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团子妈育儿原创,欢迎个人评论、分享

老话讲“不蒸馒头争口气”,哪怕家庭条件不好孩子也没有别人优秀,但总要保持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可家长发现我们越是严格管教孩子,越是起到相反的作用导致孩子故意和我们对着干,不禁怀疑这孩子究竟像谁?有些时候并不全是孩子的错,问题可能出在家长身上。

孩子无意间说的话,让家长开始反思自己

不久前慧雅在家长群里看到老师发孩子们录的祝福视频,可迟迟不见女儿,正当她想询问时,老师单独把视频发给她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师表示孩子说的话祝福中夹杂着些批评,因此才会私下发给慧雅,想问问她和孩子之间是否有什么矛盾?

慧雅被老师问得一头雾水,女儿平时并不和自己吵架怎么会有矛盾呢?当她听到女儿录的话,突然明白了女儿每天过着怎样的生活。

“我的妈妈像机器人一样,每天在我身边不停说话,嫌弃我动作慢总是做不好事情,我想告诉妈妈不要再和我生气了,希望他每天都可以开开心心的”。

女儿的一番话让慧雅想起每天自己做的事,好像一直都在提醒——催促——责备孩子中无限循环,仔细一想确实像机器人一样唠叨,于是下定决心做出改变。

家长的指导或已经变成了“过度提醒”

朱莉·礼斯科曾提到过:对于孩子的生活,如果父母进行过度指导和过度介入,会导致孩子成年却“未成人”,既没有基本的生活能力还会受到心理伤害。

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指令”一发出,孩子就要立刻行动并做到完美,因此反复提醒打断孩子正在做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种过度提醒在最初或许能提升孩子的速度,但很快就会遭来孩子的反感和反抗,导致孩子渐渐失去一些重要的能力。

“过度提醒”让孩子失去能力,别怪他不争气

为何孩子会嫌父母唠叨?因为大人所说的话孩子已经懂了,或已经严重打扰到孩子,若家长长期不改掉过度提醒的习惯,导致孩子渐渐失去3种能力

★ 渐渐失去“积极”能力

过度提醒会导致孩子过于依赖家长的督促,最常见的情况是孩子日常穿衣过程。

原本孩子在认真穿衣服,家长却在一旁不断提醒快点穿!先穿这个后穿那个,最后干脆自己动手帮孩子穿。在这种过度提醒和帮助下,家长不说出下一指令孩子就不愿动,导致越来越不积极,其他场景中也是类似的道理。

★ 导致孩子失去专注能力

家长的提醒行在某一时刻对孩子来说是“打断行为”,当孩子专注做一件事家长却从中干涉,孩子的思路无法一直保持良好状态。

家长总是抱怨孩子不专心,却不知孩子的专注力就是这样被家长一次次破坏的。

★ 失去思维能力

小孩子的想法天马行空看似不靠谱,但这恰恰是他的优势所在。成年人的思维往往被规矩和条条框框圈住了,当家长用自己有限思维去纠正孩子发散的思维,反而让晚上孩子变得不爱动脑。

适度提醒好处多,家长现在改还不晚

家长一心为了孩子好,可凡事过多了弊端也将显现出来,我们要学会适度提醒,否则不能怪孩子不争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明确且清晰地说出指令后不再重复,可提醒孩子一次但不能一直说个不停。

其次,别轻易改变孩子的创意,欣赏孩子画画或摆玩具时的创意,而不是完全根据事物比较然后强行让孩子改正。

最后,等待一个好时机提醒,等孩子正专心做某件事,别在中途进行询问或送好吃的给他,若想了解孩子在做什么可以告诉孩子需要帮助时喊家长,这时的提醒才不会引起反感。

【今日话题】大家平时有过度提醒的行为吗?你小时候被家长过度提醒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