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老蒋也觉得自己是个苦命人,不然他也不会在日记里写:“三年来酸辛泪,时自暗吞。”老蒋对“正经人谁写日记”这句话,是绝对不赞同的。作为一个成功人士,将来肯定是要出自传的,日记这种带有强烈当年英勇的体裁作品就可以派上大用场。

但此时的蒋介石并没有时间考虑出自传这种人生大事,眼前一个大问题仍然横在他面前。虽然他老蒋贵为北伐军总司令,但是偌大个北伐军团除老蒋嫡系第一军外,并没有什么人愿意听他的指挥。大家都是各地混出头的狠角色,反观蒋介石不论在政治上还是军事实力都有所不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某傲天在湖南混的时候,你小子还不知道在干什么,你这个总司令就一个名头,大家意思意思就行了。

更别说老蒋还有一个大大的短板,指挥水准不达标。作为黄埔军校校长的老蒋对此表示不忿,我可是战术学校的校长,没有人比我更懂指挥。又或者说,老蒋懂指挥,但在座的其他人指挥水平都不低。那就势必引发一个局面,谁也不服谁,一个相互掣肘军队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总的来说,北伐八个军中,老蒋的军事实力并不算强势,政治地位虚高(背地里常常被人嘲笑),除了长相颇有优势外(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似乎并没有一统中原的实力。这一筹莫展的局面,因为一个人的到来,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军阀大乱斗的混乱日子

军阀,中国近代的特殊产物。清朝末年,由于八旗子弟长期养尊处优,这些贵族子弟的各项战斗指标全面下滑。溜溜鸟行,养花种草行,但论打仗,你看看近代那一塌糊涂的战绩你就明白了,辣鸡这两字原来是这么写的。

到了太平天国作乱的时候,湘军、淮军渐渐展露锋芒。这些有战斗力又开销颇大的军队,日渐腐朽的清政府完全养不起,主要也是不想养。李鸿章听了最头疼的话无非是,海军开销这么大,太后都没有钱听曲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鸿章:毁灭吧,我累了……

当权者大手一挥说:“你们自己玩去吧,需要你们的时候来扶一把就行。”真正鬼精鬼精的大臣们都明白一个道理——手里有家伙好办事,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跨省跨域的军事集团纷纷成立,而这大概就是军阀的雏形。

后来,军阀中实力最强的袁世凯成功上位,军阀的实力、地位得到认可,开始迅速膨胀。碍于袁世凯的实力,各系军阀短暂的相安无事。如果袁世凯肯好好的当他的大总统的话,各系军阀都卖他个面子,但是然后,袁世凯称帝了。如果他肯好好的当皇帝的话,部分军阀仍然不敢动。但是再然后,大头袁没当几天皇帝就嗝屁了。大哥死了,剩下的小弟谁也不服谁,于是混战开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敌我的实力对比

历史的车轮滚到老蒋脚底这会,双方的实力差不多都已经铺到了明面上。北伐军合计八个军,但听老蒋指挥的仅仅是中央直系的第一军。老蒋能运用自如的还得打个折扣,毕竟第一军也云龙混杂,完完全全隶属蒋介石的是第一军的一师,剩下的归何应钦调度。当然明面上,何应钦也是妥妥的蒋派。

除了知名人物何应钦外,剩下七个军的军长完完全全地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做群英荟萃,个个头衔多得吓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军军长,谭延闿,曾任湖南都督,国民政府主席、第一任行政院院长。三军军长朱培德和朱老总是同窗,参加护国战争、北伐战争,在北伐时期担任滇军第三军军长,同时兼任中路军总指挥。

四军军长李济深(广东军阀),五军军长李福林(原孙中山大元帅的护卫军),六军军长程潜(湖南军阀),七军军长李宗仁(广西新桂系,北伐军的主力),八军军长唐生智(湖南军阀)。

如果把这支军队生动地比喻成反董胖子的十八路诸侯,那老蒋这个盟主只能算是削弱版的袁绍。并且这八军的情况远比十八路诸侯复杂。抛去不好指挥的强将,北伐军的兵力和武器火力都远远弱于北洋政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观北洋政府,张作霖为首的的奉系军阀拥兵三十五万,雄踞东北、北京、山东。有枪,有炮,有弹药,直到张作霖死后,其留下的宝藏依旧深深地吸引着座山雕为首的追梦青年。(这不比海贼王燃!)

剩下的孙传芳、吴佩孚各自拥兵二十万,各有各的难缠之处。硬打是打不过的,作为盟主的蒋介石对此深有体会。机关算尽当上了盟主,到头来啥好处捞不到,打硬仗必须带头上,不然根本没有人响应,作战不力时,第一个背锅的就是盟主本人。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活,与现代的一个职业酷似——临时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一个叫黄郛的靓仔正在骑马来的路上

黄郛,浙江绍兴人,同盟会成员,老蒋的盟弟。背后一直作为老蒋的狗头军师,替老蒋出谋划策,厚黑学造诣颇高。 当蒋介石陷入瓶颈时,黄郛兄毅然决然的来到了南昌北伐军总司令部,决心助兄弟一臂之力。

黄郛的这一来,让南昌司令部局势顿时大变。本来只能背地里骂骂老蒋的同仁们一下子找到了槽点,原本碍于老蒋总司令的官威,说话得让他三分,现在不一样了。武昌和九江的国民党一听说黄郛来了后,纷纷开始撰文,好像不夹枪带棒地骂上黄郛一通,就不配成为国民党人。不过话说回来,黄郛挨骂那是有原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郛被骂的主要原因是,黄靓仔原先是北洋政府的人,甚至一度是北洋政府的上层人物(北洋政府内阁总理)。痛恨北洋政府的国民党人,都亲切的称呼黄靓仔是北洋政府养的汪汪。

排除掉队友的恶意辱骂,黄郛真正意义上为人称道的是他的战略眼光。早在1911年武昌起义时,黄郛就任沪军都督府参谋长兼沪军第2师师长、南京临时政府兵部总监,这个大人物委任了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蒋介石为第5团团长,并与陈其美、蒋介石订为了“盟兄弟”。后来他的两个盟兄弟都成为大名鼎鼎的人物,这独到的眼光,我愿称他为“股神”。

黄郛在北洋政府多起多落,直到1926年受蒋介石邀请南下。当然,这个靓仔的称号也不是我给人家封的,这个外号来自于当时的八军军长李宗仁。据小道消息说,当年蒋介石帐下人来人往,给李宗仁留下深刻印象的就两个人,一个是张群,另一个就是黄郛,其相貌可见一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话说黄靓仔来南昌后天天挨骂,他老人家倒也不生气,一天天地不干正事,也不担任个什么职位,就到处闲逛。再后来骂声就自然而然地停了,主要是因为黄郛解决了军队经费问题。黄郛南下时路过上海,顺道和故交中国银行副总裁张嘉敖聊了聊,为苦于兜里没钱的北伐军筹到了大批款项。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黄郛兄弟如此给力,背后又有蒋盟主罩着,那其他人也不好多说什么。骂声渐消后,黄郛给出了解决蒋介石燃眉之急的方法。

位于首位的,是“离俄清党”。

未完待续

PK台

黄郛是不是老蒋第一谋士

2021-04-15  PK已结束  3人
  1. 1. 是啊,黄郛老狗头军师了
    67%
  2. 2. 不,我觉得他不是,为啥,我也不知道啊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