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晓敏青春说的第458篇原创文章

最让家长关心的是学习,最无法接受的是厌学。

厌学从想法发展到行为,是长期的过程。

没有一个今天厌学在家的孩子,是昨天才开始有不想上学的想法。

还记得,小A的第三次来访。

相比前两次要轻松得多,放松地走进咨询室,虽然可以看到他情绪并不高,但是开朗了一些。

问问孩子的近况,上次回去后有什么感受变化?

他说心情稍微好一些,但依然感到消极不想动。优秀的孩子厌学,几乎都和长期压抑自我相关。

当厌学从“想法”变成“行动”的那一刻,他们的脑力心力已经被高度消耗,自信心也随之崩塌。

催眠 #

此时,只有催眠这个有效的身心调节工具能帮助到孩子。

我始终相信: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学好,每一个孩子都想更加优秀。即使遇到困境想要逃避,那也只是暂时的。

我还清楚记得初次访谈时,孩子发出的痛苦声音:父母经常吵架让我很头疼!

小A压力的来源,不只是妈妈,也来源于爸爸。

小A的爸爸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父亲,有着极强的事业心,在工作中对自我要求极高。

对卓越的追求,让小A的爸爸严格、高要求、有完美主义倾向,这些特质让他在职场平步青云。

短短几年之间就成了人人敬畏的领导,几乎所有人员都听他的命令和指挥。

但是,当他把孩子看成自己的业绩,容不得半点失误时,就让家庭变成了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起先,小A会努力地去达成父亲的目标。

毕竟, 孩子对父母有着天生的依恋,得到父母的认可,是每个孩子心底最深的渴望。

但是,追求卓越的父母,从来看不到孩子身上99%的优秀,而是会紧盯着1%的缺陷不放。

如此优秀的小A,因为一次作业没做好,就被爸爸反复教育,哪怕这事过去了很久,爸爸还是会在饭桌上,说他做得不够好,太粗心了;

偶尔学累了玩玩电脑,会被爸爸说不懂事,小小年纪居然会沉迷游戏无法自拔,居然不把所有时间花在学习上。

小A最初在学习中获得的快乐,渐渐就被达不到爸爸要求的焦虑感抵消了。

于是,学习变成了任务,变成了充满压力的苦差事。

小A从讨厌爸爸的管教,发展成了对学习本身的厌恶。

尽管妈妈,能感受到孩子的辛苦不容易,体会小A的情绪压力,想要维护孩子成长的尊严。

但是固执的父亲并不会认同她的看法,反而觉得这是对孩子太溺爱,不上学是偷懒,不够坚强,懦弱。

情绪和心理健康 #

我建议孩子的妈妈一定要让孩子的爸爸来工作室,我需要跟他的爸爸面谈。

爸爸的工作虽然很忙,但为了儿子的健康,他终于也来到工作室。

看得出,爸爸对孩子是很关心的。在见面的过程中,他一直很认真地跟我讨论和交流,并拿出了记事本,仔细地记录着。

我告诉他,我们可以把学习的事情暂时放在一边。

小A的爸爸愣了一下,他问我:”难道学习不重要吗?“

我很肯定地跟他说:“相比学习,情绪和心理健康更重要。”

当小A情绪好了,心理健康稳定了,学习状态有了,学习对小A来说不是难事。

而如果我们颠倒了顺序,一直盯着孩子的学习,纠结什么时间能够回学校?能不能写作业?能不能像以前那样“乖”。

那么孩子内心的压力依然得不到释放,他依然会因为情绪受挫而停滞不前。

学习,实际上,就是对外界的探索,只有内心安宁、安全的孩子,才会有探索的欲望和动力。

幸运的是这位父亲很善于学习。

回到家里,他开始尝试着做出改变。

首先,在饭桌上,他克制住了和孩子讨论学习的欲望,而是去了解孩子喜欢的游戏是什么,对现代新闻的看法是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他没有去评价孩子,也没有去引导孩子要回到学校。

他就好像孩子的朋友,全然去倾听孩子的感受。

其次,无论孩子在家里表现出来什么样的状态,爸爸都会欣然接纳,尽管跨出这一步很难很难,但他还是做到了。

他没有把孩子的不良行为、不良状态视为对自己的攻击,也没有再去从负面角度理解孩子的行为。

当孩子玩游戏、和家长产生冲突时,他没有指责孩子,而是承认自己不懂孩子的感受,去澄清他和孩子之间的想法有什么不同,去问孩子需要寻求什么帮助。

当然,任何改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过程当中也发生了很多次的矛盾冲突。

在一开始,小A不相信爸爸已经改变了。

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对父母的不信任已经由来已久。

那段时间里,小A会用怀疑、挑剔的眼光去看待爸爸。

面对爸爸的改变,他不但不领情,还会出言讽刺,甚至他会对他的爸爸大发雷霆,把过去积压的情绪都发泄出来。

但难能可贵的是爸爸真的稳住了自己,他没有去指责,而是接纳住孩子情绪。

父子之间的矛盾,在小A的情绪爆发后,因为父亲的接纳而变少了。每一次的争吵,都是一把钥匙,一个新的沟通契机。

借由着争吵,爸爸开始询问,小A真正的想法是什么,对于未来的打算是什么。

父子两人隔阂减少,距离拉近,话题增多。

某天,小A,坚定地告诉爸爸,他想回到学校。

他虽然不认同爸爸曾经的教育方式,但他打心眼里想成为一个像爸爸一样优秀的人。

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不只有管教与被管教这一种模式。当温暖注入了家庭,孩子更能看见家长身上的优秀特质对自己的影响。

此时的爸爸,已然成为了小A的引领者。他对工作、生活认真积极的态度,正影响着孩子。

小A相信现在的自己,可以承受学校的竞争和压力。因为他已经在家庭中感受到了接纳和爱。

这个被爱包围的孩子,终于离开了蜗居已久的家门,重新回到了学校。

写在最后 #

小A的治疗已经结束了。他又恢复到那个勤奋读书、认真学习的状态了。

只是,现在的他已然不见“别人家孩子”的谨慎老成,也开始有调皮活泼、具有少年感的一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爱是慈祥,宽容。

爱是不嫉妒,不夸张,不自大,不动怒。

爱是凡事能包容,凡事能相信,凡事有希望。

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被看见,每一个孩子,都值得父母给予无条件的温暖和爱。

今日互动

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大家有哪些需要帮助的地方?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

作者/ 谢东震

薇❤/ 18958103409

部分配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