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沙,博士后可获得52万元生活补助;科研经费30万元。博士后出站后在广州市企事业单位工作并签订3年或以上劳动合同还能获得安家费50万元

南沙作为大湾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区,聚集了南沙科学城、明珠科学园、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等你来创新创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龙潜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

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2018年10月入站

2011年,我在香港科技大学读本科的时候,便常常来往南沙,读博期间基本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南沙做实验,第一次来南沙时还比较荒凉,到现在通了地铁、高铁,发展非常快。

来南沙有很多机缘巧合,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起了一个很好的头,他们在这里扎下根,长成了一个不错的枝丫,吸引了一些鸟飞过来落地。我就是飞过来落地的那只小鸟。

南沙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吸引港澳人才的政策算是广东省比较领先的,对创业者或科研者都比较有吸引力。我非常看好南沙的发展,相信未来南沙会成为高端人才的集聚地。

在创业方面,南沙对创业人才和公司都有补助,不但有租金补贴,还有一些创业补贴、人才补贴,加大了对人才的吸引力。也看到南沙有越来越多的孵化中心、创业基地,配套越来越好。

不仅如此,在科研方面,南沙也提供了很多帮助。我做的是新能源制冷项目,是一个机械工程项目,需要非常宽裕的空间搭建系统及其测试平台。另外,做新能源制冷也需要一些新能源的获得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太阳能、地热、锅炉水,在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四楼有一个天台,搭建了很多太阳能板,对我们而言是很好的配套设施。

与此同时,在做实验时也会遇到一些工程上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一些系统改进时,需要一些技术工人提供解决方案。

★钟文蔚博士|毕业于新南威尔士大学

广州南沙资讯科技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9年8月入站

我是广州人,在越秀长大,现在主要在南沙工作生活,每个月回家一次。

2017年我就来南沙工作了,在这的4年里感受到了南沙的迅速发展。首先是交通变得更便利了。刚开第一条地铁线路时,我特地跟同事坐了开通首日的地铁到南沙万达广场逛了逛。每次坐地铁来回,都能感受到南沙多了很多人。

找工作时,我在一所高校和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两者之间犹豫。因为在南沙做膜材料可以做水处理和中药、天然产物分离,但在高校只能做环境处理,研究范围相对较窄,权衡再三最后选择了南沙,后来又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南沙的安家费确实很吸引人,我比较现实,肯定是希望钱越多越好。

选择研究所而不是高校,也是因为想创业,做自己的东西。未来,希望南沙可以多设置一些创业基金,区分科技创业和其他创业。另一方面也希望南沙可以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得更加到位。不仅保护单位职务发明的知识产权,还要保护知识产权发明人的权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弛博士|毕业于美国北卡州立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2020年8月入站

南沙有非常好的科研团队、项目,我所在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比较强调跨学科建设,融合了各个学科方面的人才。不仅如此,南沙还比较强调将科研成果进行落地转化,以指导生产以及后续的区域发展。

南沙在吸引人才方面也有比较好的配套措施和政策,给科研人员生活补贴、科研启动经费、安家费以及人才公寓等方面的支持很充足。

未来,希望南沙也能保持这样的引才政策力度,加快政策兑现的时间。同时,必须要保有高端的人才团队,以及一些前沿科研领域,才能更好地吸引国际化的人才。

姬婧博士|毕业于英国帝国理工大学

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2020年9月入站

本来毕业之后就想回来报效祖国的,最后从三个offer中选择了位于南沙的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这也是我回国的第一站。加入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后主要做的是膜分离,加入了被国外卡脖子的ECMO项目科研攻关团队,从设备到材料都要自己一点点摸索。

之所以选择来南沙,首先不得不承认南沙的政策足够好,很吸引人。不仅仅是给人才的安家费足够多,在科研经费方面,从广州市到南沙区也做得很好。至少一开始不用太担心长期项目的经费问题。

另外就是服务方面。本科毕业我就出国了,博士毕业回到国内其实是“两眼一抹黑”。国内的程序怎么走都不太了解,但还好大家都非常耐心地跟我讲需要注意什么。从政府部门、单位以及广州南沙资讯科技园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都提供了很多帮助。与南沙各个单位进行交流时也发现南沙做得很专业,招人才的态度很诚恳。

另一方面也很看好南沙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的未来发展。希望南沙未来在医疗、教育等方面有更多投入,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快,各个方面都吸引更多人才过来,大家一起来建设南沙,建设粤港澳大湾区。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