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恋一直以来是家长的严打对象,不过似乎时代发生了大变化。今日看到有关“科学早恋”的讨论,倒是很有意思。

说在海淀某非常著名的中学里,有个老师吐槽:早恋的俩孩子,家长互相之间很看得顺眼,两家人干脆像亲家一样交往了,还跟老师说“你不要干涉”,顶多采取一些奖惩措施,比如考试名次下降就把他俩的座位安排到教室两端……

于是有人将这个现象比作家长圈“内卷”的又一例证。不过坦率地说,这是个大误解。

如同所有的理论都有前提假设一样,这个所谓“科学早恋”也有前提,那就是阶层。“海淀某非常著名的中学”,这就可能是人大附、北师大附、北大附、十一学校、清华附之类的中学。这些中学可以说也是全中国教育资源最强大的中学,坊间传说都是“不好好学习就要去隔壁(人大)读书”。如此霸气的话语一听就让人虎躯一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些学生的家长都是在国内可算精英阶层或者中国顶级中产阶级,他们有着大量的经济、社会资源,但已经没有什么更高的阶层上升空间,却有一定的阶层下行空间。众所周知,中国阶层流动性在主要国家中都是较强的,阶层流动强不仅意味着上升,同时也存在着下降的可能性。这是其一。

其二,他们的孩子也因此不太可能在未来接触到比这批同学更加出色的人了,相反在工作后就可能接触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物。逻辑上看,这就有风险,也就是孩子最终的婚姻选择可能带来阶层下降的风险。

因此所谓“垄断亲家”其实是一种精英式保险。他们已经因此垄断亲家本质上就是防止出现阶层下滑的行动,增加对未来的控制能力。对他们这些已经升到顶的人群而言,此时“早恋”反而是一种为追求确定性的早期控制。

所以这是网络意义上的“内卷”吗?当然不是!不过是给阶层身份上保险而已,不算是竞争。与其说是“内卷”,不如说是“固化”,或者说是“自发固化的倾向”。真正作为网络用语的“内卷”主要还是指一种低边际收益又无法退出的竞争,而海淀区的家长们“科学早恋”并不属于这一范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对于普通人而言,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好好读书依然是最为理想的方式。按照海淀家长的逻辑来推理,如果阶层还有上升空间,孩子能通过读书来获取更好的受教育机会,则未来就有可能会遇见更好的伴侣。如果我们粗暴地将婚姻作为一种工具理性来看,还有上升空间的绝大部分人还是应该避免早恋而是寻求更好的教育,这样才可能遇见更好的伴侣。

不得不感慨,精英影响舆论的能力还真是强大,这终究不是普通人能够玩得了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