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核废水排入大海,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对广大吃货来说,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吃不上爱吃的鱼。

其实吧,短期内影响不大,该咋吃还咋吃,相比于约3.6亿平方公里的大海,一两百万吨的核废水,还是处理过的,真的不算啥,除非压根没处理过。

而且早在2015年,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就曾对太平洋海水样本做过详细的测试。

结果表明,截至当时,2011年福岛核电站泄露的放射性物质,就已经扩散到北美洲海岸,不过不论是铯137还是铯134,这些放射物的辐射水平都很低,还不至于威胁人类或者海洋生物。

那么既然海洋早就被污染了,这些核废水不管是排还是不排,都没啥太大的区别,充其量就是在原本就存在的伤口上,继续撒了一把盐而已。

所以广大的吃货同胞们,大可不必太过恐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不管咋说,海洋虽大,却不是垃圾场,不能因为已经被污染了,就继续放任下去,而且世界上此前并没有核废水排入大海的先例。

一旦开了这个头,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现在世界上那么多核电站,先不说迫在眉睫的福岛核电站问题还没解决,谁也不敢保证其他核电站还会不会再次出现核泄漏。

如果把核废水排入大海的成本较高,那还好说,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可问题在于核废水排入大海,却是成本最低的一种处理方案,究其本质,其实就是让整个自然界来均摊放射物伤害的风险。

这里就拿日本政府所提出的五种方案来说,除了把核废水排入大海,还有将其变成水蒸气排入大气、沿着地下管道排入地底深处、做电解处理、以及将其固态化埋入地底等四种方案。

尤其是固态化埋入地底,可以说是现如今最安全的一种处理方案,但同时也是这五种方案中,处理成本最高的一种方式。

那么万一再次出现核泄漏污染,怎么办?既然已经有了先例,该让谁排?还是不让谁排?

更何况这五种处理方案,不论是哪一种,都是治标不治本,只要核泄漏污染源还在,就必须不停地往里灌水降温,还是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大量核废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加上这些未完全裂变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普遍很长,少则几十年,多则数千年,比如碳-14,半衰期就长达5730年,这就离谱。

也就相当于这些放射性元素进入人体后,短期内可能看不出啥,伤害也不大,但是随着体内放射性元素的不断叠加再叠加,对人体或自然界所造成的伤害,也只会不断的升级升级再升级。

那么有没有一种能够一劳永逸,用最少的时间,最大化净化核泄漏污染的处理方案呢?还别说,真有。而且很硬核,见效快,威力大。

这个方案来自俄罗斯,或者说早在前苏联时期,就已经有了雏形,时至今日,更是有不少国家都具备这样的技术。

也就是把氢弹,投放到核泄漏污染区,利用氢弹聚变反应释放出来的中子,去加速核燃料的裂变反应,把原本几十甚至几百年才能释放出来的核能瞬间释放,转化成普通元素或者短半衰期元素。

因为核反应堆的本质,其实就是一个可以人为控制裂变链式反应速度的原子弹。

而氢弹的爆破原理,概括来说,就是裂变、聚变、然后再裂变。直接就是用原子弹来引爆的。

虽然按常理来说,氢弹要比原子弹恐怖得多,最后所产生的大量放射性尘埃,甚至可能造成更严重的污染。

但是早在前苏联时期,不是就有利用氢弹修水库的案例吗,而且水库竣工后,为了打消民众的害怕心理,原子能部长、水利部长、还有其他一些军官,干脆直接跳下去游了几圈,结果也确实没啥事,原子能部长更是享年93岁,寿终正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足以证明,前苏联时期,就已经具备控制氢弹聚变和裂变比重的技术,完全可以通过增加聚变比重、减少裂变比重的形式,再通过精确的计算氢弹当量以及引爆位置,把剩余核燃料完全反应掉。

从而一举将那些长半衰期放射性元素转化成普通元素,或者短半衰期元素,所造成的污染,可能几个月就消退了,几年之后甚至就可以住人了。

所以,用氢弹处理核泄漏污染的方案,从理论上来说,确实是可行的,当然,也只是理论上,现实中还必须去考虑政治因素,但这就是另一回事了,跟技术以及理论没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