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蒋欣,宋佳,张国立等主演的电视剧《小舍得》,正在热播,这是继《小别离》和《小欢喜》之后,又一步探讨家庭教育问题的力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蒋欣饰演的田雨岚,和宋佳饰演的南俪,是一对重组家庭的姐妹,家庭教育和育儿观的不同,导致两个人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大的差别。

由于田雨岚的母亲是介入了南俪父母的家庭,而导致其父母离婚的,田雨岚养成了自卑又要强的性格。虽然南俪父亲对田雨岚很不错,但是田雨岚也不免有寄人篱下的感觉。

而田雨岚的婆婆又看不起田雨岚母亲的小三身份,经常明里暗里的对田雨岚讽刺打压。

因此,田雨岚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儿子培养成才,自立、自强,成为人上人,不再受别人的歧视。

这使她近乎苛刻地看重儿子的学习成绩。孩子从小是班里的学霸,圆周率能背到小数点后2000多位,除了学习什么业余爱好都没有发展过。

南俪虽然从小父母离异,由母亲独自抚养长大,但她的母亲是高级知识分子,思想比较开明,注重女儿整体素质的培养。在母亲的影响下,南俪有能力又有格局。

她在培养孩子方面也是注重素质教育,她的女儿多才多艺,绘画、主持样样精通,歌唱比赛还拿了一等奖。

唯一不足的是,女儿的学习成绩在班级垫底。

后来发现班里别的孩子几乎都上了奥数班,只有南俪女儿等几个为数不多的孩子没有上。

让女儿和别的孩子一样上奥数班,赢在起跑线,是继续践行他们的快乐教育,让孩子全面发展?成了摆在这对开明父母面前的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特别流行,很多家长剥夺了孩子玩儿和发展其他爱好的时间,只为让孩子上个好大学,发展成为专业人才。

舍得让孩子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探索不相关领域的家长,少之又少。

为了培养专门人才,有人还提出了“一万小时定律”的概念,就是说,一个人做一件事情,只要能够持续地努力达到一万个小时,就能够成为这方面的超强人才。

人类已经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2016年3月,阿尔法围棋程序阿尔法狗,以4比1的比分战胜了世界围棋九段选手李世石,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战胜人类围棋选手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这次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对弈,震惊了全世界,最近几年,人工智能进步神速,难道我们人类要为机器人让路了?人工智能要统治地球了吗?

机器人为什么会战胜人类棋手呢?难道是它们像人类一样会思考了吗?

经过科学家们的研究和对比发现,围棋棋手在学习围棋的过程中,研究大量重复的模式是非常关键的。

所以尽早开始专门化的技术训练,也就至关重要,所以很多棋手都是从小就开始练习,他们的成功靠的是重复的结构和组块以及强大的记忆力。

研究人员把围棋程序通过编码传输到人工智能机器人,机器人强大的记忆力和运算能力,使得世界冠军棋手也不是它的对手。

尽早开始在某个狭隘领域进行专业化练习,如果这种练习的数量是革命性表现的关键,那么专业练习者就会在他们接触的每个领域都出类拔萃,而神童们也可以延续自己的辉煌,在成年后继续保持卓越。

天才儿童研究的权威,心理学家埃伦•温纳发现,没有任何一个专业练习者能够成为自己所在领域的“变革者”。

不仅围棋领域、国际象棋领域,其他的领域也存在着大量专门化的精确练习,就可以培养出大师的直觉。

比如,高尔夫球手和外科医生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同一步骤来取得进步;会计师和桥牌选手可以靠重复积累经验来培养出准确的直觉。

心理学家卡尼曼曾经指出,这些领域都存在“稳定的统计学规律”。

但是当规则稍有变动,哪怕只是非常轻微的变化,这些专家们的灵活性就不复存在,只剩下狭隘的技能本身。

这不由让人想起了《卖油翁》的故事,康肃公陈尧咨认为自己射箭的本领世界第一,而卖油翁却并不认同,只说他是因为手熟罢了。

因为卖油翁自己也可以穿过铜钱的方孔,把油灌进葫芦里,他也没有什么技巧可言,只是因为长年累月的练习手熟罢了。

陈尧咨和卖油翁其实也是一万小时定律的实践者,他们经过长年累月的练习,成为自己领域的专才,而这种只凭技巧,没有创造力的专才是可以随时被人取代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工智能面临的最新游戏挑战来自《星际争霸》,这是一款即时战略游戏,不同的虚拟种族,为了银河系某个角落的霸权展开争夺。

游戏所需的决策机制比国际象棋更为复杂,在游戏中,玩家不仅需要对战,还要规划基础设施、侦查敌情、探索未知地点、收集资源,而这些都是相互关联的。

在这场人工智能和人类玩家的对战中,虽然电脑在最初的单人战中获胜,但是人类玩家很快做出调整,依靠长期适应性战略,扭转战局开始获胜。

人类单独对战电脑确实有些势单力薄,但是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对电脑都有一些大概的应对想法,把这些主结意合到一起就有适应性,最终使人类获得胜利。

《星际争霸》的战略复杂性,又给我们上一课:游戏的格局越大,人类能贡献的潜能就越特别。

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加里•马库斯说:“在特别专门化的世界里,人类能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实效也不会太久。在结局更加开放的游戏里,人类可以持续发挥更大作用。不仅是在游戏中,当面临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是,人类依然可以完胜机器。”

作为人类,我们最大的优势,正好就是过度专业化的对立面—广泛融合各类知识的能力。

有创造力的成功者,通常拥有广泛的兴趣,而不会沉溺于一个狭隘的话题,这种广度所代表的洞察力,并不仅仅来源于他们自身特定领域的经验。

人类社会的重大突破,大多都是由身兼多能的通才完成的。

达尔文之所以能提出伟大的进化论,要得益于他广泛求知的精神和博物多闻的能力。

乔布斯曾经在大学的时候旁听学习过书法课程,在一次演讲中,他讲述了书法课程对于他设计美学的重要性。

“当我们在设计第一台麦金塔电脑时,这一切都重回我的脑海,如果我大学时没有听过这门课程,苹果电脑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字体可供选择,也不会有恰到好处的字体间距。”

在《成长的边界》这本书中,作者大卫•爱泼斯坦阐述了他有关“人才”的最新的科学理解。

爱泼斯坦不仅是一位作家,还是他是一个非盈利新闻调查网站的调查记者,他通过对多名科学研究人员的调查和采访,用数据和科学向你证明,跨界对终身成长者来说只能是常态。

这本书横跨体育、教育、音乐、天文、艺术、科学、商业、医学、职场等领域,用世界上一流成功人士的案例,总结出不同于主流的成长路径。

深入剖析过度专业化的弊病,并对通才在AI崛起时代所具有的重大意义给予肯定。

先涉猎后钻研,多方尝试,横向类比思考和坚持自我发现的能力,才是这个时代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如果你想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除了要引领他有跨领域的学习,还要让他锻炼在实践中反复改进自我的能力,短期的走弯路,多实践,才能真正认识自己,找到最匹配自己的人生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