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三年一度的印度教大壶节,虽然疫情肆虐,但仍有超过两百万印度教朝圣者,欢聚在恒河边,争相下河沐浴,畅饮恒河水,来庆祝这项全球最大的宗教盛典。

这条被印度视为母亲河的河流,共计穿过沿途29个城市和数以万计的村庄,不仅是4亿多人唯一的生活用水来源,还是当地工业废水及生活垃圾的主要排污河,甚至一些特殊身份的人,死后的尸体也被扔进河中,一路上向下漂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检测结果,每100毫升恒河水中,存在着几十种病菌,其中大肠杆菌的数量高达10万之多,比500的污水检测安全线,超出200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恒河中洗澡的民众)

污染最严重的时候,在河流的中下游,如果你把手伸进恒河,手会变得黏黏的,因为河面上浮着一层火化尸油和工业废油混合而成的油状物,而恒河豚、恒河鲨、恒河鳄这些当地特有的物种,也因为污染已濒临灭绝。

于是我们看到,虽然静静流淌的恒河水面上,漂浮着成堆成堆的牛粪和生活垃圾,偶尔还会有浮尸在身边漂过,但河中仍然有大量的印度人在游水嬉戏,或是掬起河水送入口中。

明知恒河水污染严重,为何印度人却仍然争先恐后,下到河中沐浴或是直接饮用恒河水呢?

一、洗涤改变命运

恒河发源于四千二百公尺高的喜马拉雅山顶,向东南奔流二千七百公里,于东孟加拉与布拉马普得拉河交汇后,流入印度洋,是印度三大河流之一,沿河人口稠密,经济繁荣,交通发达,物产富饶,其上游和中游不仅是印度教成立时代的文明中心,也是佛教活动的重要区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恒河上游的瑞诗凯诗)

在印度教中,有这样一则神话,提婆神和阿修罗为了争夺装有长生不老药的水壶大打出手,结果水壶被打翻,四滴长生不老的仙水分别落在印度的阿拉哈巴德、哈里瓦、乌疆以及瓦拉纳锡四处地方,而恒河就是四滴仙水联结在一起的神河。

我们知道印度教中的种姓制度,分别是高种姓的婆罗门、刹帝利,中间种姓的吠舍,以及低种姓的首陀罗和最为低贱的达利特,按印度教的规定,占印度人口70%的首陀罗和达利特,今生只能做苦工和掏粪工这样的工作,没有资格改变人生。

这些人只得寄望于通过苦行,或是到仙水降落的四个地方,跳入恒河水中洗涤自己,将自己过往的罪孽洗净,从而获得转世发达的机会,而相比于苦行,跳到恒河中洗洗澡,喝上一口恒河水,自然要更加容易和轻松得多。

二、众生沐浴的大壶节

印度人对于来生改变命运的渴望,促成了大壶节的形成,这个节日在仙水降落的四个城市轮流举行,每3年举办一次,每次的盛典从1月到4月,长达数月之久,每座城市12年才能迎来一次大壶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加大壶节集体沐浴的民众)

在节日期间,印度人从全国各地赶到举办地,他们在恒河里沐浴,尽情地洗涤身体,为了将自己的罪孽从里到外彻底洗净,他们还不顾河水的浑浊,畅饮恒河水,幻想着能幸运喝到滴落凡间的长生不老药水,从而得道成仙。

在四座城市中,又数阿拉哈巴德最受朝圣者欢迎,因为这里是恒河、亚穆纳河以及传说中的神河交界的地方,印度教徒们认为这里最受神的庇佑,从这里获得转生的机会,要远远高于其它三个城市,所以每次阿拉哈巴德举办的大壶节最为热闹,2013年度时,就有1.2亿印度人在那里的恒河流域共同沐浴。

既然是神河,那么河水自然具有神奇的力量,随着大壶节将恒河水不断被
神化
,那些远道而来的朝圣者除了在沐浴时低头畅饮外,一些人还将河水带回家,进行售卖,他们声称恒河水包治百病,而且永远不会变质,因为它是神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水中祭拜)

三、污染从何而来

恒河水来自于雪山之巅,按说应该是清澈见底甘甜可口,但是由于印度人认为它是直通天堂的圣河,能够引领死者的灵魂升入天堂,因此,许多人在濒死之前,都会来到恒河边的火葬场,以求在这里火化升天,目前恒河沿线的火葬场多达几十座,一些火葬场平均每天火化的尸体达上百具,焚烧后的遗留物全部被抛入河中。

更令人恐怖的是,一些如苦行僧或是孕妇及婴儿的尸体,是不能焚烧的,只能将它们直接丢入河中,所以在恒河中时常能看到肚皮

得如皮球一样的浮尸,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苍蝇,仿佛裹着一张黑色的毛毯。

可即使是这样,由于源头水质纯净,水流湍急,早期的恒河水溶氧极高,自净能力很强,厌氧菌难以繁殖,因此骨灰和浮尸及沿途城市的生活废水,并没有对恒河水造成多大影响。在雨量充沛的季节,恒河水甚至能达到直接饮用的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将恒河水带回家乡的苦行僧)

直到80年代以后,印度大规模推行工业化,恒河两岸工厂遍地开花,由于环保意识不足,监管不到位,各种工业废水大量排入河中,其中的重金属不仅直接污染了恒河,还破坏了河流的自净能力,短短十几年间,恒河水就从可以直接饮用变得浑浊不堪气味刺鼻。

四、恒河的清洁治理

恒河水质的日益恶化终于引起印度的重视,人们意识到,恒河脏的原因,并非源于浮尸,而是沿岸工厂每天近300万立方米的工业污水排放。

所以,在2014年大选中,莫迪提出了清洁恒河的竞选口号,承诺一旦获得任命,将从2015年开始的5年内,投入30亿美元治理污染,在2020年10月2日之前完成治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恒河沿岸的工厂排污口)

转眼间五年过去了,政府公布的数据表明,莫迪的清洁恒河计划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所投入资金也不过十亿美元,但是相比过去,恒河确实干净了不少。

那座因火葬、夜祭、浮尸而闻名于世的湿婆之城瓦拉纳锡,由于管理严格,马路更宽、厕所更多,路面也很少看到垃圾,至于过去河面能经常看到的连片牛粪和浮尸,也已经很少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