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一位重要将领,被封为翼王,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深为太平天国广大军民所爱戴,对太平天国前期的飞跃发展作出了宝贵的贡献。但是他后来在大渡河被俘,惨遭杀害的真相,却一直不为人们所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6年发生了天京事变,1857年6月,石达开负气离开天率部独立作战。他率军起初在江西、浙江、福建等地活动屡战不利,从1859年起,转战于两湖和云贵、四川,多次击败清军。 1863年5月14日,石达开军到达大渡河南岸的紫打地。他的目的本来是要越过大渡河进图川中,占据成都。但他由于庆祝儿子诞生延误时机。又由于大渡河的险要和河水突然暴涨,使石达开的部队始终未能过河,被迫困守在紫打地二十几天,受到清军和土司的四面包围。

北面是大渡河和清总兵唐友耕等部队,西面是松林河和土司王应天的反动武装,东面是马鞍山及土司岭承恩.越嵩营参将杨应刚的兵勇,中面的山径险路被岭承恩砍倒的千年古树所堵塞,又有游击王松林的兵勇在筲箕湾等处堵守。 石达开曾多次组织渡河战斗,均失利,伤亡惨重。军队从三、四万人锐减到七、八千人,又由于四面楚歌,粮道断绝,给养发生了严重的困难,仅以摘桑叶、据草根杀马骡为食,甚至出现了噬人肉的现象,而石达开竟不能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将杨应刚等利用此有利时机,施展阴谋诡计去石营危言恫吓,后又游说,以谈判出路为诱饵,打出“按宫授职”的幌子,动摇军心,劝其军士投诚。面对艰险的形势和清军的诱降,作为全军统帅的石达开和全军骨干的十之六七的部将动摇了。

此后周岐源授密计于杨应刚和王松林,指天誓曰: “贻书约誓、待以不死”, 息干戈、造民福。杨应刚劝石达开“解甲归田”来“共商善后。”石达开见大势已去,不得已轻骑前往,杨乃没伏于凉桥,遂致被擒。其部下也纷纷惨遭毒手,其实这无非仅是历代的故伎重演,是清政府所惯用的“剿抚兼施”策略中“抚”的一手。由于敌人的狡诈和石达开的幻想使敌人的阴谋得逞。他既是一个受骗者,又是一个自投罗网的乞降者。

当石达开率部弃械投诚之后,等待着他们的并不是“恩赦”、“生路”、“封官授爵”,而是枷锁和斧钺。残酷的现实粉碎了石达开的幻想,使他认识到身陷囚笼而向敌人献谀乞怜是无济于事的,因而他“不卑不亢,不作摇尾乞怜之语”,最后,他满怀着受骗的悲痛和对刽子手的仇恨走向刑场,“神色湛然”,“无一毫畏缩态”,这就是同一个石达开,乞降时卑躬屈膝,而在临刑时姿态凛然的真实原因,到此我们可以看出既不是一个投降变节的叛徒,也不是一个以身殉节的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大多数人对石达开由一个英雄人物而成为一个乞降者是难以想通的。但从石达开的思想变化过程中却不难得到解释,当石达开率孤军陷入重围时,他最初也曾进行过努力誓于死中求生,血战出险,“纵死涐江定不降”,但是在最后沦入进退维谷的绝境,又加以敌人设计诱降,需要在坚持战斗还是缴械投降二者之间作出抉择时,石达开却趋向了妥协,终于从“宁死不降”滑向了“低首乞降”的邪路,导演了一幕历史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