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钟》就像一坛老酒,在烂片扎堆的今天让人看到了电影人的固守与无奈,从市场理论来说,我们不反对电影成为理财产品,但是一个合格的理财产品才是好电影的基石,在大数据的覆盖下,一味地向认知尚浅的低龄消费群体输送烂片已然不是合格产品了,泡沫年代,粗制滥造的产投比早已让电影失去了电影感,混沌的票房战中,《一秒钟》悄悄地给了国产电影一刀,这一刀不仅是对电影人的警告,更是引导消费大众深入思考的投石问路之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缺少思考能力,或许这就是当下有深度电影难以让大多数年轻人接受的原因之一,在互联网模式下,似乎每个人都是先知,掌握着大量的杂论,唯独缺少自我的认知,这对于一代人来说比看样板戏接受能力还弱,一般的短视频或许在理解的维度之内,尚可消化,稍微带点学识性的东西就只能放弃,年轻人不接受也不能否定这是一部有深度的影片,上次让人扼腕叹息的是电影《百鸟朝凤》,吴天明导演最后的坚持,老一辈手艺人消失在年轻人狂轰滥炸的浪潮中,手艺人守拙的坚持跟电影人无声的叹息有异曲同工的惺惺相惜,或许,在多元化的今天很多艺术会消失,电影也不例外,但愿在步入博物馆之时还是体面的。

影片故事并不复杂,一个劳改犯父亲逃跑数十里只为了看电影中女儿一秒钟的镜头,或许有人质问,一场电影而已,非得跟生死逃亡扯上关系似乎有些荒诞,但是在电影中的年代,那些荒诞在当时却是极为正常,正常的举动反而被扣上“坏分子”的帽子,但是影片对于父亲张九声为何要看女儿的动机跟剧情交代的比较模糊,我们只能从其他人的只言片语中捕捉信息,张九声因为成分太高,下放劳改,为了争取好机会的女儿舍弃了父女情,干着与年龄不符的重活,更荒诞的是这一系列行为还被表扬,跟刘闺女的叛逆不接受大流形成鲜明的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人物在大环境下的挣扎,或许这才是影片最大的隐喻,广袤的背景,荒凉的戈壁滩,被命运牵着绳索的人物,似乎每个人都迫不得已,但每个人都想活下去,哪怕是饥饿,缺水,没有向导,在挣扎中求生,影片总共讲了五对父亲跟孩子,男主张九声和自己的女儿,刘闺女妇女,卡车司机,范电影,以及《英雄儿女中》王芳跟自己的父亲,也只有电影中血缘得以相认,现实中角色成了荒漠中的一粒沙子,随风飘洒到无尽的苍穹中,为了不让剧情更加悲凉,张九声跟刘闺女延续了没有血缘的父女之情,也是对那个寡淡的年代仅留的一丝念想吧。

电影中,每个人都是有缺陷的,张九声为了看女儿追着看电影的执念,刘闺女想要胶片灯罩一心搞破坏,范电影为了巩固自己地位不惜下套让保卫科抓捕张九声,而他的动机则是为了自己智障的儿子。每个人的动机都是弱小的,但是在特殊年代被无限放大,以至于走上劳改的道路,只有范电影这个精明算计的父亲在他的儿子才能得以安稳地去放羊,缺失夫妻庇护的刘闺女,以及张九声女儿,都得用自己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这也是影片唯一一个父子团聚的线索。

影片中让人念念不忘的还有那一望无际的戈壁滩,荒凉壮美,不仅是故事中年代的表达与折射,更是当下电影市场的隐喻,我们拥有广阔的市场,但是我们却越发贫瘠地挣扎着,或许这也是电影迟迟不能上映的原因,电影中人们之所以“激进”是因为我们接受信息的渠道只能依靠影片放映之前的《新闻简报》,每个人都是时代的缩影,当下虽然信息泛滥,可是我们的认知却在打退堂鼓,究其原因或许经历几十年的风云变幻才能被后辈提及。

或许导演就是那个心有执念的张九声,他所作所为只是为了让电影顺利上映,哪怕中途遇到了千难万险,但是作为一个“父亲”,谁不疼惜自己的孩子,每个作品都是倾注心血,希望在大浪滔天的潮水中,让我们记住这些为电影坚守的手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