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44年,河北沧州出生了一名叫做王正谊的男婴。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个男婴,未来会成为与霍元甲、黄飞鸿等人齐名的大英雄。出身穷人家庭的王正谊,幼年时其父就因病去世,因此自幼他便与母亲相依为命。沧州自古便是武术之乡,受环境影响,幼年干着各类杂活,帮母亲赚钱贴补家用的他,也希望通过习武改变自己的命运。后来王正谊,果然有幸拜得沧州知名拳师肖和成为师。在肖和成门下,王正谊不但打下了武术根基,同时他的眼界也有所开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沧州还有一位北方闻名的武师——双刀李凤岗。为了修习更高深的武艺,王正谊便想拜对方为师。然而数次登门拜师,王正谊却数次吃了闭门羹。为了表示习武的诚心,王正谊开始在李家门前长跪不起。最终李凤岗被其诚心所打动,决定收王正谊为徒。因王正谊拜师时前面有四位师兄弟,所以李凤岗便称呼他为小五子。正是因为师父的爱称,学成惊人刀法后,在江湖上行侠仗义的王正谊,被江湖人尊称为大刀王五。

学艺有成,告别了恩师的王正谊来到了师兄刘仕龙身边,成为了一名走镖的镖师。通过多年走镖,王正谊不但结识了许多江湖朋友,还攒下了一定的积蓄。公元1877年,王正谊利用攒下的积蓄,在北京半壁街开了一家镖局:源顺镖局。因王正谊收费合理,为人仗义,信守承诺,镖局的生意逐渐红火起来。一时间大刀,王正谊的名头也在镖行内声名鹊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正谊不仅被江湖中人推崇,他的爱国情怀更是被国人交口称赞。甲午战争结束后,官员安维峻上书痛批议和弊端,要惩处误国者。然而,安维峻却因此被清廷打压并将其革职戍边。出于义愤,王正谊竟然决定亲自护送安维峻前往边地。将安维峻护送到边地后,回到北京的王正谊决定在北京创立一座传授武功的义学,向百姓传授武艺。正是在开办“父武义学”期间,王正谊有幸结识了爱国志士谭嗣同,从此二人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1898年,谭嗣同等人变法失败,清廷准备将谭嗣同等人押往菜市口问斩。谭嗣同问罪期间,一直保护谭嗣同的王正谊曾打算联络武林志士前去劫法场。但王正谊的谋划却被谭嗣同拒绝了。同年九月,谭嗣同等人被斩首。因好友的身死,继承其爱国遗志的王正谊,终于下定决心反抗清廷。

1900年,义和团在北方发起爱国运动。积极投身该项运动的王正谊开始和义和团团众一起杀洋人,砸毁教堂。当年十月,清军包围了王正谊所在的源顺镖局。最终王正谊因寡不敌众,惨死在八国联军的枪下,终年五十六岁。

王正谊死后,其头颅被清廷悬挂在城门之上。得知好友不幸惨死消息的霍元甲,特意从天津孤身赶来。最终霍元甲凭借出众的武艺,趁夜登上城门,取走了王正谊的头颅将其安葬。但是,历史给的答案对于王正谊的死因存有疑问,武艺高强,刀法出众的王正谊真的是死在洋人的枪下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大刀王五死因,民间一直存在着多种说法:一、有说他是在营救被八国联军侮辱的妇女时,被八国联军乱枪打死的。二、有说他是在加入义和团,诛杀洋人时,被洋人乱枪杀害的。

《平等阁笔记》中有段记载:当时八国联军入京,王正谊眼见对百姓犯下的暴行,恼羞成怒的他含恨出手,徒手击毙数十洋人。十一月某日,洋兵围困王正谊所在镖局。王正谊与洋兵徒手相斗,击杀数十洋兵后,最终被洋兵数枪齐发,中弹身死。《平等阁笔记》的作者名叫狄平子,其人与王正谊同属一个时代,因此这种说法是比较可信的。

王正谊的孙媳妇曾回忆:谭嗣同死后,王正谊参加了义和团。因其跟随义和团诛杀洋人,被洋兵追踪到了东半壁街的镖局。在反抗的过程中,王正谊最终被洋兵乱枪打死在了北河沿。

据传,王正谊惯使一口重八十斤的大刀。王正谊死后,他使用的大刀一直保存到了1958年。王正友谊死后,江湖中人感念他的爱国义举,特意出资制作了两块赞誉王正谊的牌匾。当时这两块牌匾,就悬挂在源顺镖局大门两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