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即使没有看过水浒传的朋友,也知道武大郎和潘金莲的故事。在书上或电视中,潘金莲被刻画成了一个不知廉耻的角色,武大郎则身材矮小面容丑陋,是一个卖烧饼的小贩,不得潘金莲欢心,在潘金莲偶遇了西门庆之后,经王媒婆的撮合,二人通奸,潘金莲害怕东窗事发,于是与西门庆和王媒婆合谋害死了自己的丈夫武大郎,这段故事流芳千古,被不知道多少人进行演绎,角色可谓是深入人心。但历史上的潘金莲和武大郎,与书中刻画的完全是两个极端,能呈现出这样的效果,是经过文人墨客后期加工出来的,真正的武大郎和潘金莲,夫妻二人恩爱有加,共同育有4个孩子,并且与水浒传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物角色都不是生活在一个朝代,那究竟为什么会变成故事中描写的这样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历史上的武大郎夫妻

真正的武大郎夫妻形象,可根据1992年在河北邢台发现的武大郎悬棺来断定,从出土的尸骨来看,武大郎和潘金莲与水浒传所描写的外貌有很大不同,水浒传中对武大郎写道“三寸丁谷树皮”,然而以出土的武大郎尸骨来推断,他至少身高八尺。

翻开《清河县志》,里面记载着真实的武大郎,他真正姓名叫武植,在幼年时期就已丧父,一直跟着母亲生活,因跟同伴一起玩耍时,被戏称为大郎。并且武大郎也并非《水浒传》中所描写的那样憨头憨脑,只会卖烧饼,他从小头脑聪明,相比于武斗,更喜欢文人墨客的清逸。从小立志为官,终于在壮年时期中了举人,并非用“头脑简单”四字可概括。为官之后,两袖清风,做到了七品官员,给当地做了不少实事,深受清河县百姓的爱戴。

至于潘金莲的身世,则是真正的大家闺秀,也并不和《水浒传》中所描写的凄寒贫苦挂钩。在与武大郎结为夫妻以后,温柔贤淑,遵守三从四德,和武大郎共同生育了4个孩子,从未与所谓的西门庆有所瓜葛,二人死后更是合葬一个棺椁,可见其恩爱程度。可以说武植和潘金莲两人是模范夫妻的典范,从作风到人物形象都是正派角色,甚至与《水浒传》所描述的宋朝都不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那么为何又会出现在水浒传中?二人的角色又为何变得如此不堪呢

二、谣言四起、以讹传讹

这一切都要从武大郎跟随母亲生活的那段清贫日子说起,由于条件艰苦,武大郎不得不接受当时一位姓王的同窗好友资助。后来武大郎中了举人,当了官,生活逐渐改善,但那位姓王的同窗好友家境却逐渐衰败。听闻武大郎的境地以后,他前来投靠武大郎,想要讨个一官半职。武大郎虽然对他进行了生活物资上的各种帮助,但为人正直,没有向那位王姓好友开口许诺一官半职,于是他愤然离去。

在回乡的路上,为了发泄心中积郁已久的怨气,四处编排武大郎和潘金莲的不堪,老百姓大多生性淳朴,逐渐开始有人相信,俗话说“三人成虎,十夫揉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随着相信的人越来越多,谣言也就传开了。虽然古代信息传播并不是特别发达,但口口相传,人云亦云,人们对于这样的消息也会更加相信,像这样的信息根本不会去考证真假,只会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更有一些文人墨客,将这些流传的小道消息说的栩栩如生,即使武大郎夫妻想要做些什么辟谣,也是百口莫辩。

等这位好友回到家乡时,才发现自己的院落早已经被武大郎派人翻修过,此时他深感后悔想要做什么挽救,但覆水难收,显然已经来不及了。《水浒传》完成在1350年,而在公元1403年武植才当上县令,由于书中所描写的武大郎和民间传闻的武大郎所作所为类似,人们自然而然就认为武大郎就如书中所写。

结语

俗话说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谣言传播在古代都如此广泛,更别说在互联网信息如此发达的现代了,人们很容易被突如其来的信息震惊大脑,而不去思考背后究竟合不合理,在传谣之前,至少应该对事实进行科学考证,才能免于诬陷清白人。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形象到现在也没有被“洗白”,这就是谣言的可怕之处。

参考资料:

《清河县志》

《战国策·秦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