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笛/文 2016年年底,编辑老师把我叫到了他办公室,说“你去研究一下比特币吧,据说,最近涨得很快。”

我爱钱,更爱值钱的东西。抱着这种美好的初衷,2016年年底写了从业过程中第一篇关于比特币的稿子,稿子起了个大标题——《另一种脱实向虚》。

翻过年,比特币价格在“向虚”的路上一路狂奔,眼看着几位采访对象们换了豪车,腰杆也日渐一日地挺拔了起来——原来财富可以如此有效地塑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看着别人发财总是容易让人眼红的,更遑论“币圈”种种粗暴的割韭菜对于金融系统和投资者利益带来的巨大冲击,争议也由此而起,政策悬刀即落。

又是一天,编辑老师又安排了一个题,说“能不能写一篇稿子,把区块链技术和币分割开来讲,把区块链技术讲清楚。”

稿子即由此来。

区块链技术从诞生开始,就与金融、财富、欲望纠葛不清。比起一项纯粹的前沿性技术,区块链更像是一套基于技术约束和实现的规则。这篇稿子关键点也在于此:如何将这样一套充满隐喻和象征色彩的技术系统用通俗易懂的话讲出来?如何穿透至这个技术的底层逻辑?

此外,稿件还希望回答更多的问题:比如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劣势如何?能否和比特币等代币进行分割?它的诞生是否是对既有金融体系的一种反叛?这种初衷在产业落地中又是否能得到验证?

在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中,这些问题不断在我脑子里转,在我和采访对象的对话里转。这些采访对象五花八门的程度超过了我所有其他的稿子:投机者、天才投资人(投机成功的)、银行的、会计事务所管理者、技术公司、工业企业等等。在这个尚没有权威的领域,每个采访对象提供了一块碎片,我也只能硬着头皮,扮演了“权威”的角色,把这些碎片拼在一起,还用了一个恢弘的名字——《区块链启示录》。

这是一篇2017年的稿子,即使站在2021年这个当下节点,稿子中的判断和逻辑依然未得到验证:一方面,区块链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落地还没有出现;另一方面又实在难以忽视比特币已近40万元的单价。最终的盖棺定论可能还需要更长时间。

这篇稿件并不是记者操作的常规选题,更像是在新闻流水线外的一个偶然产物。在大量的事实和采访基础上,它还需要一点想象力和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预言,在满足读者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同时,也偷偷地满足了一下记者“窥视未来”的野心。

我喜欢能够偶尔提供这样空间的经观,也希望能够更多的人喜欢它,它真的很棒!

(作者为经济观察报大科创新闻部主任兼高级记者)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宋笛经济观察报部门主任

大科创新闻部主任兼高级记者
主要关注于科技类、创业类产业政策、创投领域以及交通物流领域。擅长深度报道和人物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