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整合自教培老师参考、AI财经社

昨日,新东方在线集中裁员的消息在社交媒体曝光,随后新东方在线做出官方回应。事实上,在裁员消息曝光前,脉脉平台就出现新东方在线员工爆料:“新东方在线关掉了70%城市”,“三月中旬开始大规模裁员”,“在线内部调整的太频繁了”。

01

“新东方在线被曝集中裁员”

4月14日晚,晚点LatePost曝出新东方在线集中裁员,报道核心内容如下:

1. 新东方在线在3月份进行了集中裁员,涉及中小学大班课业务的主讲教师、教学辅导、运营等多个岗位。各部门裁员指标不同,中学部主讲老师已经有 20% 左右离职。

2. 和2020暑期相比,大班课业务主讲老师、辅导老师人数只剩下一半,全国多个城市正在压缩地推团队。小班课业务(东方优播)也在压缩前端运营和主讲老师团队。

3. 内部核心岗位调整。中学部总经理殷涛在今年 3 月调岗,他此前是新东方西安分校校长助理、常务副校长,孙东旭则是分校校长。加入新东方在线后,殷依然向孙汇报,管理超过 2000 人。殷调回新东方后,西安教师教师基地部分老师被辞退,大部分人将调至北京,以方便管理。

4. 裁员亲历者曝出,大班课业务从 2020 年 12 月就开始末尾淘汰,今年 3 月继续裁员,不少应届生员工被告知未通过试用期。一位大班课技术人员表示,从 2020 年 12 月开始,技术岗位就只出不进。不过《晚点 LatePost》看到,新东方在线目前仍在通过招聘网站招聘主讲、学科负责人等。

随即,新东方在线做出关于针对“裁员传闻的说明,该说明表示:

不存在集中裁员的动作或机会,更无所谓“各部门裁员指标。”

此外,说明称季度性常规优化确实存在,但绝非一刀切的裁员。同大多数处于快速变化的互联网公司一样,新东方在线实行严格的员工绩效考核制度,其中教师队伍是被考核的重中之重。季度性地对教学质量和绩效不达标的老师进行优化,的确是长期存在的。

中学事业部责任人确有调整,但公司对中学事业部绝无20%的裁员指标。为方便管理,中学部主讲团队大部在过去几个月正在由西安向北京迁移。公司人力等部门也做了大量工作,目前西安基地多数核心主讲老师已调至北京。跨城市迁移过程中,部分教师离职的情况的确不可避免。“我们推测,大部迁移,加之当季度优化工作的正常进行,可能给外界造成了中学部‘集中裁员’的误解,特此再次澄清。”声明称。

声明还表示,“新东方在线整体运营情况良好。我们将保持创业公司初心,多角度控制成本,持续提升运营效率。但截至目前,新东方在线确无集中裁员动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官方说明,大家的评论不一而足。事实上,在裁员消息曝光前,脉脉平台就出现新东方在线员工爆料:“新东方在线关掉了70%城市”,“三月中旬开始大规模裁员”,“在线内部调整的太频繁了”。为此,《教培参考》进行了独家采访和求证。

02

“在线老师被清退是真的,高中部留存率仅20%”

“这是新东方在线的第二次大规模裁员。”一位新东方在线老师小柯(化名)透露。从去年加入新东方在线,小柯各方面表现优异,续班率也不错,但还是没有逃掉“被优化”的命运。

他表示,自去年10月份开始,新东方在线就出现新人内部优化,2021年2-3月开始,算是大规模的“优化”。

“原本高中部每个学科组主讲规模在40人左右(老人10多人,新招30多人),目前留存率仅在20%,几乎裁掉了80%。分两批走的,一批在试用期结束辞掉。一批是今年3月份集中走的”。

据小柯介绍,这次大规模裁员的背后,和在线业务产品战略调整有关,此外,招生难也是裁员背后的主因。以大班招进来,但授课以小班为主,偶尔还有老师一对一上课的情况。

“新师从秋季开始,一个星期只带一个班,一节课只有二十多人上。最惨的主讲甚至在调休的假期,会有一个大班只有一人到课的情况。”

核心高管层也有变动,“中学部总负责人离职了,各个学科负责人也在慢慢离职。”

在小何的描述中,此次新东方在线主要动刀的是高中业务部。高中业务部新老师的留存率大概不到5%。“数学、英语、物理组每个组都招收了30多个新师 但留下来的只有一两个。”

末尾淘汰的背后,对新老师的要求指标也极其高。“能留下来的新老师,是及其优秀的。要么数据上比老教师漂亮,要么有清北等名校噱头加持。”而像小柯一样的普通新老师,尽管表现不错,但还是留不下来,没有机会。

“我们全是主动离职,不是裁员。”

“学科主管找我们谈话。大概意思是,现在公司业务不好,带不了课,也没工资,还是另谋好的出路。”

很多新老师在秋季还有班,到寒假就没有课。一是和行业监管教资有关系。二是招生流量少,很多流量都并到老教师那边了。没课上的老师,在主动离职前会给到一个缓冲期,可以请假,但会有工资。

小柯说“很多人还背着房贷,丢了工作,找新的工作也不好入职,因为新东方的“缓冲期”还没过完。”作为去年的应届毕业生,没有教学经验,就业环境越来越难,他很迷茫,也很失望。

此外,除了主讲老师的压缩,新东方在线地推团队裁员也很严重,脉脉平台上新东方在线员工爆料称新东方在线70%城市关闭,108城收缩到52城。

“内部消息,在线这次会从108城收缩到52城,主要是因为很多城市转化率低,退费高,优化的主要是地推获客团队。”

事实上,无论是人员变动还是内部调整,自2019年3月新东方在线上市以来,便风波不断。

03

“被迫卷进在线教育烧钱战

每年百亿发工资”

数据显示,上市后的新东方在线亏损持续扩大,毛利润持续下降。2019年财年新东方在线亏损0.64亿元;2020财年亏损7.58亿元,同比扩大近11倍。

作为教育界老兵,俞敏洪对在线教育的态度一直是“资本烧钱,退潮后一地鸡毛”的态度,但同时又坚决不放弃在这一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决心。

2020年疫情期间,“在线教育”这一概念以疯狂的广告占领用户心智,以猿辅导为首的在线教育四小龙做到了妇孺皆知。

但相比这些新兴巨头,新东方在线成立时间要早得很,它是2005年国内最早一批在线教育机构。

“嘴上说着不要,俞总其实早就切入这一赛道了,只是在2020年疫情催生在线教育大火后,他被迫加紧了步伐。”一位在线教育业内人士对AI财经社表示,“但还是晚了”。

2019年,新东方在线抢先成为港股在线教育第一股,上市之前,根据招股书,新东方在线2016财年、2017财年、2018财年营收分别为3.34亿元、4.46亿元、6.5亿元,同期实现年度利润分别为5955.1万元、9221.2万元和8202.6万元。

2019年上市后首份财报显示,公司营收9.19亿元,同比增长41.3%,年内亏损6410.9万元,同比下降178.12%。

2020年上市第二年财报更难看,公司营收10.8亿元,同比增长17.6%;年内亏损7.58亿元,较前一年同比扩大近11倍。

在最新一期2021年中期财报中,亏损的情形并没有好转。截至2021财年H1,公司净亏损为6.74亿元,去年同期为8750万元,亏损幅度同比扩大670.6%。二级市场上,公司股价也从最高点的43.450港元跌到如今的16.260港元。

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人员开支和营销费用。

俞敏洪在上个月的一个公开演讲中强调,真正的教育是人力资源密集型交易。即使是人工智能教育,背后也必须配有大量的辅导老师才行,因为有一部分学生一旦没有老师监督,自己就不学了;不学了就没有效果,没效果家长就立刻退班。

据他透露,新东方现在一共11万名正式员工,每年光是人力资源费就要100多亿。

而从财报数据来看,2020财年新东方在线全职员工1.3万人,同比增长684%,兼职员工1.3万人,同比增长194%,其中,教学相关的全职员工从553人增至7094人,同比增长1183%;研发和技术相关的全职员工从426人增至2853人,同比增长570%;销售及营销相关的全职员工从597人增至3075人,同比增长415%。

换句话说,人力支出并不是在职员工涨薪,而是大量新血液的加入。

在营销费用上,新东方在线虽然没有达到四小龙一样砸钱无止境的地步,但递增态势明显,从2018财年的2.24亿元,增长到2019年、2020财年的4.44亿元、8.72亿元。2021财年H1这一费用达到5.1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92亿元增长了7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严监管下,在线教育降温”

就在新东方在线裁员消息出现不久前,VIPKID旗下大米网校被传停运,全面收窄业务,不再做资金和人员支持,VIPKID当时的回应也是“优化升级”。

而有刚刚离职的猿辅导老师向AI财经社反映称,以前猿辅导一直以福利待遇好在业界闻名,入职发苹果电脑,年会抽奖都是2000元京东购物卡,还有一个更人性化的福利是“带薪病假”,“但最近这个福利没了,从开始要证明到越来越难请,明显感到公司开始节流。”

回顾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让在线教育行业像气球一样迅速膨胀,各种资本和玩家不遗余力抢占市场,疫情过后,这种态势并没有得到衰减,几大知名教育机构的老师尤其是辅导老师,为了续课率纷纷加班完成KPI。

但进入2021年以来,相关部门对于校外培训监管力度的持续加大,整个在线教育也仿佛被泼了一盆凉水。

从一级市场的表现来看,据媒体统计,2021年Q1教育行业发生的融资数量较上年同期略有减少。2021年Q1,教育行业非上市公司共发生66起融资事件;2020年Q1,这一数字为71。

AI财经社还从一份《2021年Q1移动广告投放市场分析》中发现,在Q1教培各细分行业中,虽然职业技能培训广告占比有所提高,但大火的K12教育却逐月下降,且下降幅度呈扩大趋势,三个季度占比分别为9.41%、6.68%、5.21%。

2021年1-3月教育行业各细分行业广告数占比,图片来自App Growing

此次裁员的新东方在线尚有背后老牌的新东方线下业务做支撑,那些纯线上教育机构未来何去何从?业界普遍认为,教育线上线下融合的经营业态或将成为一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