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宪章》是英国人广泛引用的象征“自由民权”的法律依据,被认为是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根源。但它的诞生似乎是一种历史的偶然,要不是令人捧腹的约翰登上英格兰王位,英国或许能顺理成章地进入王权统一的进程,《大宪章》也就不会产生。

一、巧合之至:约翰王继位的背景

约翰王是我们熟悉的亨利二世的第四个儿子,他的出生为亨利家族带来了不小的“灾难”。亨利二世老来得子,约翰王的得宠直接威胁到了他三位哥哥的切身利益。于是,一场权力争夺战在王室打响,亨利二世在愁烦中死去,而约翰的哥哥理查按照正统顺位继承了整个帝国。

谁料,理查也不是个让人省心的主。他在欧洲穷兵黩武,在参加十字军东征时惹毛了自己的队友,后仍执迷不悟,继续用武力压榨地方领主,最终在战场上死去。理查去世时没有子嗣,在他临终那天晚上,母亲埃莉诺劝说他将王位传给小弟弟约翰。理查本想授意三弟的遗腹子亚瑟继承王位,但此时英国的政局十分焦灼,传位给已然成熟的小弟约翰看似更为妥当。于是在各方力量的妥协下,约翰幸运地成为了英格兰国王。

青年时期的约翰画像

二、约翰外战不利,遭遇失地危机

英国人对约翰的印象几乎坏到了极点。史料记载,约翰王在继位前一直无所事事、心胸狭窄,甚至数度参与过谋叛理查的阴谋。王室画师也将约翰描摹为一个五短身材、眉目紧凑、目光呆滞的“狡猾笨蛋”形象。不过,约翰出生时饱受溺爱,并且一度深陷权力斗争的漩涡,这样的成长环境不可能不对他的性格产生影响,其愚笨、阴暗的形象可能真不是史家的夸张。

要问约翰到底有多蠢多阴?

他曾经试图联合法兰西国王腓力二世,将正在参与十字军东征的理查永久囚禁在神圣罗马帝国。这种为了夺取王位而丝毫不顾及亲情、国情的脑残手段,恐怕只有约翰才能想得出来。据说,约翰曾斥重金贿赂利奥波德王的臣下,想争取赐死远在东方的理查,但未果。这个约翰王目前为止至少看起来还“有点手段”,但他实际上却是个不折不扣的“门里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年约翰头戴王冠图

约翰王敢于用计残害自家兄弟,但在对待外敌的时候极其软弱无能。在继位后,他曾满心欢喜地同腓力二世签订了互不侵犯协议,腓力也承认了约翰在法兰西境内一众伯国的统治权。可狡猾的腓力却在1202年找借口撕毁了协议,疯狂进攻英格兰人的领地。历史仿佛重演,约翰王的侄子亚瑟(约翰哥哥的遗腹子,与他有王位之争)在布列塔尼宣布与腓力结盟,习惯了背叛别人的约翰,终于也尝到了被亲人抛弃的滋味。

气急败坏的约翰王挥师东向,在成功征服了反叛的布列塔尼后,唆使臣下将其侄亚瑟谋杀。同样是遭到背叛,约翰却没有其兄理查的雅量。跟随约翰征战的贵族们为此大为光火,他们不赞同这种对待亲人不留情面的手段。随后,英格兰在法兰西西部的领地贵族纷纷倒戈,阿基坦、安茹、缅因、诺曼底等地,或宣告独立,或依靠法王,约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执政危机。

法兰西各领地的反叛与战争

三、急功近利惹怒教俗阶级

约翰明智地收兵归国,随后进行了一系列为战争政策服务的财政改革,以期一步步夺回失地。首先,他发动了一场夺取教廷财产的运动。约翰不明智地动了教会的奶酪,招致举国上下对他疯狂吐槽。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英格兰与教会的关系才刚刚有所恢复。也正是在大主教圣华尔特的辅佐下,约翰才能放心大胆地离开国土去欧洲征战,以至于在他惨败归国后,国内仍然保持着良好的秩序。

面对约翰王的倒行逆施,教皇英诺森三世决意收归他的主教序任权。他否认了约翰王推举亲信与首辅的传统做法,并否定了英国本土教会推荐的人选。英诺森此举也是考虑到约翰在国内的权威有所失丧,他好借此打压英国国王对教会的控制。然而,约翰王拒绝了教皇的要求,并报复性地对听任教皇命令的教士处以罚款。为此,他不仅得罪了教皇,还得罪了国内的一众教士们。

权势最盛的教皇:英诺森三世

在约翰的威逼下,国内出现了一大批教士逃往欧洲的壮观景象。这些教士中很多都是掌握了先进技术的有产者,他们对英国乡村和领地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除此之外,教皇还对约翰处以绝罚,剥夺了他在信仰上的合法性。国内的民众和大贵族愈发不满,民间也开始出现要求约翰下台的呼声,国王的权威至此跌到了谷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政教之争导致教士失势

四、大宪章的签订与诸侯战争

1215年,走投无路的约翰不得不允诺教廷为其提供丰厚的年金,以换取教皇对自己统治权的承认。在贵族与臣民的压力下,约翰还与人民签订了举世闻名的《大宪章》!《大宪章》是英国历史上第一部致力于限制王权的成文法案,它规定了国王与人民间的关系,限制国王征收赋税、监禁政敌等“超然权力”。

但是不少贵族认为,《大宪章》的限制能力还不够,要求增加一些提高贵族地位的条例。但这些请求被约翰王拒绝。至此,贵族们再次联合法王路易八世发动反叛,导致英格兰诸侯战争的开启。1216年春,约翰王的部队几乎丧失了国王领地,路易八世成功率军登陆英格兰,并占领了伦敦和温彻斯特等重要据点。

贵族们与约翰签订《大宪章》

执迷不悟的约翰继续他的逃亡之路。为了欺骗联军,约翰还在战斗中白白断送掉臣下的生命,他利用弓箭手、骑兵等力量故布迷阵,自己却率残部向另外的方向逃窜。这导致他在部队中的公信力陡然下降,最终病死在逃亡的路上。至此,约翰王结束了他那滑稽而可怜的一生,最终成为了英国历史上几乎是最不受待见的“暴君代言人”。

逃亡中的约翰

文史君说

从坐拥英格兰到法兰西的“安茹帝国国王”,到仅守一岛的“失地王”,按我们的话说,约翰在任期内丢掉了半壁“祖宗基业”,这是要被唾骂和鄙夷的。纵观约翰一生,他所做的决定几乎没有几个是不违背实际情况的。这样任性的统治,不可避免地会为英格兰带来灾难。在威廉征服之后,英格兰王权统一的进程本来是顺理成章的,但经过约翰这么一折腾,英格兰才出现了今后实施“君主立宪”的可能。无怪乎有人说约翰是上帝对英格兰的“恩赐”。

参考文献

刘景华:《人类六千年》,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年版。

钱乘旦:《英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瓷国垃圾堆)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