石头过河”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沿着一般资本主义的道路走不下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按照大类来说,我国工业产业资本中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外国,中国人民寻求合作共赢的态度始终如一。

我们欢迎外国企业进入,但也不该忽视外国企业在一些特殊优待方面对本土环境不负责任的做法。

当外资进来以后,赚取的财富和利润是他们的,受到的污染是我们的,被挖空的资源也是我们的。

在资本面前,一切以眼前的利益为主,没有人会考虑长久的以后。

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不一样,05年环境污染报告出来以后,人们惊讶地发现,不知什么时候,污染成了眼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果对环境问题不管不顾,未来受到伤害的只能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广大中国人民。

而这时中国的发展已经到了一定水平,无需走先前的老路,于是中央开始强调转型,走生态文明发展战略。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上要对得起留给我们大好资源的祖先前辈,下要注重于还子孙后代一片绿水青山,将中国这片土地原有的美丽自然风光延续下去。

城市里的自然条件天生不如农村,加上城市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城市结构早已趋于繁荣稳定。

此时再去匆忙修改大城市的发展战略已经用处不大。

只有乡村能够做到在节能减排的同时缓缓恢复至原有的自然风貌,曾经唯量是图的市场运作方式已经不适合土地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比起其他地区,乡村社会也更有能力实现与自然多样性的有机整合。

早在2007年,中央就提出生态文明的包容性可持续发展理念,从农民开始将物种多样性与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进行。

在此期间,农民的大力配合使得工作进展迅速,不少农民对污染早已深恶痛绝,他们响应号召退耕还林,甚至自发组织活动植树造林。

2017年,中央正式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必须要大刀阔斧地抛开欧美经验去走自己的道路了。

在这些年针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转型当中,城市经济非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有了更大的空间去发展。

而为此打下良好基础、负责在背后默默付出的任务毫不意外地再次交给了农村的广大农民朋友。

这些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经济水平稳定上升,GDP水涨船高,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一些乡村地带非但经济水平与城市差距甚远。

就连商业水平也落下了一大截,虽然国家对农民朋友有一定补贴,但远远少于城市的经济资源还是让他们在富起来的道路上慢了城里人一步。

由于乡村商业资源的匮乏,年轻人毕业以后纷纷走向大城市。

在他们的想法当中,如果不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就想办法在城市里琳琅满目的繁华商业街不远扎根,做一些有前景的创业项目,至于回乡发展,那是最后的退路。

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时刻,数年下来,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得到了良好的改观,绿化与生态的发展也在稳步进行当中。

尽管相对于城市,这么多年来,农村人口改变自身阶级、变富裕的机会屈指可数。直到近几年短视频时代的兴起,农民才终于有了零成本创业的机会。

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的疯狂贸易打压和经济封锁,无不预示着危机的到来。

中国必须加速乡村振兴的进程,依靠自身的货币主权在乡村完成本土生态资源的自我货币化,扩大乡村价值的经济增长空间,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那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目标。

在这一进程中,亿万农民正在第三次救中国。

由此可见,农村是中国经济的坚强后盾,也是面对危机时能够平安着陆的基础,我们之所以要振兴乡村,就是为了夯实基础,让那些默默付出的农民朋友和城市居民一样过上好日子。

据温铁军老师所说,我们的城市化发展到今天,后遗症已经非常明显。

现在的我们正走在时代的转折点,要想压缩泡沫、振兴实业、还要绿色环保、保证食品安全等等,解决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就在农村。

中国的农村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不容忽视,历史已经接二连三地证明,农民的力量是巨大的。

无论发展到哪个阶段,都不能忘记农民的作用。而中国农民的勤劳与智慧,更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