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有人为的规划引导因素,也有自身的发展规律。

青岛的历任当家人,都在寻觅合适的发展之路,都有自身的理论体系,而回过头来看,却并未与大方向背离。

十五年来妄费力,绕开湾区过不去。

经过东进、西跨之后,青岛的城市大框架逐渐展开,1995年提出“两点一环”的发展思路,即以胶州湾东岸为主城,西岸为辅城,环胶州湾沿线发展组团,围绕胶州湾发展的大幕由此拉开;

2003年,青岛提出“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的现代化国际大城市战略,即由青岛、黄岛、红岛三片城区组成青岛市主城区,依托建设中的滨海公路,串连起胶州湾两翼七大城市发展组团;

2007年,青岛表示要“环湾保护、拥湾发展”,依托主城,组团布局,轴向辐射,构建起一主三辅多组团(一主为老城区,三辅分别为:崂山区辅城、黄岛区辅城、胶州湾北岸辅城)的现代化大城市的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规划明确提出,北岸辅城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建设用地资源丰富,有大片盐碱地可供开发,具有承载青岛未来发展非常珍贵的空间资源。随后筹建高新区管委和工委,大规模企业外迁也由此启动。

2012年,青岛提出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拉开城市空间发展大框架,东岸城区做优做美,西岸城区做大做强,北岸城区做高做新,青岛高新区、蓝色硅谷成为重点发展区域;

2019年,青岛“搞活一座城”,更高水平引领高质量发展,重点打造的经济区域其实是上合示范区和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并以功能区改革为名,顺手拆散红岛经济区;

2020年最后一天,青岛十四五规划公布,要坚持聚湾强心、主辅联动,优化环湾区域城镇空间,构筑内生活力的环湾都市区。

“有的说没的做怎知不容易,埋着头向前走寻找我自己”,无论怎样试图施加个人对青岛的影响,总有一个趋势、一个核心绕不过去:那就是胶州湾沿岸始终处于城市发展的中心位置,20多年来再怎么折腾,还是围绕中心湾区而努力。

不光青岛在转圈,世界都绕湾区转。

规划变与转,文章飞满天,为什么绕来绕去,还是围着胶州湾转?其实,不只是青岛围着湾区转,世界知名城市、都市圈,都在围绕湾区转。

在人类工业文明崛起之后,世界超级城市群大多分布在湾区。统计数据显示,世界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湾区”——入海口,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带地区。

世界著名的湾区经济有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伦敦港、 悉尼湾区等,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的还有粤港澳大湾区。

湾区之所以能吸引资金、留住人口、形成聚集,源于海洋文明依然以港口为中心,如今跨国的货物运输主要靠大型轮船,天然良港使之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贸联系比较方便。

优质的海岸线侧吸引人口居住,海岸城市内部联系成本更低,加上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发达的交往网络,更容易在城市竞争、经济发展中占据先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岛更是一座港口上的城市,城以港兴,港为城用,七大港区发挥了“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作用。2020年山东港口青岛港货物吞吐量超越新加坡港,跃居全球第五;集装箱吞吐量超越釜山港,位居全球第六、东北亚第一。

东进、西跨让青岛走出开阔地,开启新征程,一东、一西的新老城区,各种创新资源自觉不自觉地沿着胶州湾沿岸布局;

而无论是想成为双向桥头堡,还是发力胶东经济圈,都需要青岛自身的内功修炼,需要城市具有向心力,凝聚力,才能向外辐射与拓展,因此无论战略怎么变,核心依然是胶州湾中心湾区。

不只是城市战略规划,你看未来的青岛的邮轮游艇码头规划、商业网点专项规划,新兴发展区、战略发展区、活力提升区,都是在围绕胶州湾一线而布局。

市北区和青岛港转型的意义。

聚湾强心、双向开放、主辅联动,对于胶州湾的西岸、东岸来说,既要各自发展,也要加强相互联动。

尤其是西海岸新区,作为山东第一强区,GDP已力压山东很多地级市,2096平方公里的面积,160余万常住人口,在山东自贸区、军民融合区等利好带动下,已成为青岛全新一极。

西海岸新区与主城区联系正在加密,日前青岛地铁一号线南段长轨贯通、预计将于年底空载试运行;第二条海底隧道已经动工,连接老黄岛、老四方区,东西岸的距离再次变短、交流也将加密。

与此同时,青岛港、市北区正在加速转型升级。青岛港正从从装卸港向枢纽港、贸易港、金融港转型,市北区提出围绕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这一历史方位,全力推进RCEP试验基地建设,促进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加快实现老城复兴。

“港产城一体化”,指向的是“生产生活生态”——以大港为龙头,发力新航运、新贸易、新金融、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未来,市北要坐东向西、向海而兴、拥湾发展,沿着胶州湾一线打造港产城一体化空间新格局,与上合示范区、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三点成面、引爆湾区。

这样,西有山东自贸区,北是上合示范区,东是RCEP创新试验区,三个国家战略层面的政策利好支撑,让三个片区相互借力,进而增强湾区的资金、人才、科技向心力,提升中心湾区的整体竞争力。

而笔者的建议是,市北在以港兴城、老城复兴的过程中,不应当只从经济、产业的角度去考量,而应该探索以租赁、销售、扶持回迁的形式,让有意愿的市民回归老城区。

不仅仅把老城看作商铺、楼宇、宾馆和街区,而是与老城申遗结合、人文历史、居民故园结合,建一座有韵味、有诗意、烟火气的宜居宜业之地。

角色之谜,谁是北岸新城区?

如同摊煎饼一样,十余年来多次发生变化、来回折腾多次的则是北岸新城区。

按照“三点布局”、一主三辅,北岸新城妥妥的是红岛经济区;按照“搞活一座城”,青岛主城区,则北岸主力是城阳区和高新区。按照国家战略规划支撑,北岸则应该包含拥有临空经济示范区和上合示范区,即将化区的胶州市。

根据青岛十四五规划,关于城阳区的描述是:融入东岸主城一体发展,促进建成区与青岛高新区北部园区、流亭机场片区产城融合,壮大轨道交通装备等优势产业,建设内联外通的中央活力区。

无论怎样,作为湾区城市的北部支撑,近期城阳区、高新区要加强互通互动,远期则要与胶州、西海岸通过双积路、地铁12号线互联互通,实现西岸与北岸的内联外通。增加地铁8号线支线,取消地铁9号线高新段的骚操作,真的是让人傻傻看不清。

尤其是位于胶州湾湾底的青岛高新区,市民健身中心、市民健康中心、高铁红岛站、红岛国际会展中心、康复大学等重大项目云集,机器人产业、检测行业、医疗医药等也逐渐成为全市高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产业要在全市范围内发挥科技创新、动能转换方面的引领作用,产城需要更多人气聚集,为奥特莱斯、鲁商中心、览秀城提供人气支撑;

列入国家战略规划的康复大学将于年内建成;占地300亩国家足球、篮球学院,将于今年动工;

占地3万平米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眼科学院(设计)开始招标,加上此占地约209.6亩、总投资估算8亿元的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未来两到三年,高新区将为中心湾区献上全新的高新大学城,为青岛人才流入、科研制造提供智力支持。

2019年年末,青岛有关人员深圳学习归来,发表《预留低成本发展空间打造城市创新节点》的文章,表示将促进高新区发展成熟,预留低成本创新产业发展空间,形成城市创新节点,构筑环湾科技创新走廊。

地铁9号线要绕道,地铁10号线不见影,莫非青岛的当家人,要把高新区留给100年后的新新人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