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谁?

也许你对他并不熟悉,那么享誉海内外的毛公鼎则是路人皆知,毛公鼎曾是他的旧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公鼎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017年西泠拍卖春拍时一件西周青铜兮甲盘,成交价RMB: 212,750,000(含佣金),也曾是他的收藏。

西周宣王五年?青铜兮甲盘 现高:11.7cm 直径:47cm

膜拜吧!他就是中国金石第一人,收藏界的巨擘——陈介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介祺(1813~1884),字寿卿,号簠斋,晚号海滨病史、齐东陶父,山东潍县人,出生书香门第,仕宦之家,官至翰林院编修。他对于经史、义理、训诂、辞章、音韵等学问,无不精研,公务之余,嗜好金石文字的搜藏与考释。

中年却突然辞官归潍县故里退隐,后半生以藏古、鉴古、释古、传古为己任,成为收藏最富、鉴别最精、传拓最佳,对于古器物及铭文考释多有创见的晚清金石学领域的杰出代表人物。鲁迅曾说:“论收藏,莫过于潍县的陈介祺。”近代学者一致认为陈介祺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宗师。他的藏品质精量富,青铜彝器、权量诏版、玺印、封泥、陶文、镜鉴、刻石、砖瓦、古币、泉范、碑帖、书画等无所不包,总量超过两万件。《中国大百科全书 考古学》赞誉他为“清代金石学家中收藏最富的一位”。

关键是:所藏无一赝品!!!

陈介祺藏有商、周古钟11件,取其整数,因而书斋称“十钟山房”。又因集有三代及秦汉印7000余方, 名其曰“万印楼”。

山东潍坊 十钟山房

珍藏在日本京都住友家族“泉屋博古馆”的原陈介褀藏编钟十钟,至今2017年,已经在此保存了整整一百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楚公钟拓片】

【铭文】:楚公家自铸锡钟孙孙子子其永宝

【大意】:楚公家自己铸造的锡钟,子子孙孙都要永远把这个钟好好宝藏。

山东潍坊 万印楼

他编印的《十钟山房印举》至今仍然是篆刻艺术家的必修课。

陈介祺书法主攻北碑,并从金石彝器中汲取养料,形成独树一帜的书法风格。陈介祺认为:“取法乎上,鐘鼎篆隶,皆可为吾师,六朝佳书,取其有篆隶笔法耳,非取貌奇,以怪样欺世。求楷之笔,其法莫多于隶。盖由篆入隶之初,隶中脱不尽篆法,由隶入楷之初,楷中脱不尽隶法。”他早年对金文、小篆、隶书用功很深。中年后以篆隶笔法参 合金文结体,来写楷书,风格独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介祺 《篆书好古明至七言联》纸本篆书 123×30cm×2 青岛市博物馆藏

释文:好古文儆徇玩物,明至理耻动机心。
款署:翰生姪倩能藏书耆古,余勉其以通古文字为正。书甲戌自作应之,丁丑九月三日乙卯,簠斋陈介祺

陈介祺 《行书地偏雨冷七言联》纸本行书 123×30cm×2 天津博物馆藏

释文:地偏竹径清于水,雨冷诗情瘦似梅。
款署:板桥先生句,簠斋陈介祺。

陈介祺 《篆书书味墨华七言联》

释文:书味养心存赤气,墨华传古附青云陈介祺

陈介祺所书对联,严格地说属于以行楷书为主体,融合了篆、隶书以及部分金文的结体方式杂糅而成的书体,笔画厚重典雅,结体古朴端庄。正因为加入了篆隶的笔意与结体尝试,使得他的行楷书超过很多民国书家单纯的行书或楷书,虽字距、行距比较宽博,但不见了整饬型行楷书的板滞。他的楷书以颜真卿为根基,在行书上借鉴了晚清何绍基的结体和笔意,并融合了北碑的厚重,使他的字收放有度,既有帖学书法的流畅与精致,又有魏碑的厚重,兼顾了篆隶的古朴奇趣。

陈介祺的书法由于加入了金文和石 刻铭文的结体与用笔特点,很多作品因用墨过浓而产生枯、 燥、瘦、硬的问题,特别是加入了很多颤笔和破笔,显得苍劲有余而蕴藉不足,特别是行笔和收笔速度过快,使得线条的气力不能一以贯之,更容易产生枯槁凋零之感。

陈介祺的书法正是被他在金石搜集、研究、整理方面的贡献所完全掩盖。时下书法界流行着一种被称之为“流行书风”的现象,它的一个很显著特征就是各个书体杂糅,特别是篆隶与行草书杂糅。这种情形可以追溯到各种书体形成的汉代,当时出现了篆隶杂糅;也出现在魏晋时期,出现了隶书草书杂糅;清代著名的“六分半体”,就是将篆隶楷草等书体进行杂糅。本文所谈到的陈介祺也是这方面的佼佼者,他几十年广泛庋藏金石资料,逐一考订、鉴定,并融入他的书法创作中,形成独具自家面貌的书法风格。

陈介祺毕生专注于对先 秦三代与两汉的研究,虽对篆书用功很勤,但并不意味着他的篆书一定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在民国时期,受清末考据学和“尊碑抑帖”的影响, 涌现出如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吴大澂、罗振玉等一大批擅长篆书创作的书家,陈介祺的篆书虽借鉴了甲骨文、金文的营养而形成个人独特的风 貌,但总体而言,依然无法超越上述数人的巨大影响。

『楚王山书画院 』搜集整理

内容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