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败总有一种很没用的观点说是“环境”“国运”所为,但“环境”“国运”也是由人造成的,而不是你没干错事儿,国运就坏了!“环境”就这样了!

翁同龢从没有针对李鸿章的北洋

首先,对于战争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包括翁同龢在内,肯定都有责任。但是,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慈禧和光绪、作为这场战争的总指挥李鸿章的责任是首要的。翁同龢既不是决策者,又不是指挥者,其主要责任就是参谋错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翁同龢被人诟病的最大问题是,贻误北洋海军发展的问题。始终抓着这个问题的人的“唯武器论”思想太严重了。六年不发展,日本的海军实力不过与北洋持平而已。那么,这场战争的胜负在两个海军实力相差不大的国家间展开,人的因素占主要了。但中方人的因素,最大的责任是官员贪腐导致的贪生怕死、武器后勤问题。

其实,翁同龢从来没有单独针对过北洋海军,而是整个军队。

把责任推给翁同龢的人,知道翁同龢为什么不让北洋买武器吗?

如果了解历史的人,就不会把赃栽到翁同龢的身上。

“六年未添”源于“两年不许添”,这个两年不许添其实出自翁同龢,而且是包括中国所有海军、海防并非仅仅针对北洋。

请注意:六年(两年不许添、四年未添)延误北洋一说,说的是购买外国武器、军舰,并不包括国产的。之所以,“两年不许添”后的四年还继续了,那只是:清朝、清朝户部所面临的财政危机还是没有松缓。同时也要注意,“两年不许添”是两次不是一次,1887年一次是因为救灾;1891年一次是因为户部没钱。

这一切都是源于一次水灾。

晚清第一水灾与翁同龢救灾

大家都知道这副对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据说就是出自光绪十三到十五年(1887年到1889年)的黄河大决口时期。

1887年,黄河郑州段决口,决口地有宽达550多丈,大水立刻淹没了河南大地。这次大水灾的死亡人数的预计从150万到700万不等。就是在这一时期,这副对联开始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说,当时的老百姓又不是历史学家,就知道你户部尚书是管钱的,你就该下发救灾物资,但翁同龢下发的救灾物资确实很多呀。

翁同龢带领户部分两次紧急各拨款400万两之外,又间断地不断拨款,在此期间共拨款900万两。

光绪十三年九月二十日(1887年11月5日),翁同龢紧急向太后、皇帝建议六条解决财政困难的办法,其中第二条就是“两年内各省不得买外洋军舰武器”。

其一:裁军,裁掉河南、陕西、湖北、安徽、江西等省的防营长夫,所有钱全部给黄河;

其二:南北洋武器全部停买两年,所有钱给黄河;

其三:在京官员包括王公、兵丁的官米折银部分暂停(王公百官暂停折米银一年,不给任何补偿)部分改发实米(兵丁多给一成五实米);

其四:让河南的军人参加救灾、修筑黄河,户部现在没钱,这样可以省下征募民夫的钱。

其五:要求盐商捐输。

其六:商人交的税可以提前二十年交,比如你每年交五两银子儿,你交了一百两,那么,今年以后二十年内你就不用交税了。但是,翁同龢又怕地方官贪腐挪用太厉害,要求官府的缴税凭证一定要注明所交银数以及准抵年份。

同时,翁同龢还号召汇兑银号商都很有钱,让他们每家捐银600两,但一定要说清楚,只交这一次。

为了救灾,1889年5月,又向外国银行借“洋债”100万英镑和3000万两白银。

可以说,为了给灾民救灾翁同龢不惜得罪了从王公贵族到富商所有人,得罪了天下的有权有钱人。而且,还背负了某些人毫无理由的几十年的骂名。原因很简单,他们毫不负责任地说你耽误了海军建设,你是甲午战争失败的罪魁祸首!

北洋虽然重要,但两年不买军舰武器对战争没什么本质影响。就是给晚清一个“宇宙第一”的海军照样打败仗!

省出的钱完全买一两艘注定要被打败的军舰或若干武器,但我觉得它们比不过几百万灾民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