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赌这个孩子能上藤校。有自由的心灵,有使命感,有热爱,勤奋,自律。这样的孩子不就是招生官们说 的“能改变世界”的人吗 ?九年之后见分晓。

本文转自公众号栋姐的育儿理想国(ID:dongjiedawn),作者栋姐Dawn

这将是一篇有争议的文章。

我和丈夫有一位朋友,我们从她那儿听说一些关于她女儿Macy的情况:9岁,在天津茱莉亚学院学习小提琴。

纽约的茱莉亚学院你们都知道吧,那个名人辈出的茱莉亚学院!天津茱莉亚学院就是它在国内合作办学的学校!

Macy是凭藉杰出的演奏技能和对音乐的深入理解考入了天津茱莉亚学院大学预科,成为天津茱莉亚学院预科课程的第二届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天津茱莉亚音乐学院的官网介绍

佩服之情油然而生!不禁让我好奇Macy的家庭教育是什么样的。

于是上周我和丈夫约了Macy的爸爸,也就是Macy教育的主要负责人,向他请教培养Macy的秘诀。

结果,两个半小时聊下来,我对Macy爸爸的家庭教育佩服的五体投地。

我对教育很挑剔,能让我佩服的家庭教育本来就很少,但是对Macy爸爸我是真的真的太佩服了。

这篇文章就讲讲为什么。

一定要看到最后,最后一条是最难得的。

在大帝都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的成长环境

首先让我们震惊的是,Macy从一年级下半学期开始就只上半天学。下午就在家,看看书,练练琴,做做作业。疫情以前他们父女俩一起出去骑骑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为父亲带两个小孩骑车的照片,来自网络

可想而知,这样另类的做法迎来了多方的压力。首先学校就不情愿你这么做。别人都上一整天,而你只上半天,你怎么保证考试能考好,不拖学校和班级的后腿?

这样的压力,你无法让一个六岁的孩子来扛。必须多方都处理好,保证孩子不会受到来自学校的压力。

于是Macy爸爸便必须担任起与学校沟通的重任,与老师保持通畅的沟通,争取理解支持。后来Macy文化课成绩也不错,还能在一些音乐比赛中获奖,也为学校增添荣誉,学校就对这样的安排逐渐信任了。

就这样,这个爸爸在内卷已成常态的大帝都为女儿赢得了难得的自由时间。

想得通透,不参与内卷

在帝都,关注升学的爸爸妈妈们,你们估计也看过不少关于海淀妈妈的神奇传说。

且不说被塑造出来的海淀妈妈的形象有多少是真的,作为一般的家长,你也还是希望孩子的时间能够高效利用,各科的成绩都不要落下,最好还能够考得不错。

甚至还有许多家长开发了各种策略。

有的专攻英语,说英语上岸之后,就可以腾出时间去学别的学科。

有的专攻奥数,可以通过奥数进入心仪的学校。

还有的专攻作文,通过作文竞赛赢得一面难求的面试机会。

总而言之,为了让孩子上到一个好的高中,爸爸妈妈操碎了心,多方奔走找门路、找捷径。

同样是在大帝都,Macy的家长真是想的通透。不但想的通透,还做的彻底。

Macy爸爸跟女儿说,你不用考90分以上。因为从80分提高到89分,是比较容易的。

但是要想从91分提高到99分,难度会大很多。

再要想从95分提高到100分,那就需要花费不成比例的更多的时间。

所以你只需要把所学的内容都“会”就可以了。不需要考试考90分以上。你可以花时间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这不就是二八原则吗?

我想大部分的爸妈可能都会同意这个观点吧,即使是整天带着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的爸妈应该也会同意,把用在将分数从91分提高到100分的时间用在其他事情上可能有更大的益处,更有意义。

只不过你我都只是这样觉得,而Macy爸爸这样做了。

他难道不害怕孩子考不上好的高中吗?上不了好的大学吗?

他好像真的不害怕。或者说他认为给孩子一个更健康、更“像人”的成长空间比那些更重要吧。

而且不仅Macy爸爸这样“心大”,Macy妈妈也一样“潇洒”。“不参与内卷”是一个全家一致的决定。Macy妈妈对女儿与爸爸的理念与选择极为赞同,这是他们能做的彻底并且能坚持下去的最根本的前提。

不强迫,平等交流,

耐心解释,最大限度尊重孩子

一天只上半天学这件事,一开始Macy自己也不理解,为什么自己要跟别的同学不一样。

可以想象,6岁的小孩,她最希望能够融入集体,希望能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成为他们的一员,不希望自己是另类的。他一定也从同龄人同学那里受到了很大的同辈压力,“你为什么下午不来?”

于是,她就向爸爸提出这个问题,为什么她跟其他同学不一样,下午不上学。

Macy爸爸说,他真的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来想怎么回答孩子这个问题,既能把这个决定的逻辑解释清楚,又能让一个六岁的孩子明白。

两天之后Macy爸爸回复她说,你看那些花儿都很漂亮吧,世界上有没有两朵花是一模一样的?

图片为三朵漂亮但不同的花,来自网络

Macy想了想说,没有。

对。就是同样漂亮的花儿,它们可能在不同的时间开,也可能有大有小,颜色也可能不一样。世界上没有两朵花儿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它们都可以很漂亮。人也是这样。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可以活出自己的样子。

这样的解释让6岁的Macy可以理解,她为什么与别人不一样,为什么这样是OK的,也就不再纠结这件事了。

很久之后突然有一天,女儿对爸爸说,“爸爸,谢谢你给了我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acy琴艺高超,但与父亲的关系十分亲密和谐。所有琴童的家长应该都知道,这两者兼得有多难!

这就是他兼得的秘密:与孩子平等交流、耐心解释。

没有“你必须听我的因为我是你爸(妈)。”

任何时候,要是女儿问为什么做一件事的时候,他总是耐心的给出解释。从不强迫女儿做她不愿意做的事。每一件事他都会给女儿解释为什么要做这个,女儿认同了才会去做。

在她女儿那里,没有全民家长都焦虑的磨蹭和拖拉的问题。因为她不情愿做的事情,她不必去做。她所做的事情,爸爸都跟她一起商量过,解释过原因和目的,她自己认同要做的。

热爱至上,成为伙伴

再在Macy学琴的过程中,Macy爸爸读了很多书,了解琴艺发展每一个阶段的要点。

在女儿学琴的生涯中,一共换过两次老师,每次都是Macy爸爸主动要求的。因为自己钻研了很多,就有了自己的衡量标准。当孩子的琴艺发展到一定阶段,目前的老师不合适了的时候,就能及时辨别。

顺便说一句,Macy爸爸的专业是调查记者。

最后一次换老师换到了武汉。身在北京的Macy爸,是怎么找到这个老师的呢?

是他去查梅纽因国际青少年小提琴大赛的获奖名单,发现前10名的几位中国获奖选手中,有两名都来自于武汉。经过一番搜索和调查,几经波折才找到了这位非常低调的小提琴老师。将自己的专业本领毫无保留的用起来。

图片为梅纽因小提琴大赛的官网介绍

每周跑武汉学琴这个决定很快就做了。由Macy爸爸负责每周末带女儿去武汉上课再回来。对于这个决定,Macy妈妈说,当时身边所有人都不理解为什么要跑这么远去学琴,我就支持,因为信任老公的判断吧。

除了练琴以外,Macy爸爸还邀请Macy一起看各种音乐家、小提琴演奏家的传记。

共学、共读是Macy爸爸亲子教育中占比很大的一部分。因为阅读这些传记,看到了音乐背后的人,背后的故事,音乐就活了,也让Macy更能理解每一首乐曲。

很多人可能说Macy爸爸为孩子付出太多了,这应该也是个事实,但这并不全面,Macy爸爸说他自己从音乐中体会学到了很多东西,音乐成了他与女儿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们之间一条重要纽带。

也因为一起读书,他们发展了很多共同的知识基础。疫情开始之后,他们就无法像以前一样去武汉学琴了。当Macy感叹疫情带来的痛苦时,Macy爸爸就会跟Macy聊大提琴家卡萨尔斯的一生,他那时候比起我们现在的疫情是不是更痛苦,那都没有阻止他坚持练琴、坚持提高琴艺。聊完就顿时受到鼓舞,觉得当前的痛苦也真是没什么。

给孩子时间与耐心

Macy爸对女儿学科知识的要求是,今天学的,你不用今天会,你这个月会就可以,甚至有些不会也不是什么大事。

想想有多少吼、多少焦虑,是因为我们要求孩子当天学的必须当天会,隔天就得熟练?Macy爸觉得自己做不到的事千万不要要求别人,包括孩子做到。这点我很认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为一个父亲辅导女儿写作业,来自网络

完全信任,不要求结果

问到女儿练琴过程中有没有想放弃的时候,他说也有,那时候就需要跟她聊天,疏解她的心结。

但是如果女儿选择要放弃,他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他说他理解人生有太多道路与偶然,绝大多数道路是无法设计出来的,所以如果喜爱的就多做点,争取下,但对结果要保持非常开放的内心。

同时,他也充分相信,即使女儿决定一年不学琴,一年之后也会愿意重新捡起,那时候继续提升也不会有问题,他说他听到过这样的情况,孩子学着学着就再不学了,也不热爱琴了的,这肯定是“琴之外”的东西出了问题。

这应该就是鸡娃的最高境界了。

娃能自己主动学习、练琴,有热爱,愿意为自己的热爱付出努力追求更高,而且同时,还能有亲密的相互信任的伙伴似的亲子关系。

Macy送给爸爸的卡片。上面写着:“首先,我很感谢我们能一起工作巴赫!同时附送一封信件,请查收。谢谢!”

我赌这个孩子能上藤校。有自由的心灵,有使命感,有热爱,勤奋,自律。这样的孩子不就是招生官们说的“能改变世界”的人吗?九年之后见分晓。

如果我这样跟Macy爸爸说,他肯定会说,上不上藤校都没关系,只要她自己认同她自己的选择就好。

栋姐的育儿理想国(ID:dongjiedawn),栋姐毕业于哈佛大学商学院,栋姐夫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记录栋姐家的育儿点滴,专注于培养独立、有思想、有领导力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