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对于去年的一季报,今年A股上市公司的一季报业绩普遍预喜。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去年基数较低,今年较去年同期出现业绩增长的难度很小;另一方面则在于今年经济回暖预期明显升温,上市公司的业绩回升力度也会显著增强。

实际上,因受到2020年一季度的特殊环境影响,去年上市公司一季报的数据并没有太大的参考性。对市场来说,更愿意与2019年的一季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在实际情况下,虽然有不少上市公司今年一季报的业绩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但相比2019年一季报,却仍然有所差距。换言之,如果今年一季报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强于2019年一季报,那么对这家上市公司来说,增长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反之,则可能反映出上市公司的盈利回升能力并不强劲,只是较2020年一季报出现了修复性的业绩表现,市场价格的表现能力自然也会大打折扣。由此一来,这可以解释部分上市公司发布了业绩预喜的公告,资本市场却不买账的原因了。

此外,还有一种现象,即上市公司业绩成长性较好,今年一季报不仅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而且也比2019年一季报出现增长的迹象。然而,从二级市场的价格表现来看,却仍然遭到市场资金的抛售,这可能与上市公司自身的高估值因素有关。或者,在机构抱团分歧加剧的背景下,产生出机构集中抛售的压力。

从今年2月18日以来,A股市场上演了“杀估值”的走势,且主要集中在A股市场的白马股身上。不过,从这些遭到机构抛售的白马股来看,主要具备了机构抱团、估值偏高以及前期涨幅很大等特征。与之相比,对估值偏低,且前期涨幅较小的蓝筹股,却并未出现明显下跌的走势,成为了今年以来表现最为稳健的上市公司。

白马股出现“杀估值”的行情,很大程度上与宽松流动性拐点提前的预期有关,这也是局部去泡沫化的体现。此外,作为全球核心资产的估值定价“锚”,美国十年国债收益率显著飙升,这也加速了全球核心资产估值溢价的压缩速度。

作为占据市场较高权重的白马股,在这一轮非理性的下跌行情中,对市场指数的影响较大。但是,因不少大蓝筹股的护盘影响,所以市场指数的跌幅并不算很显著,今年以来沪指表现较深市市场相对抗跌。

A股又一次失守3400点,且沪深市场的合计成交量萎缩至不足7000亿元的水平,这说明了市场的投资人气已经降至了冰点。在市场持续缩量的过程中,实际上预示着市场行情的拐点将至。但是,换一种角度思考,如果A股各主要市场指数均跌破了半年线与年线位置,且沪深市场的日均成交量跌破5000亿元的水平,那么就可能宣告A股市场重新步入熊市行情之中。

历年来,A股市场常有牛市不过三年,熊市不过五年的特征,这一次可否打破这一市场魔咒,仍然存在一定的未知数。不过,如果按照当前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以及经济大环境分析,A股市场尚且不具备重新步入熊市的基础。即使按照比较疲软的走势推算,A股市场很难重新上演2015年与2018年的单边下跌行情,更可能以时间换空间的形式完成震荡筑底的过程。

从整体上分析,虽然市场指数的跌幅会相对有限,但从最近两个月白马股的快速下跌走势来看,市场更倾向于局部去泡沫化的走势,而不是当年的全面去泡沫、去杠杆化的行情。与2019年和2020年相比,2021年A股市场行情会显得更加平淡,结构性行情成为了今年行情的主基调。

不过,有了2015年下半年去杠杆行情的经验教训,在政策监管层面上,对金融市场的牛市行情态度可能会有所谨慎。但是,在注册制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却需要持续牛市环境的支持,所以从政策层面的角度思考,并不希望股市出现大涨大跌的走势,更可能希望A股走出类似2016年至2017年的慢牛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