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配是动物最重要的生理活动,也是动物延续种群的关键,也正因为如此,动物在演化过程中根据所生活的环境不同,面临的威胁不同演化出了不同的交配策略,其中有一些动物以交配时间长而著称,它就是袋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袋鼩

袋鼩是一种有袋类生物,它们和袋鼠、袋熊一样生活在澳大利亚地区,只不过它们的体型较小,而且数量也比较稀少,以至于它们的名气并不大。

尽管它们的名气不大,但是它们却以“疯狂式交配”闻名科研圈,科学家们发现,雄性的袋鼩在11个月大时会开始进入发情期,而发情期内雄性体内的睾酮素含量迅速飙升,激素又驱使着它们不断找雌性进行交配。

昆士兰大学教授费雪研究袋鼩发现,袋鼩在进入发情期后光顾着交配,甚至会不吃不喝。而一旦寻找到交配机会,它们就可能会持续交配12-14个小时,就这样一直持续2个星期,而到发情期快要结束时,90%的雄性袋鼩都已经死亡了。

科学家们经过深入研究发现,袋鼩之所以要保持长时间的交配,是因为雄性袋鼩一生只会制造一次精子,一旦与雌性开始交配,它们的身体就不再产生精子,当精子全部用尽之后,它们就会迎来死亡。

可能会有人会说,既然精子用尽就会死亡,那么为什么不节制交配,反而会疯狂交配呢?原因还要和自然选择有关。雄性如果每次只释放少量精子,而雌性体内的酸性环境会腐蚀一些精子,免疫细胞会杀死一部分精子,这意味着雄性唯有释放足够多的精子,才有可能留下后代。正是因为如此,一些采取疯狂交配的个体,才能够留下足够多的个体;而“节制使用精子”的个体将会被自然选择所淘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能够实现疯狂式交配,雄性袋鼩还会分解自己的肌肉产生能量,维持较好的状态,而这又导致它们加剧死亡,以至于大多数雄性袋鼩在交配季节结束时都会体内出血,免疫系统崩溃而亡。

事实上,雄性袋鼩的死亡并不是没有好处,因为雄性在交配季节之后就会死亡,那么它们节约出来的能量有利于雌性的生存和幼崽们的存活,再加上到下一年的繁殖期时,又会有雄性走向成熟,所以它们并不缺用来交配的雄性。

人类为何没采取这种方式?

既然袋鼩这种交配方式能够帮助袋鼩们的生存,那为什么其他动物没有采取这一策略呢?比如:人类。

事实上,人类之所以没采取这一策略,是因为人类所面临的生活条件根本不允许这样的策略产生,原因是因为婴儿实在是太难带了。

人类为了适应直立行走,盆骨位置变得非常窄,而这就导致人类女性的产道也变得非常狭窄并且崎岖;另一方面人类的脑容量越来越大,当越来越大的脑容量遇到较为窄小的产道时,就会增加难产率,导致女人和孩子们的死亡,而这就触发了自然选择,使得自然选择出了能够提前将婴儿生出来的个体,也就是早产儿。

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的孕期应该是84个月,但现如今40周就是足月生产。人类提前生育后代之后,婴儿不具备任何求生能力,不仅无法像小羊一样觅食,还无法行走,它们生存的一切都必须依赖父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提高婴儿的存活率,男性也要参与到抚养后代的任务之中,从古代的文学作品就可以看出,如果家庭的男性死亡,那么孩子的存活率也将会大幅度下降,所以人类的婚姻制度逐渐走向了一夫一妻制。

另外,人类没有发情期,一年四季都可以交配,但是人类的发情期是隐性的,无法通过密集的交配来获得后代,所以人类不可以像袋鼩那样疯狂交配,然后在交配后死去。

总结

对于不同的生物而言,所面临的生存压力是不同的,所以采取的生殖策略也不同。人类目前的生殖策略以及婚姻制度是目前最为适合我们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会采取袋鼩的繁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